大孟子的“三乐”——读《教育之内与教育之外》随感


我曾痴想过,如果我要写本书,书名就叫《教育之外》。而现在这个书名,已经印在了刘猛教授的大作上。

当然,他书名是《教育之内与教育之外》,这样显得更为全面。想想也是,作为一个教育人,思考的每一个问题,做的每一件事,都与教育有关。字面上有“内外”之分,其实都囊括其中。

只是,看到书名里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位文学偷窥者的精神世界”时,我有些费解。

偷窥者?文学偷窥者?还文学偷窥者的精神世界?这个“文学偷窥者的精神世界”还与教育有关?

带着这些疑问,我用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迫不及待看完这本他自称为“大部头的教育自传的前身”暨过程性的总结文本”,我的费解也在他的这些或褒、或贬、或怨、或讽、或扬、或抑的文字里得到释然。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读完他的这本书,我竟然发现自称为“大孟子”的刘猛教授也有三乐。

哪三乐呢?


妻贤子成才,为一乐

说实话,知道刘猛教授有这本新的著作问世,是看见半书房的一丘校长发在朋友圈里的图片。当时就被刘猛教授的妻子做的序深深的吸引(也因此就厚着脸皮斗胆向刘猛教授索要赠书,成)。

那序,真是生动有趣至极。后来得知这序竟然是他妻子的QQ的“说说”,他只是做了一个“粘贴”与“合并”的工作。可见,他妻子的“文学功底”实在了得。

他们相遇的当初是——“大哥的朋友,25岁的刘博士不幸被一个城府深、心机重的17岁的女生看上了。”25岁的刘博士就是刘猛教授,城府深、心机重的17岁的女生就是现在刘梦教授的妻。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是一种果敢,一种欣赏,更是一种骄傲啊。

序的最后一句是——“闻硕士,听话,别折腾刘博士了啊!”这表面上是对自己的自勉,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一个愿意折腾,一个愿意被折腾,这才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最典型的“烟火气”。

当然,这样的“烟火气”“熏”出来的孩子,肯定是杠杠滴。关于他们的儿子,应该有四篇文章:《冬天的暖阳——无锡一日记》《父子对话录(十五则)》《乐着带儿去配镜》《无常人生,也须规划——写给十七岁的儿子索拉》,都放在了《抒怀》单元。

摘录一则他与儿子的对话吧:

(晚上接儿子放学回家,半路上有一大汉走过时,只听得“咕”的一声屁响。)

子:那人放了一个响屁。

父:被你逮着了?在哪?

子:这就跟爱情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在那。

父:也跟爱情一样,开始味道很重,后来味道淡了,再后来没味道了。

子:我们的对话很好玩,让我再想几个句子。

父:怎么说……

子:爱像烈酒,喝多会伤头。……爱像蛋糕,吃多肚子大……

父:谁的肚子大?男的大和女的大可不一样的意思呵……

呵呵,这对话一定让你忍俊不禁,又佩服孩子联想的丰富与表达的明晰,更欣赏这种朋友般的父子关系。

有如此多才又贤惠的妻,又有如此多才又好学的儿,刘猛教授,你就偷着乐吧。


与书为友,始终保有一口思想深邃的深井,为二乐

我是一个别人看起来读了很多书,实际上没有读几本书的人。每当有人晒出他的书房(有时不止一房,甚至是多房)时,我都会在心里惊叹:哇塞,这么多书,然后就是暗暗告诫自己:要多读书。

刘猛教授的书房我没有去过,但我还是在一丘校长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他书房的模样。关于他喜欢读书的佐证,更直接的证据是他妻子的序里有这样一段话:

刘博士和我大哥的区别(刘博士和她大哥是朋友)

1.大哥是音乐发烧友,刘博士是书籍收藏夹。

2.大哥是政府官员,刘博士是大学教授。

3.大哥品红酒抽雪茄爱读书,刘博士爱读书,爱读书,爱读书。

4.大哥给我买GUCCI包,刘博士给我买书。

5.大哥爱整洁,刘博士爱读书。

6.大哥带我去看病,刘博士爱读书。

7.大哥带我去旅游,刘博士爱读书。

8.大哥带我吃日料,刘博士爱读书。

……

能同样证明刘猛教授喜读书的还有这些句子:刘博士爱江山,爱美人,但是要是有书,江山美人就都不要了;刘博士移情别恋,买书读书写书,沉醉其中;唯有书籍可以令刘博士忘记女人。

读书人也是有分别的。有的读了也就读了,有的读成了思想僵化,有的读成了头脑灵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显然,刘猛教授属于最后一类。

因为他的《窥文》《讲演》《悦读》《学诗》《为公》,包括《戏墨》这个单元,都是他与书为友的,始终保持有一口思想深邃的深井的有力体现。

我向来都是头脑比较简单的人,想问题的角度最多也就三个,所以写不来什么评论类的文章,当然也可能看不懂评论类的文章。但是这本书里收录的一些评论文,我是看得津津有味。虽然对于有些文章的背景以及对于所涉及到的人并不了解,但我能够顺着这些文字,去厘清这背后想要表达的观点。

近段时间我比较喜欢看《奇葩说》,因为这里面的奇葩们总会有一些新奇的角度,会让你脑洞大开。这和读刘猛教授的这些思想性极强的文章一样。当然,如果刘猛教授去参加《奇葩说》,也许会活成网红。

比如,在《嘘,小林先生,请别这说格非!》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这一篇说别人作品“令人好困惑”的文章却令我越读越“好困惑”。也就是说,我的困惑是对小林先生困惑的困惑。然后理出小林先生眼里的五处“硬伤”,并非是“硬伤”,而是一些人文常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并不需要完全对应;常识之外也有反常现象;某些荒唐事件正是铁定年代的标配;毒咒也能应验≠毒咒总能应验等等,以及“是否要用历史学家的写作来要求小说家”、“文学没有绝缘体,即让是一个创作的奇迹,也难免息息相通。”、“人不突破思维上的定势,就常常难以看到什么创新”、“小说不是药,中国人向来要求文学有益于名教,都落空。”“评论家做久了,容易‘艺术鉴赏眼光真的远离了文学’作品本身。”等观点,言之有据,引经据典,层层推进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言辞犀利,大多都是一种商榷的语气,透露着一种谦和与尊重。

不过,对于某些人物事件,却是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就这语言,就这逻辑,你也得到中小学课堂里回炉一下,方好。一点也不含糊,作者“直抒胸臆”地过嘴瘾,过思考的瘾,过说理的瘾,让读者也跟着过瘾,快乐!

还有一些当下事件的影射,也是在通透与含蓄之间,在幽默与犀利之间寻找着突破口。

读完这些文章,我理解了他的这种“偷窥”,理解了他的“文学偷窥”,也理解了他“文学偷窥的精神世界”:他的思想并不是风中芦苇随风飘荡,正大光明承认自己的“偷窥”,且还“窥”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思想圣地,这个思想圣地正如他自己而言,那就是——刘猛自己仍是那个酷爱读书、充满疑惑而又心往自然之道的刘猛。

“生活是一本大书,没有谁敢拍胸脯说他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我相信且深信,在现实并不如意的今天,刘猛教授会继续与书为友,始终保持有一口思想深邃的深井。


得教育后生而教之,为三乐

老师当得怎么样,不需要自己显摆,最好的评价者是学生。

所以书里的《导学》(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我观学生,学生观我)单元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那是学生上完刘猛教授课程后的小结,也有刘猛教授自己执教后的反思。

要知道,刘猛教授面对的学生,是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学生。

一个人说好不算好,而我说的好并不是常识上通俗地好。我说的好只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学生喜欢。有钱难买喜欢,学生的这些反馈里几乎都流露出对刘猛教授的欣赏,他对课堂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人情世故的理解等等,都让学生喜欢。他的所做,他的所言,都在影响着这些即将成为老师的学生,确实是“那些学生的福分”:

——每次课后,我都能感到那些被激发的想法在我的脑中不安分地跳跃,它们就像一缕缕新鲜的空气,带给人清新与活力。

——真正的老师并不是给你教课的老师,而是你求教过的老师。

——真正成功的教学,并不是使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而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他们思考。

——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质疑、知道教育的本质内涵、多角度地看待事物(一位学生的收获小标题)。

——上了两年来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门课——教育学原理,遇到了一位有思想、有个性而又博学的老师——刘老师。

这些字样,在好多篇文章里都能看见影子。而刘猛教授自己写的关于课程执教后的思考,最多出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也许,这是作为一个教育人真正的常识所在:眼中有人。

我想,刘猛教授的那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也会将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放在心上,放进每天自己的备课里,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才是有真性情的教育。

他的学生真的是得到了他的真传:保持一种理性的批判。因为在这些总结性的文字里,也有对他的建议。学生能够直面老师,给老师提出建议,那是因为学生知道老师的开放与包容的胸怀,这也是老师在课堂上每天重复的教学行为后的价值所在。

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戏墨》,既在“二乐”里,也在“三乐”里。题目都是《史记XXX列传》,他的学生自然成了“列传”的主人公,从学生的成长环境谈起,写到各自带有个性的原生家庭特征、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学生。再加上当事人对这些文章的评价,相得益彰,俏皮中有思考。

当然,刘猛教授的这些写法,虽然被学生戏称为“屎记”“屎系列”,但我还是很钦佩,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文学者的实力水平。

其实,从收到书的那一刻开始,到这些文字一个一个敲出来的时候,“精神世界”这个词语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无疑,这个“精神世界”是多元的,是立体的,也是丰富的,更是具有人性的美感的。

最后的最后,记得他后记里的最后一个词语是:沉默。

好一个沉默!我想,他会在沉默中继续“偷窥”,在沉默中继续“精神旅游”,在沉默中继续“行走在教育内外”,在沉默中继续享受“大孟子的三乐”,在沉默中构建自己的“大部头的教育自传”。

我期待着。


【感谢暑假的半书房之旅,由此结识刘猛教授。读此书才知道刘猛教授与半书房有深厚的渊源。走正道,总会遇见贵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