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杀死秦始皇?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年轻公子就是张良。
张良,字子房,战国七雄之韩国人氏。他的四世祖或者五世祖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张孟谈。自从张孟谈的儿子张柳朔辅佐韩氏,张氏在韩国就成了贵族。张良的祖父张开地辅佐了三任韩王,父亲张平也辅佐了两任韩王,被称为“五世相韩”,在韩国张氏是真正的世家大族,荣耀无比。
张良就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定是享不完的荣华,用不尽的富贵。可是,在他二十岁那年,正准备迈入朝堂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30年,韩国亡了。
韩国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弱的一个国家,不是因为国君大臣不努力,而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太不利了。
韩国地处齐楚秦魏四大强国的包围之中,以它的国力和人口根本不能与这些大国抗衡,因此就没有了发展空间,整个战国时期,除了吞并了郑国时闪了一下火花,申不害治国时振作了几年,其余时候都是处于自保状态。到了战国后期,更是完全倒向了强大的秦国,就算采取这样的亲秦政策,志在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依然毫不客气吞并了它。韩国也成为了东方六国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秦始皇灭亡了韩国,当然是志得意满,可这却苦了张良。
因为父亲死的早,小小年纪的张良并没能继承父业,眼见得年岁渐长就要步入朝堂,恢复祖辈的荣光时,国家却被灭亡了。世代韩王对张氏的信任和恩宠加上对前途的渺茫失落,让年轻的张良深深恨上了秦始皇,国仇家恨不能不报。他暗暗发誓,不杀此獠,誓不为人。
下定了决心,张良开始准备。
首先,刺杀始皇帝这样的大事需要金钱,大量的金钱。
张家世代为相,当然家产丰厚,只算仆妇下人就有数百名。张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仆人们遣散,然后把田园土地一概变卖,聚集大量金钱财物。不幸的是他的弟弟在这时候染病身亡,张良悲痛之余,只是把弟弟简单埋葬,并没有随当时的风俗习惯厚葬。
他需要金钱,他不能浪费,不能挥霍,他相信九泉之下的弟弟会理解他的做法。
变买了家产,埋葬了弟弟,张良去了淮阳。
他去淮阳的目的就是:学礼。
淮阳当时是天下学术的中心,许多既有名望又有学问的高人聚集于此。既然目的是刺杀秦始皇,那么就要了解他的一切。
张良在这里熟悉了帝王的车马服色旗帜仪仗等等各种细节,同时还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奇闻轶事人物典故。
他只是没想到,这次秦始皇出巡也很怕六国贵族派人刺杀,临时撤换了六驾马车,改成了四马车驾,而且相同样式的车做了八辆,谁也不知道他会登上哪辆车。给他出这个主意的就是足智多谋的尉缭。
正是这个决定救了秦始皇一命。
不久,张良离开淮阳,登舟出海,到东方去寻找一个叫沧海君的人。
沧海君其人在历史上是个神秘人物,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只知道他居住在东夷秽国,在当地有很大势力。这个秽国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中部一带地区。
提起这个秽国,还要多说几句。据说战国七雄韩国被灭亡以后,有一批韩国贵族们逃了出来,他们颠沛流离,辗转逃亡,最后就流落到了朝鲜半岛,这个秽国就算不是这些人所建立,也与他们关系密切。而且,这些逃亡的韩国人无一例外都与秦始皇有深仇大恨。
这些人在当地势力很大,一直不忘故国,自称韩人。他们的首领就是沧海君。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突然明白了点什么?没错,今天某个号称大韩的民族处处和我们争抢华夏文明的所有权,是不是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呢!
身为韩国贵族,张良当然知道有这么一批人的存在。刺杀秦始皇这样的大事,当然需要得到自己人的帮助,于是,张良来找沧海君。
知道了张良此来的目的,沧海君给张良推荐了一个大力士。
张良见到这名天神一样的壮汉,大感满意,立刻给予大力士重金,让他安顿好家属。
大力士也是与秦人有杀亲灭国之恨的,得了张良的重金,当即表态,誓死追随张良公子。
接着,张良按照大力士的标准,特意给他量身打造了一柄大铁椎。
韩国这个国家虽然一直羸弱,却有一个别的国家不能比的特点:就是擅长打造兵器。
当时的人有句话叫做“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说明韩国制造的劲弩天下最强,除了弓弩,韩国的铸剑技术也是独步天下。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正因为秦国吞并了韩国,掌握了韩国的先进兵器制造方法,大大增加了秦军战斗力,才能兵锋所向,尽灭六国的。
等大力士能够纯熟使用手中的大铁椎后,张良便带着他返回中原,伺机行动。
恰好在这时,传来了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的消息,张良意识到这是个大好的机会,经过实地考察,决定了在博浪沙实施行动。
作为强硬派领袖,秦始皇一生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刺杀,能够记录在正史上的就有四次。
一次就是图穷匕首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接着是荆轲好友高渐离用灌了铅的乐器筑去砸秦始皇,当然也没有成功。
经过这两次被刺,秦始皇特别加强了保护措施,身边经常是有高手护卫,出行时的车辆也都装有精铜打造的车棚,保证了弩箭不能射透,这样,不论杀手近距离袭击还是远距离狙杀,都不会轻易得手。
比如第四次被刺,刺客们就是挑选了秦始皇微服出游兰池,警惕性不高,护卫不太多的情况下发动突袭的,计划也很周密。就是这样的有心算无心,依然被秦始皇身边仅有的四五个护卫杀得落花流水,不能近秦始皇身边半分。结果所有杀手都被赶来的外围护卫全部斩杀,无一逃走。
唯独这次博浪沙的刺杀,单论设计之周密,实施之完美,场面之凶险,脱身之巧妙,这次行动都无可挑剔,充分体现了张良的智慧和胆魄。
刺杀秦始皇,并且全身而退,这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首先,针对近距离和远距离刺杀都非常困难的情况,张良天才地想出了用重物砸车子的办法,为此特意铸造了大铁椎,请来了大力士,想想当时那一锥的风采,如果不是秦始皇临时换了车,必死无疑。秦始皇得以不死,张良也只能叹为天意。
秦始皇一生中除了面对荆轲那柄匕首,大概就是这一次最为危险。
刺杀的助手也是关键。
张良本人的武力值没有记载,根据后来史记上说他好任侠这一条看,很可能还是有两下子的,并不是文弱书生那种。但是刺杀秦始皇这样的大事,他自问需要帮手,而且必须是个强有力的帮手。这个人不但要勇猛绝伦,力大无比,而且还要忠诚,抱定必死的决心,最好是谁也不认识他,就算是尸体也不会发现任何线索,这样才不会牵连自己,也不会让秦人迁怒韩国故地的任何人。
当初著名刺客聂政刺杀韩傀后,就是先自己毁容后才自杀,就是怕牵连自己的家人。
这一点很重要,据说秦始皇这次遇刺后暴怒,全国搜捕十日,没有任何线索,就把博浪沙为中心的百里之内的贵族富户全部诛杀以泄愤。但是一点也没有怀疑到韩国人和张氏。
为了这个目的,张良不远万里请来了大力士,这名勇士满足了他的一切条件。史书上没有记载这名勇士的结局,张良知道,大力士已经死了,在他如天神般站立在土坡前,就已经服下了剧毒的药丸,就是为了怕活着落入秦人手里。但是他不必毁容,因为中原人没人知道他是谁。
所以,张良才得以安然隐居在下邳。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了天下的皇帝,他最喜欢的就是巡游天下,在万民瞩目敬仰中享受着帝王的荣耀,但是,正是在他巡游天下过程中,日后大秦帝国三个最大的敌人亮明了他们的态度。
贵族项羽表现出来的是不屑,随口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
平民刘邦表现出来的是羡慕,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
张良却什么也没说,他直接向始皇帝车子里扔了一柄大铁椎,差点没把皇帝砸死。
此时的张良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智计百出算无遗策的谋士,尽管这次刺杀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但是他并不是躲在后面,而是亲临现场,不畏强敌,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勇气。可以称为真正的勇士。
谋士和勇士,这两者之间差距是不是有点大?
一般来说,角色的转变需要契机,需要奇遇,不久的将来,张良就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