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就是天柱山,潜山的最高峰是天柱峰,故名。古称,皖公山。安徽简称皖由此来。三祖寺的开山是梁武帝时的宝志公,这是个与后世济公一样的奇僧,颇多神异。三祖寺当时名叫山谷寺。僧璨在司空山慧可那里得法后,驻锡山谷寺,后来称为三祖寺。
某甲以为僧璨来潜山,当时就是个茅棚,就好比达摩找个山洞打坐而已,但既然早已开山有寺,就没有那么简陋了。某甲粗疏了。
去三祖寺的公交就在旅店前面,很方便,二元就到三祖寺门口。与五年前不同,广场大牌坊后新修了渡桥,桥下是放生池。过桥到新的山门,进去后,仿唐的大殿,两厢配殿。大殿后高坡围墙上是烫金的《信心铭》。
在这个地方读《信心铭》大概是别有滋味的。《信心铭》是三祖的著作。前六代祖师,达摩留下《二入四行观》、二祖慧可似乎没有什么文献留下,四祖是《顿悟要道入门》,五祖《最上乘论》,六祖就是坛经了。
若论心法秘要,当数《信心铭》了。这是禅宗学人必会的,到了宋代,禅师们也经常引用里面的句子。反复研读,必有收获。
铭刻以上,就是三祖寺的老庙了,说老也不老,八十年代的建筑,不过奇特的是,天王殿修建成多边圆形穹顶,而且大雄宝殿的佛陀造型是白面红唇,看起来像个老太太。某甲想起禅籍里的“婆心特切”一词,很是贴切了。
大殿后是三祖洞和解缚石。这样的洞,某甲曾在赣州的马祖岩见过,当年马祖初到赣州,就找个山洞住起来打坐,禅师修行是最简单的,有个遮风雨的地方坐下来就行。
二祖见达摩,三祖见二祖,四祖见三祖,套路是一样的。二祖为求心安,然而觅心了不可得。三祖为忏罪,然而觅罪了不可得。四祖为求解缚,然而又是谁束缚你?觅这谁也了不可得。所以,解缚石这个地方,正是三祖传法于四祖的地方。
要去三祖的觉寂塔,要从大殿右边登山。路过宝志公的山洞,往上不远,就到觉寂塔。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但围着塔的房子,瓦片落了一地,看起来很危险的样子。塔并不是孤立的,仍然有院子,上面有祖师殿、斋堂、宿舍。
看守祖师殿的居士,拿着结缘的书介绍给某甲,某甲看看放下了。在祖师殿前看觉寂塔,塔高耸,塔上青草,塔下瓦片,无言诉说着沧桑。五灯会元记载:三祖僧璨是在向大众讲心要以后,合掌在大树下,站着圆寂的。
五灯会元关于三祖僧璨的记载是很少的,“不知何许人也”,记载文字的大部分是信心铭。某甲以前只知道,这是六祖以前的禅法心要,但是为何叫信心铭,却没有注意。
想到达摩传法给慧可,就释然了。达摩来华,是中国有大乘气象,但是到了中国,环境却不是很好。他斥相指心的风格和那些宗教形式主义格格不入。二祖为何断臂?何至于求法需要断臂的诚意么?
达摩不为统治者支持,也遭同行嫉恨,屡次下毒。在这么个诚意稀缺的环境里,要传播心法,必须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诚意。
达摩传法,是手把手的教啊,其用心就如母鸡孵蛋。慧可观心,过段时间就请达摩印证,达摩说不是,直到无心地,达摩说,是断灭吗?慧可言不是。达摩说:这就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这个东西不是有明师在旁一直印证判断,你会相信吗?你会承担吗?二祖传三祖,三祖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啊。只不过文献没有详细的记载。三祖把自己的功夫体验和方法写成《信心铭》,告诉大家,这样练下去,就会相信。要相信那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