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做过调查,家庭出身好的人,更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凭借的,除了继承到的财富、人脉等资源,更重要的,还有优秀父辈们那高纬度的思考方式。
何为高纬度?我想大部分人对这个词都能心领神会,这里我用吴伯凡老师举过的几个例子来作更形象的阐释。
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有一篇讲到了小人国。格列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闯入了小人国的领地,突感内急,于是随地小便,却不想帮了小人国一个大忙,因为他们的皇宫起火了,格列佛这一泡尿,正巧帮小人们灭了火。
火烧皇宫之际,突然天降大雨,顷刻间将火熄灭,事情发生的如此之巧,以致小人们都认为是有神灵相助,纷纷跪拜起来。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格列佛就处在高纬度,小人们处在低纬度,所以格列佛因内急而撒出的一泡尿,竟成了小人眼中神明所施的恩赐。
蚂蚁是一种很常见、很典型的低维度动物。蚂蚁的世界是二维世界,只有长和宽,没有高,更加没有第四维的时间,所以蚂蚁无论是爬树还是下坡,它都认为自己是在平面上走。如果你将一张纸擎在空中,让蚂蚁在纸上爬,蚂蚁会在正面和反面之间循环往复地爬,它自己还以为是一直在前进。你若将蚂蚁前方的一片树叶拿走,在它看来这片树叶就是凭空消失掉了,它若有思想,会把“树叶的消失”当作一个灵异事件对待。
古时农家用驴子来拉磨,都要将驴子的眼睛蒙起来,做过类似游戏的人应该知道,蒙着眼走路,容易转起圈来,驴子就是如此,它绕着磨盘不断地在转圈,还以为自己是在不断前进中。
我们人作为万物之灵、万物之长,比其它所有生物所处的维度都要高,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局限,许多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我们对自己的瞎眼状态,是瞎眼的。正是这个原因,世上才有那么多贫穷和失败的人。
猎豹的傅盛曾说人在认知上有四种状态,由低到高依次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愚蠢也最狂妄的,往往碰壁碰得头破血流还一脸懵逼,不知道自己知道,则是最高明最有智慧的,这类人往往既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也是精神世界的幸福者,世人都想接近他们,向他们靠拢,但是,他们成功的方法是极难学习也极难传授的,因为这里面有大量的隐性知识,可能他们自己也总结不明白,你让他们口头或文字表达,他们会讲得南辕北辙,只有待在他们身边,观察学习,天长日久,才能耳濡目染,取得真经。
那么,究竟有没有可以用文字阐述的智慧,来提高我们的认知维度呢?答案是有的,简单概括,就是五个字——系统化思考。
关于系统化的定义,这里就不再赘述,百度可得。这里依然举两个例子来作相对形象的解释。
绝大部分人都看过《三国演义》,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作者编的,并非史实,但我们可以借这个故事来谈一下何为系统化。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读这段故事,大部分人(包括我)都认为是诸葛亮以超凡的胆识跟智慧迷惑了司马懿,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如果我们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就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场战事之前,司马懿本在坐牢,被曹丕重新启用,就是因为魏国无人是诸葛亮的敌手,只有司马懿能与之匹敌,因此可以说,司马懿的价值,就在诸葛亮身上,如果没了诸葛亮,司马懿也就没用了。从这个角度看,司马懿的最佳选择就是保护诸葛亮,保护了诸葛亮,也就保护了自己。
于是我们可以说,司马懿是故意装作被诸葛亮欺骗,中了空城计的。
再发散一下,诸葛亮的空城计,难道是凭借运气,凭借“司马懿恰好不敢动诸葛亮”才得逞的吗?如果是这样,那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就瞬间毁掉了,瞬间变low了。
既然司马懿是故意中计,我们完全可以推断,诸葛亮更是计中有计,否则怎配得上多智而近妖之说呢?
诸葛亮明白司马懿在魏国的处境,洞悉了司马懿的心理,推断出司马懿的最佳策略是什么。于是,他大胆地摆出空城计,是为了给司马懿台阶下,以求得自己的活路,可以说,诸葛亮在不可能之缝隙中,开出了一片双赢之地。
如果诸葛亮只是才智平庸之辈,身陷绝境,只知道以身殉国,用最后一点兵力跟司马懿死磕,那司马懿也就无可奈何了,只能消灭掉诸葛亮,同时也消灭掉了自己的前程。
你看,一个原本已清晰透彻的故事,我们又从中读出了一层嵌一层的暗局,这就是跳出当下情境,去系统化思考的结果。
我的职业是一名设备维修工,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常常需要系统化地去思考一些设备故障,才能取得解法。比如说一台水泵打不出水了,就不能只看水泵本身有没有问题,还要从整个水循环系统去查找,水泵前后端阀门是不是正常开启啊,供水池是不是缺水啊等等,如果专盯着水泵,那很可能盯多久都徒劳无功。
系统化思维,可以说存在于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人际交往中也不可或缺。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平时脾气很好可以随意开玩笑的朋友,在某些时刻会出乎意料地易怒,或者是一些平时很低调的人,在某些时刻会格外地“装”,情商高的朋友应该会明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有旁观者在。
这叫做“旁观者压力”,如果有第三人第四人甚至更多人在场,当事者会更加在乎自己的面子,会更加维护自己的尊严,会更加喜好表现自己,炫耀自己,会更加地“装”。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就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你与A私下可能是很好的朋友,可以毫无顾忌地开玩笑,但假如他的心仪女孩儿在旁,那你一定要给足A面子,要捧他,而不能依然用玩笑贬损他,否则你们的友谊真的会说翻就翻,因为系统化来看,他的情绪不只受你的影响,还受旁观者——心仪女孩儿的影响。
那么,如何训练自己的系统化思维能力呢?两个字——旁观。没错,就是上一段文字中旁观者的“旁观”,要训练系统化思维,就要以旁观者视角来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情境。
在畅销书《第五项修炼》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作者在外出游玩的时候,亲睹了一个游客失足落入瀑布湖中,这个落水者拼命向岸边游,但由于瀑布造成的冲击力,湖中形成了一个漩涡,无论落水者怎么竭尽全力,他都是在这个漩涡中打圈圈,无法冲出去,岸边的游客没有一个会水的,见到这样的情景只能干着急,向落水者大声呼喊也听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最后力竭而淹死。
可叹的是,这个人沉入湖底后,没过一分钟,就被漩涡甩到岸边了,他生前竭尽全力要做到却没做到的事,在他死后不出一分力不到一分钟就完成。
这个真实的故事警醒我们,有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去达到一个目的,可能因为方式方法的错误,最后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的人生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漩涡在困着我们,如果不以一个局外人,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清漩涡的位置和方向,那再多的挣扎也无用,最后难逃被淹死的噩运。
古人说要“日三省吾身”,其实说的就是要经常跳出当下的情境,用旁观者的视角,去系统化地俯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正确而明晰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