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今天要参加朋友孩子百日生日宴,可想而知相关场景。你一定会对此类事件心有存疑,聚会真的有意义吗?
社交能够带给人什么。对于社交,叔本华有个上好的比喻,就是俄罗斯有一种兽角乐器,每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的凑在一起才能演奏音乐。人和人为什么要交往,因为单调的个性让他们无法忍受自己。
人是社会动物,没有交往的人是不健全的人。在教科书中,答案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喜欢社交是一种好的性格,那个阴郁的叔本华,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他确实尖锐有趣。如他说过:“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带来的疲累之苦。”
社会交往上,我们往往都是愚蠢的人。
“促使人们热衷交往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无法忍受孤独和无法在孤独中忍受自己。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也驱使他们到外地旅行、观光。他们的精神思想欠缺弹性,无法提供自身的活动,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喝酒增强这项活动,不少人因此而成为了酒鬼。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持续不断的刺激,而且是最强烈的刺激,亦即从其同一类人本质的人中得到最强烈的刺激。缺少了这些刺激,他们的精神就在重负之下沉沦,并最终陷入某种令人窒息的浑浑噩噩中。”
人们相互结识,据说一生之中大概有八万人。最后,真正留在生命记忆中,大概有一百五十人,最紧密的十人之内。交往记忆会很快消失,消融在我们生命里,变成下一次沟通的眼神,一个俏皮话,或者会心一笑。更多可能是什么也记不起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社交。你喜欢被认可的社交,喜欢看到那些杰出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有趣的东西,或者受到某种教益。要不就是享受一些虚荣,相互吹嘘,炫耀可能别人不如你的东西。
这是社会交往的通识套路,无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型社交场合,还是普通的同学聚会。这样场合,安心的享受交往的乐趣的人,一定需要好的耐心。想起评价默克尔的文章,说她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因为她出身东德,在过去那个年代在东德购买一辆车需要用二十年的时间排队。默克尔有着现实而明锐的视角,满是数字的头脑,相信她的耐心,更多是因为她认为必须如此。
叔本华认为:
“喜欢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比喻中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弥补。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够了,如果除了平庸之辈再难寻觅他人,那么,把这些人湊足一定数量倒不失一个好办法,因为通过这些人的各自差异和相互补充——沿用兽角乐器的比喻——我们还是会有所收获的。但愿上天赐予我们耐心吧。”
希望最聪慧的头脑才是你应该接触的,除了看向内心,还要看向外部。可惜的是,头脑总是追求旗鼓相当。
你是否能够得所欲得。只有很少人会得所欲得,大部分人都只是收获了疲惫和厌倦。遇见同道之人的可能性很少,短暂的交往往往只是在玻璃面上的摩擦,很难深入人心和人性。
爱比克泰德说:
“有些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人的本性中到底有没有社交这种能力。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是他们这些人对人性中具有爱干净的本性这一点也是毫无怀疑,而且,他们还认为,如果人与动物要是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这个区别就是,人爱干净,而动物不爱干净。”
他在洁净这一篇文章中反复提及人应该认真筛选交流的对象,对于浪费时间和无意义的人交往深恶痛绝,这是智者的特征。
叔本华则说:
“由于人们内心的贫乏和空虚,当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们为了某些高贵的理想而组成一个团体的时候,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结果:在那庞大人群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混进或者强行闯入这一团体,这些人就像覆盖一切,无孔不入的害虫,随时准备着任何能够驱赶无聊或者弥补不足的机会。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团体要么遭受了破坏,要么被篡改了本来面目,与组成这样团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很大程度上讲,社交是精神抱团取暖,孤独会给智力带来双重好处,成为自己和减少负累。
拉布吕耶尔说:“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无法独处而起。”
但是,在斯多葛哲学中,认定人虽然要向内心寻求成功,但是他们依然努力的争取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他们努力的去学习先贤的知识,并且试图将其传达教授给其他的学生。他们认为单独的思考更有价值,可是依然主动的接触这个世界,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交往来。
我们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只有愚蠢的人才相信世界黑白分明、正邪相对,一眼就能分辨善人恶人。这并非我们生活的世界,假装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是十分危险而且愚不可及的。
爱比克泰德捏着鼻子说:“任何一件事情,不管多么荒诞,都来自人的本性;可是,在粪堆上讲课,这就太违背人的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