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重庆校友读书会
“读书、分享、践行、成长”
----------------------------------------------
《稀缺读书笔记》by Elisa
初看此书的第一印象是角度新颖。传统经济学总是假设人具有完全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人们并非时刻都能保持绝对理性,于是将行为经济学和稀缺理论结合在一起,从新的角度去探讨资源稀缺情况下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非常新颖的一种角度。此书是以深入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大量的实际案例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稀缺经济”。即,稀缺发生时会牢牢地俘获人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式,会不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不管人们如何不愿意,都无法逃脱稀缺的影响。
对稀缺科学有了初步认识后,开始思考很多以前意识到但未深入的问题。 以往我们总认为是焦虑、压力、体力不支、睡眠不足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了贫穷、孤独、工作效率低下,疲惫不堪等问题。但并未更深层去探讨是什么导致了上诉负面情绪的产生?为什么我们一再想要逃离,但仍一再被纠缠着?为什么我们认为的短期有效的方法从长远来分析却是在饮鸩止渴?到底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怎样开始入手解决这些问题?书中以大量的事例来说明稀缺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
拥有稀缺心态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并且,一旦陷入稀缺陷阱,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降低带宽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让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也可能带来短暂的专注红利:个人认为是稀缺自动排除干扰,从而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思维迸发;也或许过于专注带来管窥负担:即专注于某一件事,从而忽略了相关重要事情和长远规划,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典型的案例是一怒之下做出非理智行为。随后书中探讨了稀缺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带宽的(个人这部分看得不甚清楚,希望后续拜读各位书友大作时能有更深的收获)。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从心理角度和社会实践角度探讨了穷人为什么穷,无能和贫穷之间的关系,很一针见血的点出如何逃离稀缺陷阱---拥有余闲,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余闲可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避免再次进入更为稀缺状态。很多时候,穷人之所有会长期贫穷,不一定是由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有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想起一个真实的案例,某近郊居民,祖辈以务农为生,无太多经济闲余,由于政府的旧城改造及经济开发区建设得到大笔赔偿款,类似于印度农民在甘蔗采摘后的状态,从相对贫穷到相对富裕的状态。按照书中所诉的理论,很容易陷入稀缺陷阱中,由于带宽容量的降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划、理财意识,离开土地的近郊居民也没有可靠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由于突然的财富激增,养成了赌博、奢侈的陋习。随后在很快的时间里输光了所有存款,最后连缴纳政府安置房的补偿款都拿不出,最终妻离子散。当然,导致贫穷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由此社会福利和公益组织对穷人的帮助要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增加带宽就是其中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面。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让很多本没做好思想准备的人进入到了一个从未进入的世界,此时此刻,内心的稀缺陷阱还在,带宽负担也在,面对诱惑的自制能力变得非常低,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书中,给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例如,养成好的规划强制储蓄意识、分多次支付报酬,避免一次性给予、帮助穷人做合理性建议、购买保险等。看起来这些并非紧急的工作,却可以弥补此刻带宽不足带来的缺陷,避免再次陷入贫困,周而复始。
书中对于如何解决组织中时间稀缺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启示。如马太福音所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时间稀缺就是如此,越是忙碌的时,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我们的日程中排满密密麻麻的日程,我们在开会时,忽然发现,距离下一个会议只有五分钟了!必须尽快总结结束,但仍没有取得建设性成果。最终的结果是,上一个会议草草收场,得不出原本计划的目标。下一个会议的材料还没熟悉,思路也不够清晰,强行开场效果也不甚如人意。以至于当意外事件到来时,根本没有闲暇处理计划中的安排,于是任务越堆越多,然后干脆去玩会手机……..稀缺理论指导解决的原则是,留有闲余。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都留有一定的空闲,应对突发时间,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其他的时间管理方法,例如经常性的提醒,设置标签栏 ,按重要紧迫程度划分时间性质,个人很喜欢的是让人自己去设定截止日期,通常自己规划的会想法设法完成。
今天听罗胖的“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很有感触,认知水平高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是灰度,即不会轻易下结论做决策。但一个人像生活得好,事业好每天必须面对的是大量具体决策。每看一本书,都希望学有所用,做决策时考虑到其中所得。就如同这本书,在时间管理上,学着自己给自己设个截止日期,让自己的时间留有余量,以应对可能突发的情况,避免陷入忙碌到不得不改变的程度。于是乎,对比起上一篇200字心得,今天的读后感要写得从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