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你醒来是不是先看下手机?每天,你的早餐是不是同一家?每次,你是不是信誓旦旦要好好努力,打开电脑又看起了新闻或淘宝?你的牙膏、沐浴露、护肤品,是不是固定同一种品牌?你的每周菜谱是不是都雷同?
亲爱的,如果以上你都有,恭喜你被习惯绑架啦!
什么是习惯,百度说“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小到拿筷子的方式,大到你决策的思维,都是习惯。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影响。那么,你察觉到习惯对自己的影响了吗?
我有做事拖延的习惯,家务如此,工作如此,和人约会也是如此。原来一直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或者说没有察觉出这是我的习惯。我向来认为自己是慢性子的人。直到,儿子的一句句“等会儿”,每次写作业到深夜,送他上课外班总是迟到时,我才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因为我的做事拖延的习惯,导致儿子也养成了这样的恶习。
不是什么慢性子,只是没有打出足够的时间罢了。拖延的人一贯认为时间是无限的,可现实往往打脸。每一次的拖延都可以找出原因,不喜欢家务,拖一拖也许别人就干了。不想写论文,拖到要交的前夜,即使写不好也是因为时间不充足啊。有社交恐惧症的我,迟到是必然的啊!长此以往,大脑也养成了逃避的习惯,于是什么事都拖延起来!
哎呀,习惯真是太可怕。既然如此,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不就好了吗?亲,你想得太简单了,习惯之所以是习惯,就是因为它难以改变啊!不然,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运动很重要,真正去做的却是少数呢!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习惯覆盖坏习惯呢?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阐述。他在书中举了酗酒的家庭中的孩子是如何成为合格的员工的例子,也介绍了是核心习惯让曾经衰落的企业又焕发生机的故事,也有赌徒如何一步步把自己送上审判台的例子。下面就来看看他是怎样说的吧。
一、习惯可以被替代。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当你刚刚接触电脑时十个指头都不知道放在哪里,后来就甚至可以盲打了,因为大脑帮你找出了最快捷的方式,这就是习惯。查尔斯·杜希格说习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赞赏组成。当有行为能够取代惯常行为,而获得的赞赏相同,习惯是可以被替代的的。
他举了一个酗酒者的例子,这个人之所以成为酒徒,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如意,当他的人生一有重大打击,他就会投入酒的怀抱。暗示:生活的打击,惯常行为:喝酒,奖赏:暂时忘却痛苦。后来,他参加了戒酒协会,是什么取代了他喝酒的习惯呢?是大家在一起分享,这样当他痛苦时(暗示),交流(惯常行为)的力量可以减轻痛苦(奖赏),于是酗酒的习惯改变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时,不妨这样做。当你每次完成一个任务后,就发个朋友圈,如果朋友们的点赞会让你快乐并有成就感,那么这样的事情就努力重复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那个不想做的事,也许会成为你喜欢做的事了!
二、习惯需要意志力。
如果习惯可以改变,为什么书中的那个赌徒主妇还是一次次把自己逼上绝境?巴赫曼是一个家庭主妇,她的生活无忧,但是她不快乐,于是她开始赌博,一开始她很谨慎,后来她越陷越深,赌博公司搜集她的习惯,让她越陷越深,直到负债累累。她也曾想要改变,搬家啦,换电话啦,可是还是一次次自己把自己送上门去。
可见想要改变习惯,意志力很重要,如果没有意志力,不能形成习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不但成绩要落后,而且更容易沉迷于欲望的控制。提升意志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变成习惯。棉花糖实验,我们应该都听过,那么为了让自己更能自控,现在就开始培养你的意志力习惯吧。
我和儿子在一年前已经开始了,刚开始只是想要培养他每天读书的习惯,为了让他坚持,每天发朋友圈。这一年多来,收获的不只是书,他读了一百多本了,而且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减少,写作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得到了老师和朋友的赞赏,这让他更加得意,阅读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做的事了。而我呢,拖延症见轻,现在基本接到任务就马上去做了。
所以,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散步、游泳、健身、读书,然后每天坚持吧,可以让朋友圈监督哦!
第三、改变习惯一定要找对奖赏。
为什么你会有完成一个项目就会大吃一顿的冲动?为什么你睡前一定要看一遍朋友圈?为什么失败之后你不愿看到熟人?
这些也是因为习惯,它是一个个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脑回路。如果想要改变它们,就要找出让你形成这个习惯的真实原因。
《习惯的力量》中作者为读者举了一个改变习惯的小例子,他喜欢吃巧克力豆饼干,而这让他身体发胖。为了改变这个习惯,他细致地分析了自己每天买饼干的原因,后来发现原来是想和别人交谈,于是他用找朋友谈天十分钟,替代了这个习惯。
每个习惯的成因都不相同,为什么我们喜欢A品牌而不喜欢B品牌?也许是这个商品本身,也许是这个品牌的代言人,也许只是因为身边人。你有没有让自己不喜的习惯,细致分析,找出让你获得奖赏的原因,改变它吧!
小小习惯也是细思恐极呢,如果你被习惯绑架了,不妨用你的意志力,找对赞赏改变它!让习惯成为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