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里开始配合着《史记》读《尚书》,到上周末为止,终于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虽说自己读的效果没有学友们那么好,但能磕磕绊绊地跟着老师读下来,我还是要为自己点赞的,因为之前我从没想过我能读并且读完这本书。
历时九个多月的读书后,我对《尚书》有了以下几点了解:
一、《尚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尚书》是流传至今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现存比较古老的,而且具有体系性的一部历史文献的汇编。其作者应该是历朝历代的史官。
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史官制度。最早的史官实际上是夏商时期占卜祭祀的人员,他要把占卜的文字记录下来。到了周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史官制度,并且一直流传了下来。当时的史官主要是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所以后来史官的佐史右史制度也是这么流传下来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般认为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两者可以互证。
历朝历代史官的记录汇编成册就成了《尚书》,它是我国古代整个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大约两千多年间,包括禹、夏、商、西周,还有东周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内容,其中涉及到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思想的、立法的、典章的、法律的、文字的、文学的、地理的、军事的等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所以他成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一部重要典籍。曾经有学者赞誉它是中国自有历史以来第一部信史,即有文字记载的值得相信的中国的文明史历史。所以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首选典籍之一,其中更多的是治国方略。
二、《尚书》之名
《尚书》原名是《书》,书在古代是简册的泛称,就是记录在竹简上的文字。后来在《书》的前面加上朝代的名字,就成了朝代之书,如《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这个名称大概最早出现在西汉中期,“尚”就是“以之为尚”。后来又称它为《书经》,汉武帝尊称它为五经博士,就是说《尚书》这部书它原来是泛指的书,是专门记录帝王和臣子的言论的。是儒家把《书》改成为《尚书》。
为什么儒家要把书改成为尚书呢?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在古代,“尚”和“上”是同义、同音、通用的。古汉语的两条法则:第一个是单音独体,就是一字一音一义,第二是音近义通,即读音相近,它的意义它往往可以通用。
这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所以《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上古的史书。
第二种,“尚”有高尚、崇尚、尊崇之意,所以《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它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所尊崇的书呢?这跟第三种说法有关。
第三种,认为“尚”同“上”,“上”代表君上,就是古代的帝王、君主。因为《尚书》是记载帝王和大臣的言论集的,是君上的书,所以它被人们所尊崇。
从名称上来说,《尚书》是上古时代就流传下来、后来散佚不全,经过儒家学派的增删整理,最后成为受到儒家尊崇的贤君圣王的书,它在流传过程当中,经历了时代更迭,战火焚烧,风云变化。
三、内容分类
今天一般学者把它分为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
所谓今文,就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基本上这些作品没有保留下来,但是曾经读过这些经典的大儒还在,汉代想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请这些宿儒、大儒口述,然后他们用今天流传的文字记录下来。汉代流传的文字是隶书,所以这叫今文尚书。后来文化风气开始逐渐兴起的时候,就有各处的所谓的子孙后代在各个地方挖掘到了由古代文字流传下来的经书,称之为古文经。所谓古代文字,就是指秦朝以前的文字。秦朝实行的是小篆,秦朝以前的是大篆,又叫古籀文,一般来说是今文经早出,古文经晚出。今文经被列为五经博士。古文经和今文经最大的区别是解释有差别,今文经一般用的是微言大义,古文经一般是还原历史,两者的学术路子不同。
今文尚书相对于古文尚书而言,更古老,更佶屈聱牙,更古奥,更晦涩难懂。而古文尚书读起来反而更顺口,因为它的整齐句式多、对仗句多,它所讲的道理更容易理解。
四、尚书的体例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把尚书的文体分为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十种,汉代的孔安国是把它分成了6种文体:典、谟、训、诰、誓、命。
所谓典,是记载被后世所尊奉为君王的言论和事迹,像《尧典》和《舜典》。
所谓谟,就是谋略,是臣子的谋略,它也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策谋、谋略、谋议大事为内容,如《皋陶谟》《大禹谟》。
诰是君王对臣下的告谕,基本上是商周的天子对臣民、大臣的劝告、戒教。《尚书》的主要内容,比较多的是历史档案的汇编,历史资料的汇编主要是史官把它记录下来。
训是臣子对君王的劝告之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导当今的天子要以史为鉴,要改恶从善,如《伊训》、《高宗肜日》等。
誓是君王、诸侯在征伐交战之前整顿军队的誓师之辞,如《甘誓》《汤誓》《泰誓》。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有一个词流传了下来,叫誓师,
第六个是命,命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者赏赐诸侯时的册命之辞,如《毕命》《冏命》《文侯之命》,《君陈》《君牙》也都属于这一类。
五、思想变化
圣君贤王推行德政。从商代到周代,神权思想慢慢转化为人权思想。
六、大量名言金句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典》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舜典》
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大禹谟》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皋陶谟》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仲虺之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太甲中》
天难谌,命靡常。——《咸有一德》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泰誓上》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泰誓中》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泰誓中》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
骄淫矜侉,将由恶终。——《毕命》
……
《尚书》中不仅有很多名言金句,而且是很多成语、词语的最早出处。
总之,读完《尚书》,就算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没跟上优秀学友的脚步,以蜗牛的速度慢慢走下来,也留下了不少的读书痕迹。
忙碌并收获着,是读《尚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