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溺的一代,活出了什么的样子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以前都是饭来张口以来伸手的娇娇女,当了妈之后飞变成超人,这是一个多么痛苦地蜕变。嫁人后新家庭的相处,夫妻相处,照料孩子等等,一切都手忙脚乱。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之前未曾经历的,父母忽略教育给我们的。
我本身也是集家里人宠爱成长的,小时候有姐姐的照顾,爸妈的疼爱。印象当中丁点大的事,只要一哭什么就可拿到了。长大以后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只会读书,自理能力极差的书呆子,遇到大事紧张不已。
巨婴式的依赖和成长,原生家庭的这一教育影响到子女组建家庭的教育,它继续影响着几代人。如果宝爸是一个妈宝男,宝妈肯定是痛苦不已,这种妈宝优良传统很难去根治,它甚至会加深家庭的矛盾。偌大的一个成人被宠成一个生活难以独立的怪兽。
在知识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很多时候是靠着知识去编织改变命运的梦,那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
一人优秀,全家光荣。他的优秀,那是全家人的接力,读书是通向优秀的快车道。认真读书是全家人对他的期待。你只管负责读好书,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好好学习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是对父母艰辛的最大欣慰。
一切的叮嘱变成了习惯,一切的习惯变成了理所当然。
一个人拥有好的照顾,还会期待更细微的关注。当这种接力、这种照料一旦中断了,习惯了的人内心会有多么的愤怒,哪怕是最亲的亲人,也会恶言恶语相待。他们的字典里永远只有自己的委屈,感恩或许从没来过,他已经习惯了被照顾,自身优秀和心里的优越,让他不用付出,不用交际,不用礼仪,只要有惊人的成绩就可以获取自己所有的拥有,自己能拥有的荣耀和优越是他个人的辛苦求学得来的。
现在大家养育孩子变成了一场功利性的竞赛,你就算事业有成,腰缠万贯还是抵不过孩子的学业优秀。所以孩子的学业成了全家人的事业,大家都能宁愿花大把把的金钱去寻求更优秀的资源,给孩子地位更高的阶梯,却不注重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家庭温馨的启蒙,孩子感恩之心的培养,孩子的个人魅力和家庭情感的塑造。
全民富二代的教育模式,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区房等等,很多时候还是大人们追捧的结果。自古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她们是看中孩子成长环境的挑选,和孩子人格的塑造,而不是比拼爹娘的财富实力。
巨婴式的宠儿进入社会,各种的抱怨和罪恶感,时不时可见。
最近报道的弑母和杀妻案等等,折射出来的教育的弊端。在案件审理,主犯陈诉案发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是申辩。不,应该说是狡辩,他们眼里只有看到自己的委屈和不小心,没有看到任何悔改和忏悔。可以具有刑事责任的人,其母为他辩护竟然是这一切都是自己孩子的不小心,孩子错手所致的。自己的孩子乖巧听话诸如之类的,听者都为之气愤。
江歌案呈现出来的人性拷问,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的家庭教育都怎么了?我们所追求的优越教育,我们发自内心疼和哄的孩子,怎么孩子们就活成了吓到我们自己的样子呢?
当然凡事总要两面性,或许所举的例子比较极端,但是孩子感恩心,畏惧心,爱心的缺失,真的不是健全的人生成长。被宠溺的孩子,他们获得优秀之后,忘记了报答父母的恩。他们可以继续依赖父母,也在随时随地嫌弃父母。
让孩子知道:感恩父母给以我们生命,感恩父母的养育。让孩子们有所畏惧,有法可依,可以减少犯错的几率。教育孩子关爱他人,获得亲情、爱情和友情。人生路上,学习是通向优秀的捷道,但是我们更希望成为能力和人格魅力上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