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平的论文答谢词,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很感人,很励志,下面也把原文附上吧: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周易里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
有人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那么,英雄是什么?
想起了前不久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杨泽波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他说:
“真正的英雄,是在夜半人静时,把受损的心掏出来,缝缝补补再塞进去,眯上一阵儿,醒过来再拼命苦干的人。”
同时,他也回答了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永恒的话题。
在他看来,人生应该这样度过:他永远不泯灭向上进取之心,永远不放弃道德的理想,这样在来日无多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生犯过不少错误,也有过诸多遗憾,但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愧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度过了多么幸福美好而有意义的一生啊。
以下为杨泽波教授演讲原文。
同学们毕业了,希望大家从离开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听信躺平那些鬼话。 社会发展太快了,“佛系”这个词还没有红够,“丧系”这个词刚刚露头,就都被“躺平”抢去了风头。这个用语能够流行起来,自然有社会的原因。但如果真的躺平,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君子自强不息”,不是躺平。 真正的英雄,是在夜半人静时,把受损的心掏出来,缝缝补补再塞进去,眯上一阵儿,醒过来再拼命苦干的人。 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躺平,也有一千零一个,一万零一个理由不躺平。躺平说穿了不过是为自己原本已经堕落的心灵寻找一个冠冕堂皇聊以自慰的理由罢了。事实上,躺平也没有想象的那样美丽。真的躺平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是极其无聊,甚至令人厌恶的,到七老八十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一定会打心眼儿里狠狠骂上一句:“当初脑子一定被驴踢了,不然老子为什么会上这帮龟孙子的当,TMD。”
另外,也不要拒斥社会对你的道德要求。 要讲明这个道理并不容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对道德绑架”成了当今最为流行的术语。一个人应当做某事而没有做,他人对其提出批评的时候,他会以这种说法为自己申辩:“不要用道德绑架我,本大爷要放飞自我,追求本真的我,不吃你那一套。”社会对一个人提出道德要求,对还是不对? 根据儒家学理,人有善性,做道德的事不是出于情分,而是出于本分,道德原本就是自己的要求。 黑格尔讲过,当法院判一个人有罪,别人都为其可惜的时候,只有哲学家明白,这是法官对他的尊重,因为法官是把他作为有理性的人看待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出现极大的混乱与存在主义不无关系。存在主义强调本质是自己选择的,在选择之前没有本质,即所谓“存在先于本质”。但恕我直言,存在主义哲学家慧根有限,并不真正了解人性,正确的说法不应是“存在先于本质”,而应该也必须是“本质先于存在”。作为哲学学院,尤其是排名如此之高的复旦哲学学院的学生,理应明白这个道理。果真如此,当社会对你提出道德要求的时候(正常情况下这种要求都有合理性,不会过分),你就不会拒斥,反而会心中暗喜:“天啊,人家是把我当作正常人来看待的呀。”这个问题牵涉面很广,要清理的观念很多,而这也正是我这些年来不畏骂名,通过缜密的研究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地“拒萨庄”(萨是萨特,庄是庄子)的重要原因。(插一句,这个问题很可能引出争议,在大家开骂之前,请看了我的《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再开尊口。)
第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句话人们过去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有些极端,但这并不能否认它包含的一个重要道理,即:人的生命不完全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一些人往往认为,老子为自己而活,一人做事一人当,但不要忘记了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来自父母千辛万苦的养育,你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的父母,包括孩子负责。 人的生命就在父母、自己、孩子,在曾在、现在、将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中获得意义。 儒家重视恕道,讲究将心比心,因此我们也不应轻忽他人的生命。 据我观察,好的大学应具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允许学生犯错误;第二,能够包容一批怪人。如前面所说,任何社会,社会的任何一个时段,都会存在问题,但这并不构成轻忽自己生命的理由。佛教说人生是苦,尽管我不接受这种立场,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则是我坚信不移的。曲折是美,磨难是福。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孔子临终也要叹口气,何况我们呢。天是这样的蓝,花是这样的香,微风是这么和煦,家园是这样的温馨,生命没有了,一切可能也就没有了。
上面就是我说的三不:不要听信躺平的鬼话,不要拒斥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不要轻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之前我在给本科生讲“先秦诸子”的时候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信念。我们那个年代特别流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人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今天很少有人讲了,我把它引出来,是想照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一个态度,与同学们共勉。
在我看来,人生应该这样度过:他永远不泯灭向上进取之心,永远不放弃道德的理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