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独立体,人生中有无数人可以和你分享快乐和难过,却没有人能够和你分享生与死的孤独。
01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简单的预测,地球有大约70亿人口,但是平均每秒就有1.8人死亡,所以死亡对于我们这种生命短暂的生物群体来说是一件平常而又普通的事。
之前有一则新闻也是一个关于死亡的事件,却令人唏嘘不已。12月21日,南京市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发现时老人的身边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很难想象一个独居的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流失,才写下了这样平静而安然的遗书,没有哀叹,只有心如止水和些许感悟。
遗书和尸体是在12月21日被发现的,根据遗书的日期推算,老人死亡时间应该是10月4号之间,也就是去年的中秋节,过去已经两个多月了。
在遗书中,老人感叹到,“这世道无论达官贵人与无名小卒均相互尔虞我诈,令人可怕。好在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人都是匆匆过客,无一幸免。”
另外,老人还嘱咐家人,她的身后事遗体火化一切从简。
以前在新闻上看过一些自杀者的遗书,有的是怨怼,有的是失望,有的是无知。
但是,这封遗书被小心的用毛笔字写好,除了心如止水,还有对身后之事的交代,叮嘱房间不要扫,要用拖把拖地,这样才不会留下细菌。
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还是不给儿女添麻烦。她以为自己第二天就会被发现,没想到走了两个月,第一个发现自己去世的人竟然是邻居。
02
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几乎是独居老人的共同理由,每个独居老人的背后,或许都有一段故事。
1 /
陈桂兰 77岁
“女儿们拖儿带女,我去了添乱我去了添乱”
自6年前老伴去世,77岁的陈桂兰(化名)便一直独自生活在成都锦江区布后街一处老居民楼里。
两个女儿曾提议接她一起住,但被她拒绝了:“她们都拖儿带女的,我去了尽添乱。”
陈桂兰有糖尿病、心脏病,3年前,她学会了自己注射胰岛素,每天要注射4次。
大女儿怕母亲寂寞,给她带来了一只虎皮鹦鹉,“但它终究还是不会说话。”
陈桂兰偶尔会下楼和其他老人聊天。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她下楼的次数越来越少。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独居老人去世”新闻,都让她心里不舒服。
“我肯定不会那样。”她低头看着别处,眼角却闪着泪光。
2/
王霞 72岁
邻居孤独死担忧会是“相同下场”
因为和女儿们的娱乐、饮食、休息等习惯存在差异,丈夫去世后,72岁的王霞(化名)独居。
一年前,同小区里一位70多岁、子女在国外的老人死于家中,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王霞听说此事后,多了一份会落得“相同下场”的忧惧。
“有时怕煤气没关,要反复检查几遍;有时怕门锁住女儿进不来,给她们每人配了钥匙……”
她想让女儿们每天打个电话给自己,“以防意外”,不过终究没能说出口,“她们肯定会说我想多了。”
(本段采访来源华西都市报)
03
想起我的外婆也是如此,一个人静悄悄的离开,平静而自然。
外婆有三个子女,然后在他们都成人后,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目送他们都各自为了自己的家庭离开家里,然后两个老人过上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每天两个人都互相搀扶的出门散步遛弯。
今年外婆去世了,猝然离世,没有一句遗言,悄悄的关上门就走了。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真正想要离开的那个人,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穿上一件大衣出门,消失在秋日的阳光里,再也没有回来。“
回家奔丧的路上,我脑子里不断闪现这句话,外婆的离世即是如此。
葬礼上,所有人都说,外婆真是轻松,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也没有一点拖累儿女,自己悄悄离去,仿佛把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远远抛开,安然长眠。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陪我妈去看了一下外婆和外公的祖屋,我妈一边落泪的一边说,这都是外公一点点赚钱来修建的房子,现在几乎已经倒塌完了,只有两面墙和几根房梁还证明这里曾有过人居住。
外公开始也和几个子女一起住,但是和儿媳妇生活习惯不合,最后没办法自己又搬回了乡下。
前几天,我妈说外公洗澡的时候,突然感觉遍体发寒,随便裹了一点衣物强撑着回到床上。外公来电话的时候,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电话里还一直宽慰我妈,不用管他,他身体还好,之前没有打电话来说,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已经没事了,才告诉我们。
外婆去世后,我妈说她没有妈妈了,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所以,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总是聚散离合,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经历离别,人生总是如此。
一定要趁着一切都还在,一切都还好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珍惜一切。
- THE END -
作者简介:叨姐,间歇性混吃等死,胸无大志,只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最平凡的生活。
没有任何代表作,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观,只想在这里说说话而已。
微信公众号:咸鱼叨叨 ID:xxmami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