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既是阅读也是悦读。流淌的文字,诗意的课堂,读来让人很能感同身受。王老师享受课堂,并以开放、敞开的心态迎接课堂上每一个个体。
但即便是这样,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的王老师也有焦虑、紧张、反应不及的时候。一次,王老师应邀上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在学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这一情节时,王老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位战友,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接连三位同学的回答,都达到了老师的预设,要态度有态度,要思想有思想,此时,一位男孩站起来发言了,他的原话是:“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全场一片愕然,“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这就是王老师当时的瞬间反应,这一瞬间反应,使本该进入高潮的课堂进程突然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在怒不可遏又不得不遏的尴尬中,课草草收场。
课堂上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讲公开课时更是状况频出,这时候教师能否机智的处理对这节课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记得我在讲《桥》一课时,课堂上问学生: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学生一致回答:老汉。我又问:请再默读课文,看还能读出老汉有哪些身份?学生回答有党员、村支部书记、父亲、丈夫、人民的靠山……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响亮地回答:他还是一个人民!全班哄堂大笑,我也一瞬间怔住了,大脑一片空白!这可是一节公开课呀!稳了稳神,我立即回答:“这位同学说出了一个大家既很熟悉又很陌生的身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扩大为一个群体叫人民,任何一个人民都可以浓缩为一个形象就是人!记住,这位小朋友在他12岁的时候心中装着人民!掌声鼓励!”
学生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一瞬间让我不知所措。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处理不好的还是多数。
永远焦虑,永远矛盾,永远活在下一刻,这是王老师在课后对自己的反思,作为老师,应享受上课,在课堂上彻底打开,全然进入,对课堂要有预设,但不能让自己因为预设而一直处于对下一刻的等待和等待中的焦虑中,享受上课的境界,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存在对老师来说都是具有生命本体的意义,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诗意地行吟在教学的道路上。
诗意的课堂是我仰望和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