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试没有考好,并且他下次可能依然考不好,数理化语史地对儿子而言就像是珠穆朗玛峰”,谈到儿子的学习,小琳是大倒苦水。
其实,为了让儿子攀上学习的珠穆朗玛峰,小琳真得是很用心,找家教,搞题海战术,施加各种压力,收效并非没有,然而要到达山顶依然遥遥无期。按照小琳的话说儿子就是上帝派来气她的,知道她心中的忌讳与指望,所以专门挑她的忌讳之处去闯关。
儿子的叛逆期与小琳的忧郁期,两种负能量对接,经常是擦枪走火,甚至战火纷飞。打扫完战场,小琳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战火,让儿子的学习成绩快速提升?而这本《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以下简称《考试脑科学》)就是这样的一本帮助孩子快速提升学习成绩的书。
《考试脑科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池谷裕二,他是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2018年获得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表彰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得日本学士院学术奖励奖。
池谷博士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讲解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在本书中,他围绕“如何有效记忆信息”这一问题,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地讲解了人脑“记忆与遗忘”的原理以及人脑筛选、存储信息的机制,并且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以及应用人脑中信息“理解与迁移”现象的记忆方法与策略。
外在动机似乎也常常被应用到学校的学习上,“如果这次你总考不好的数学能考到80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有的学生应该就是得到了父母的这种承诺才努力学习的吧?还有的人经常自我鼓励,想着“考完试我就要去游乐园玩儿”。(《考试脑科学》P106)
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动机,一类是外在动机。内在动机的回报来源于行为本身,比如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愉悦感以及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后的成就感,内在动机可以为学习不断提供动力,而外在动机的回报是来源于行为之外的东西,如物质上的奖励等等,就像是马戏团训练猴子,常常是用“饵料”作为猴子表演的回报,人也是如此,外在的动机有时也会为学习增添动力。但外在动机最大的缺陷是当外部引诱消失以后,行为便不能持久。
我们知道,如果能激发出一个人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但是,内、外动机的结合会让学习锦上添花,那么,如何让外部引诱消失以后,学习行为还能持续下去呢?
在学习时一定要设定目标,人们常说“志当存高远”,但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实现目标后获得回报的次数减少,而且当目标无法实现时,难免会使人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学习的关键在于,在设定较大的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设定一些小目标,即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考试脑科学》P104)
面对一个姗姗学步的婴儿,如果你站在50米远的地方,要她走过来,她走几步就不走了,但如果你走近一些,离她10米的地方,向她招手,她很快就走了过来,如果你第二次站在50米的地方,拿着一件她喜欢的东西引诱她,她也会一口气走过来,第三次,你站在她5米的地方,不断向她招手,她走你倒退,她也会很轻松地走过50米。
这个试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第一、 目标不要设立太远。太远了是坚持不下去的,要有阶段性的目标,每当实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就离总目标近了一步,并且没有压力,就像婴儿学步,把50米的目标分解成5个10米的目标。
第二、 长远目标一定要有足够的诱惑。这个诱惑要大的能让你战胜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失败感,渡过漫长的无成就感时期。虽然这个诱惑是外部动机,但足够的外部动机也会迷死你的。
第三、 不断地施加诱惑。无论是长远目标还是阶段性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给自己施加诱惑,让诱惑来不断地引导你。这个诱惑也许是物质上的外部动机,也许是成就感,内心的满足感等内部动机,无论是那一种诱惑都能让你的挫败感被分散,疲惫消解,让你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实现目标上。
记住,成长的目标不是海市蜃楼,而外在动机也许会成为实现目标的梯子,只是这个梯子不要放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