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刻意去追寻一些事物时,结果往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而那些美好的事物总在不经意间被发现。
上海是一座浪漫之都,梧桐树为这份浪漫增添了笔墨。入秋了,梧桐树的叶子开始了蜕变,最初它们偏向于金黄色,如明媚的少女;随着气温的下降,渐渐转变为褐色,如沉稳的少妇;当冬意降临时,变成了脆弱的老妪,寒风一吹,掌形的树叶便纷纷扬扬飘落在地,它们静静地伏在地上,残留着对树的那份眷恋。这是一场缘自落叶不扫街观赏之念,想要去读一读那满地的眷恋,想要去听一听脚踩上去沙沙的美妙声音。
从1号线的常熟路地铁站出来,避开了车来车往的淮海路,选择了宝庆路,那是一条拥有很多洋房的马路,上海因为租界的关系围墙里面隐匿着很多洋房。不过这刻我并没有多追寻那些洋房,而成了一个追逐太阳的少年,初冬的阳光是最令人欣喜的,不是吗?
这一阵子因为生病,整个人的精气神萎靡了不少,而此刻下午和煦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梧桐树投影在墙上,行走在阳光里,感觉就像母亲温暖的手抚摸着,身体也仿佛轻透了不少,萎靡之气一扫而空。多么美好的下午啊!一切的景物已经无足轻重,在阳光下的享受让人感到无以伦比地舒适。
今天要去的目的地是复兴西路(武康路到华山路段),没有方向感的我在宝庆路转弯时转错了,选择了左转,于是在复兴中路上渐行渐远,却由此邂逅了一段小确幸。
复兴中路原名辣斐德路,是法国人在上海设立法租界时,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军辣斐德的名字而命名的。
红色砖型墙面,红框玻璃窗户,罗马柱门庭,有一点优雅,一点文艺。
复兴中路1363弄 克莱门公寓
起初我只是不经意地看到有一家卖CD的小铺子,说它是小铺子是它真的很小,大概只有2平方米,复兴中路看到的是它的窗户。看见我在外面张望,老板不停地向我招手,示意我进去看。我走了几步,便看到了入口。
复兴中路1363弄,原为“克莱门公寓”,是一处法国式的公寓小区。1929年竣工,为文艺复兴式英伦亚当风格建筑。“克莱门”三个字取自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大班、比利时人克莱门。因为受到公司内排挤,成为独立商人的克莱门,嗅到了外国人来沪住房难的商机,做起了建出租房的生意,公寓由此而来。
看到漂亮的房子,我径直走入,瞥到小铺老板在门口望着我的殷切目光,心里只能抱歉了。
一栋栋小别墅式的公寓房外观极为漂亮,底层全部以红砖为主体墙砖,以白色勾勒,砖块的铺设有些是平的,有些呈V型,二层开始以白色为主,部分图形以红砖镶嵌,精致的砖工让整幢房子看起来就像童话里的小屋。遗憾的是违建太多,到处都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美感荡然无存,有些区域更是无人清扫,都是垃圾和灰尘,令人扼腕叹息,如果拆除这些,这里将是一片多么美丽的天地啊!
在这里邂逅了几位可爱的小家伙,着实给了我不少快乐。小泰迪刚洗完澡,被主人用狗带系着百无聊赖地在晒太阳,看见我靠近,小家伙兴奋地跳跃着和我打闹。
鸽先生独自悠闲地在散步,我的介入好像打扰了他的清静。
有户人家门口的鸟笼里养了一只黑色的八哥,最初任凭你怎么逗弄它都不吭声,突然一边有人手机响了,它就像被上了发条似的,话语不停。它不仅会说“你好”这类简单的词汇,还会模仿各种有节奏的混合声音,最后从它嘴里甭出一句“我不在服务区”,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虽然在里面让我看到了与美违和的东西,不可否认里面居民的生活状态是悠闲的,懒散的,快乐的,但愿有一天有人能将这块地方还原成原来的面貌。
上海,这生我、养我的地方,她是有文化的,有深度的,随着岁月的沉淀,她仍然如美酒般芬香而令人沉醉。
衡复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1074幢优秀历史建筑和1620幢保留历史建筑。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这些历史优秀建筑正在逐步地揭开蒙尘的面纱,文化街区也正渐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复兴中路1331号 黑石公寓
复兴中路1331号的复兴公寓,也被称为黑石公寓、花旗公寓。公寓建筑和花园住宅一样都是舶来品,在20世纪初,受国外公寓经营的影响下,上海的中外财团和房地产商也开始投资营造公寓建筑。淞沪抗战后,租界一度成为与战火隔离的安全地带,公寓建筑热因而在沪上升温。
公寓建筑的式样有很多种,复兴公寓则是一幢英式钢筋混凝土公寓大楼,建于1926年,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因它的建筑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了黑色石材,由此又得名为“黑石公寓”。
黑石公寓的底层有一个较大的向外的开敞的门廊,咋一看,很突兀,仔细看,充满了古典美。
黑石公寓目前正在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紧密合作,作为音乐街区重要的配套,里面会有一些工作室、文化书籍唱片的书店等,预计两年内向公众开放。
上海交响乐团就在黑石公寓的斜对面,里面有一条很美的长廊,阳光照着就像一条长长的时间隧道。如果真有时间隧道,我会选择去哪里?回到过去还是去向未来?
就在我继续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才恍然自己把方向搞错了,于是又走回到宝庆路,过了马路就是复兴西路了。
我永远分不清东南西北,除了记路,只能靠百度地图,但有时候我还偏喜欢靠感觉,大概是我的性子太随意了,这样的结果往往能带给我惊喜,所以我也就由着这样的性子了。
就在昨天前复兴西路的落叶展在网络引起热议。艺术家利用落叶、枯枝、泥土、石头等元素创造出了“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出后网友们在社交网络晒出图片,质疑雕塑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之后,主办方拆除了具有争议的雕塑。
落叶本就是一种无需雕琢的自然之美,刻意去塑造一个主题反而画蛇添足了。
当我一直走过武康路,落叶不扫街的初始段,人渐渐多了,其中以大叔大妈为多。我丝毫没有鄙视他们的意思,只是有他们就有喧闹。
老年人有丰富的老年生活那是时代的进步,说明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只是他们是否能不要这么以自我为中心,能否考虑他们所在地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往往每到一处有这样大叔大妈的地方就变成了他们的领地。
此刻他们正围着那些残留的人工景点一一拍照,我则选择了远离。我要寻找我的落叶,只是我要失望了,复兴西路上的落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般铺满道路。
此刻4点不到的光景,太阳已经西斜,阳光在这一刻是最温柔的,就像一层晶莹的散粉在我的脸上抹上最自然的光泽。这几小时的阳光我很满足。
坐在街边的凳子上手握着落叶,我读到了那份眷恋,有一种感情叫珍惜,就让我们在拥有的时候就能够珍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