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走到人生边上》这本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的著作,先不说书中内容,就杨绛女士对人生及做学问的态度便让人钦佩。面对着女儿、丈夫钱钟书先生先后离世的巨大痛苦压迫下的她,执笔在《我们仨》里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将读书治学作为人生最后的追求。
在《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中她回头看,试图参透生死的意义;她大概是相信命理的,她认为命如果“没有理,怎么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准”,但也认为除去了”命造“还有”命主“,当”命造“之船在”运途“之河中搁浅或倾覆时,还有”命主“可在河中折腾。
作为一个20多岁的人来说,往后看,我对什么叫命中注定没能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只知道与我有相同人生的人不会有第二个存在。往后看,我曾也思考过,人生的意义究竟在何处?出生就意味着在时间的驱赶下奔向死亡,把死亡看做人生的终点的这种认知太过可怕。出生就在等死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有人名垂千古,也有人遗臭万年,但对于他们本人在盖棺定论那一刻,这些声名又有什么意义?一代又一代的绝大多数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只为没有求名,或没有成名,最终他们的人生意义又在哪里?
杨绛女士在书中谈到,一个有生命的人有肉体又有灵魂,并做了相关说明。但她也不知道人死后,灵魂是否也随之消散,因为没人能够告诉她。既然,往后看我们看不到魂从肉中的超脱,很多人便默认了魂与肉结合的生命,在肉身消亡的那一刻,灵魂也随之消散。我没有人们所说的迷信,但我对”未知即存在“这一哲理还是持比较认同的,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我对大自然保留的一颗敬畏之心。
不管灵魂最终怎样,但目前来看生命终结就是每个人人生的终结,所以就我们在谈论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就把最终去向给摈弃了。早已被世人公认结果就意味着失去了拿来谈论的价值,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去的现象。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孜孜不倦的在探索。探索灵魂的归处,探索人类的过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探索着人类的未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一概而论,所以我们都在肯定这一部分人而否定着一部分人。如果说是站在终点看,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其人生意义,而且是特有的,没有什么重大轻微之分,没有高尚卑劣之分,它就是在每个人不断的丰富自身,修炼自己的”魂“的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