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心血来潮一口气买下很多书。结果往往是一本没翻完,热情就消退了,并为此常常心怀歉疚。
又或者每当阅读一本书时,必定会老老实实地从头翻到尾,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好像唯有如此才能值回书钱。
我以前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直到我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才发现自己本末倒置,搞错了学习的主体。
1.为什么你读书还像要考试一样?
这本书提的一个观点,把我敲醒了——
学习的主体应该是你自己,而不是图书。
也就是说,即使你翻完全书,把笔记做得密密麻麻,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有什么卵用。
作者不会给你发奖状,也不会有老师给你出考题让你得满分。
书要看完,还要记住,这是应付考试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
没有人能通过背诵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成为高效能人士。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说:“经验本身并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
当然这里说的都是指致用类图书,文学类除外。
所以别再用“记忆了多少知识”来衡量阅读收获的大小,成人学习不该沿袭学生时代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学习模式。
2.为什么你读书这么难?
作者又提了另一个观点——成人学习,不一定要读完整本书。
彻底打破了我过往读书的固化思维,也消除了我看书只看一半的愧疚感。
就像你学习使用电脑,不会从计算机语言开始学起,也不一定非得学五笔才能打字,而是从实用目的出发。
想跟人聊天,就学怎么发微信;想写文稿,就学office。
除非你是想搞学术研究,那你就要把一本书仔仔细细读完,并且要把其中的知识、原理追根溯源地了解清楚。
否则一本书肯定也包含很多你不需要的知识,你没有必要非得读完一本书,增加大脑的负担。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哪怕你只是截取了书中某个片段进行阅读。
只要你学以致用,在工作中用上书中的任何一点,图书带给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所以你还要为翻到一半没读完的书感到歉疚吗?
不如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有无长进吧!
3.这样读书就够了!
职场工作者觉得读书难,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或者是看不懂、看不下去。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致用类图书来提升你的职场技能,你首先要改变你的阅读方式,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
赵周老师提出的RIA读书法,可以让你更简单、高效的通过阅读提升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3个特征:
1.不会要求你读完全书,零碎时间即可完成;
2.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图书为核心;
3.致力于能力的提升或行为改变,而不是知识的整理和记忆。
在赵周老师的RIA拆书法中,便签读书法是最合适个人阅读时使用的方法。
便签读书法具体包含几个步骤,你需要提前准备好三种不同颜色的便利贴。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即将书中有启发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述,并写在第一张便利贴上。
A1(Appropritation):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回忆自己过去的相关经历,写在第二张便利贴上。
A2(Appropritation):以后我要怎样应用
结合以上两步,想想自己今后该如何应用到工作当中。
4.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便签读书法的应用,我举一个书中的例子。
考虑时间跟篇幅问题,在这里先省去reading这个过程。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比如,说事实和细节比单纯说观点用容易打动人,一份用于决策的汇报应包含“事实+观点+建议+预测”四个部分。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同事问我,他家里想配一台大显示器的电脑,现在买哪种合适?
我当时马上就跟他说最近先别买,再等一个月更合算。这里我只说了观点,缺乏说服力。
A2:以后我应该怎么用
下次我应该这样跟同事说:
你要配电脑,最大的投入是显示屏,现在的高端显示屏的价格比两个月前贵了30%,不过上周起已经开始在回落了。所以如果你不急着买的话,等一个月更划算。这是事实和观点。
如果你急着买,可以考虑品牌机。如果可以等一个月,那么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高一个档次的配置。这是建议。
买品牌机的好处是令人放心,但你可能会觉得它给你装的软件都是鸡肋。自己配呢,就比较费时间,也担心被奸商忽悠。这是预测。
怕你们不知道三张便签怎么用,我又去百度上搜了一张示范图片,真是用心良苦。
本来我想自己在便签上演示一遍的,但手指已经被冻成胡萝卜,僵硬得像残疾人ORZ
以上。
赵周老师的RIA读书法,你学会了吗?
如果喜欢,请果断点赞+关注~
作者 | 若言,90后干货、鸡汤写手
白天是培训行业的产品狗,晚上是打了鸡血的自媒体人。2016,每天看书2小时,一年读50本书,坚持每周≥1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