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这本300万字的书,读完了。我的感觉就是,价值观和信仰一再被颠覆。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信仰,这是我头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第一次明确了我之前的信仰,然而我却不能明确我现在的信仰。我是不会信仰任何宗教的,但是我欣赏宗教里面的一些哲学的思考,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很困惑的,我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信。其实我并不是什么也不信,我原来信的是人文主义,我是尊重人的价值的,从小我就是被这样教育的。
信仰人文主义是我之前的想法,因为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就我就不那么纯粹的坚持之前的信仰了,我甚至也不知道我现在信仰什么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信仰的混乱似乎丝毫不会影响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我能包容的事物好像更多了。
宗教信仰的讨论离不开宗教信仰的开端,人类离不开意义。
1 宗教时代
在古埃及人的概念里,法老就是一位真正的神,所有人都要听神的指示,纳神要求的税。法老统治了全人类大概3000多年。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人类就有了虚构故事的能力。人类虚构了一个意义之网,并写下来,奉为《圣经》。如果过不好这一生,就去研读经文。只要能按照经文里面说的去生活,就能够过更成功的人生。
于是很多聪明人都去研读经文了。
就算这些经文扭曲了这个世界,却还是被一代一代的聪明人传承到了现在。 《圣经》对历史的态度根本上是有问题的,却成功的流传到了现在。
这种虚构故事的能力,产生了宗教,宗教也确实让人类社会发展了。当人类社会发展出了科学以后,其实最开始宗教是鼓励科学发展的,但是当科学的发展触及了宗教的核心——上帝以及上帝说的那些话时,宗教才开始反对并镇压科学的。
从这个逻辑出发,宗教是不那么在乎真理的,只要不撼动我的地位,怎么样都可以,一旦你要挑战我的地位,我就容不下你了,不管你是不是真理。
那么科学呢?科学应该在乎真理的吧?
也许对于单个科学家本人是可以进行一场这样的灵性之旅的,但是就社会的总体来说,人类追求的是力量,治疗疾病,战争,生产足够的食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宗教的地位还是被撼动了,至少在现代已经没有一个非常虔诚的信徒了,因为这些人只要活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就必须承认科学的存在。如果人类完全信仰科学,那么人类会不断的追求力量,过一种没有意义,只有力量的生活。可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只因为这时候一种新的宗教诞生了——人文主义。
2 人文主义宗教
我们现代大部分人都被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来自于人文主义。科学告诉我们上帝已死,人类突然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了,但是人文主义拯救了我们,人文主义为这个无意义的世界创造了意义。上帝告诉我们要按照神的旨意,人文主义告诉我们,“感觉对了,就爱吧!”人文主义给我们的私人生活寻找到意义,也为我们的社会和政治程序提供了意义。
我们现在主流的价值观基本都是建立在人文主义上的,就像我们从小教育我们的学生自己思考那样,也来自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要分三支,第一是正统派,自由人文主义;第二支是社会人文主义(包括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第三支是进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很多知识告诉我们,人类并不特殊,组成我们身上的物质和宇宙中的其他物质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我们所谓的自我都是不存在的。人文主义告诉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可是很多实验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很可能都不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甚至不止有一个自我。
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和算法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人工智能超越我们人类智能,这是我们大多数底层人类的噩梦。我们被时代裹挟,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变成一只只放大版的蚂蚁,我们被某些不死的神人操纵着,到生命的结束。我们没有心智,不会做梦,没有未来,沦为低等生物。
如果机器人的无意识算法超过人类意识的生物算法,也许上面的噩梦不是底层人类而是全人类。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都不愿意看到。
3 新宗教——数据主义
人文主义的时候,我们寄期望与未来的人类可能制造出一艘科技方舟,带我们离开被我们破坏了的地球。与此同时,在人类发展科技的时候,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另外一只大象——人工智能,同时有一种新的信仰诞生了——数据主义。
得数据者得永生
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我们出个门,打个车,买个早餐,购物,旅游,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大数据能给你最佳的方案,大数据比你更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人类大脑也是一种数据算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算法并不高明,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万物联网才是未来新的帝国。
这又慢慢的出现了另外一种新的教条,投身于数据的洪流中,成为数据洪流的一部分。
4 得到
这些是我们未来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说它们一定会到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如果人类不喜欢这样的可能性,希望人类提前采取措施,改变未来的可能性。另外如果人工智能侵略人类,拯救人类的不会是爱,“爱”本质上也是一种不高级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