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合
(一)
虽然我从小学到大学,通过了无数次考试,却也谈不出什么考试技巧和方法,下的还是笨功夫。
参加工作以后,各种类型的考试让人目不暇接,有的考试可以让你提高职场工作水平和能力,有的考试可以让你提升学历和晋升职称,有的考试甚至可以让你象历代科考那样”中举”,一旦通过,便可直达平时几年十几年都奋斗不到的目标。
这样的经历,让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似乎颇有考试的天赋,见招拆招,几乎可以达到逢考必过,逢过必优,逢优必快的效果。
在职时,参加过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考试,同学们来自各地区和单位,见我考试成绩好,某单位还想挖我跳槽。
参加过两个在职研究生班,每科考试,我只用一半时间就走出考场,考场同学们都说,我对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一般在地区性带有职场培训性质的考试中,似乎我都应该第一个交试卷,有一次我第三个交了试卷,班主任便”责怪”了我一把。
我先后参加过两次地区”科举”类的考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每每想到这些考试,都有一些莫名的兴奋,一方面它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毕竟我努力了;另一方面,让我感到,考试就像一个狙击手在战场上一样,需要的是弹无虚发。
也许学过和考过的许多知识,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些有效的考试方法,至少在考场上是非常有用的,考场如战场,有些成功的考试,或许会让你站在职场更靠前的起跑线上。
(二)
考试有很多的类型,入学考、毕业考;资格考、培训考;选拔考、招聘考等等,每种考试难易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比如说入学考是有门槛的,比较难,毕业考相对比较简单,能毕业就行;资格考比如律师资格考试等,就比较难,一些职场培训考试就比较简单;特别是有一些选拔性的考试,有时是百里挑一,难上加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你的精力平均分配在每一种考试上,应根据需要和重要程度来决定你的投入。
我在参加研究生班入学考试的时候,因为择优录取是有比例的,所以投入精力比较大,但毕业考只是淘汰特别差的,所以花费的功夫要小的多,我的底线是不要不及格。
我在参加一般地区级轮训类的考试时,会采取更轻松的姿势。有一次开卷考试,给我们的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我半个小时就走出了考场。我前脚走出,考官后脚就查阅了我的卷子,估了将近七十来分。事后他对考生们说,你们用了三个小时也不过是八十多分,某人半小时七十来分,性价比很高!
但在先后两次的”科举”考试中,我都铆足了劲,因为这是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机会,0.5分也差不起,我是决不会提前一分钟走出考场的。
(三)
最关键的是如何准备每一次考试或者是说每一科的考试,细节决定成败。可能我的方法更加适合文科的考试,我总结了三个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读书时间切割。谁都知道考试是把一本书先读厚,再读薄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精确到每一天、每一时。比如说要考一门《中国近代史》,给我的准备时间是20天,那我会这样切割时间:
先切割为两个10天。第一个10天,用于概读1天,用于精读4天,用于整理题目5天。第二个10天用来背题,比如说整理出五十道题,先用五天时间背一遍,再用两天的时间背一遍,再用一天的时间背一遍,再用一天的时间背两遍,再用半天背两遍,最后一个半天时间可以背几遍,这样一次次切割下来,一本厚厚的《中国近代史》,进考场前在你手里只有一张题目清单了,你会对答如流的。
第二个技巧,答卷时间分配。拿到试卷先概揽一遍,大致心中有数。在做题时,一定要把大时间留给大题目,因为大题大分,千万不要小题大做。我有一次参加全省性的选拔考试,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两门卷子同时发给我们。一张是综合知识试卷,另一张是看图作文试卷。我就把两门时间平均分为1.5小时,先做综合试卷,无论有没有答好,时间到了就放下;再用1.5小时做作文卷,审题、构思、大致一个提纲,写起来非常顺畅。这次考试入围取前8名,我排第4,竞争对手近100人。据说有的考生只留了半个小时做作文,就考砸了。
第三个技巧,答题顺序。以前考试一般都是从头做到尾,后来我就养成一个习惯,从后面往前做,先把大分拿到手再说。譬如说,论述题、分折题、简答题,越是后面的题分数越高,我就把它们先做好,然后再慢慢做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拿一分是一分。有一次我参加地区性的大考,报考这一行的考生坐满三个考场近200人,考生里面还有我们的老师,我心里发怵。这次综合知识部分是开卷考,大多数人一上来,就查资料,找判断题、填空题,我就按我的方法,从试卷后面做,先把大分拿下来,再慢慢查资料,查多少是多少,好不容易查一个答案出来,才一、二分,得到最好,丢了也不心疼。这次考试,我自然又名列前茅。
以上的体会不知是否能帮到你。其实何止是考试,读书、写作乃至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以终为始,定一个小目标,倒排时间,科学规划。当你达到了这个小目标,它就是一个新的起跑线,更大的目标会在前面向你招手,如此往复,不断迭代,就会有一张张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