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思想需要经过时间的磨合才能感受到。前面曾经举过交水费的生活经历。周五在收到要交五百多元钱的水费,着急上火中午的午觉也泡汤,忙活一个下午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心中一直牵挂着,周末过的也不愉快,头脑中充满了整个水费事件,直到周一完全的解决。回头想想是不是很不值得,你的身心被外物所控制着,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半点作用也不起,并且是经常与别人诉说,还想引起同情吧,所有经历的痛苦劲都是白费力气,既伤身也伤神,若能明白事理,明白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就不会干扰我的心情。
当代是一个比任何时代都要复杂多变的世界,科技更新换代快,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局面瞬息万变,以致很多人的心灵无所适从,感到与生活脱了节,异常苦闷。其实古人已领悟到一种智慧,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让心灵在任何时候都闲适自如,与变化融一体。这种智慧该如何获得呢?
在中国古代哲学看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变”,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如为六经之首的儒学经典《易经》,谈的就是天地宇宙的运转变化之道。佛教认为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道家更是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物都处于阴阳相互运动、转化的状态中。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沟沟坎坎,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因为生活就是在不停的变化着,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从得道者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本来是一个整体,人们之所以不能安时处顺,坦然面对自然的变化,关键在于其心没有与天打通。一个人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自然是渺小的,但当他将心融入宇宙的大化流行当中,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心灵就获得了无限的伸展。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神释》一诗中说:“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更须尽,无复独多虑。”与其无谓的感叹、挂念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徒然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如忘却物我,让心与自然相运化,毫不执着,进入随顺自然的境界。这时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洪流变化中,任凭寒来暑往,感悟清风明月,无锡已无惧,应该做的事就平平常常的去做,不要过多的考虑不相关的问题。陶渊明的这种人生态度,蕴藏着一种独特的智慧。
只要看透了令人痛苦的情绪是来自你的内心反应,当你改变自己的态度后,你的人生就改变了,你能够洞悉人生的全貌,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知道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就接纳它;而对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就尽力而为。毫无疑问,这样的处事态度,能帮助你比较轻松的渡过难关。
希望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的大小事情中,能时刻想着磨炼自己,做到与变化融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