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20年前,我在广州电视台策划过一个节目《交通你我他》,报道与人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种种新闻与信息。“你我他”的意思就是,我们大家,我们所有人。
三种关系
人世间的所有人,要想活得好好的,就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因为这个世界的人太多了。
有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人?你可能回答:60亿?70亿?都不对,其实只有3个人,你、我、他。这个真还有点意思。地球上再多的人,就用三个人称代词就囊括完了,几十亿人就浓缩为3个人。
如果人类真的只有3个人就好了,可以省却多少的麻烦。据专家报告,世界人口在13世纪50年代约有3.7亿人。而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世界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亿。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战争持续不断,原因就在于狼多肉少或者资源稀缺。
对个人而言,人多的麻烦就在于,你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否则就有无尽的烦恼。5年前,一位青年来到我的办公室诉苦。他在一个协会工作,可是同事不理他,求助没有人帮他,有不懂的事情没人指点他,似乎所有的人对他都非常冷淡。他感到压抑,觉得实在忍受不了想要辞职。
梁漱溟先生曾经指出,人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的关系。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幸福了吗?》一书中引用过这个观点,强调幸福指数跟这三个关系是否处理到位有关。三种关系的处理,恐怕第二种即人与人的关系最难,因为这不完全是自身的事情,需要双方、多方互动。
三纲五常
只要涉及人与人的相处与互动,就需要规则即伦理。所谓伦理,就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传统中国社会的核心伦理,当属“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出自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但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牛!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贯彻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挖角色
三纲在今天有些过时,五常倒可称为普世价值。不过,在此我并不是要宣扬这套伦理规范,而是要说,三纲五常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当在社会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孔子讲克己复礼,这个礼就是古代社会每个角色的主要行为规范。西方社会学上个世纪才讲角色扮演理论,我们的老祖宗可早就把剧本大纲与角色要求写好了。
从思考与演讲的角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挖角色”的方法。在大多数事件当中,不同的人充当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要学会挖掘每个角色的看法。俗话说:“屁股指挥脑袋。”屁股贴着不同的椅子,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的诉求就会不同甚至对立。想想老板与员工的对立,如何?
在危机管理中,挖角色就是找出利益相关人。比如,某医院发生一起医患纠纷,死者家属打伤了医生。要处理好这件事情,必须挖出相关利益人,包括:死者家属、医生及家属、医院领导、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医疗专家,等等。各方平衡了,事就办妥了。
分析问题时,挖角色就是综合诸多因素。比如,为什么近年出现考研热降温?你可以挖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几个角色。学生:以前以为高学历有利于就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考研失去吸引力。学校:不重视教学管理,老师不负责,培养质量下降。用人单位:认为高学历并不等于更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