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是看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或者电视长大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品和回忆,甚至不夸张的说,他们养活了半个娱乐圈。
可一部作品过度翻拍是不是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创新创作能力不行呢?难不成要指着他们的作品过一个世纪?甚至更长。
新版倚天屠记昨天正好上映,小编出于好奇,看了几分钟,后面就看不下去了,明明是武侠小说,竟然拍成了玄幻,也许是小编的欣赏水平跟不上了,但不管怎么说,总是觉得失去了原有武侠的定义。
小编是一个武侠迷,从80年代到今天,大部分武侠剧都看过,但我却发现,自进入21世纪以后,武侠剧不但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更多的是翻拍再翻拍,难不成偌大个中国,就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类似于金庸先生的人物了吗!
大家都比较摒弃啃老族,但对于经典影视剧的翻拍是不是也是在啃老呢?
关于经典武侠的翻拍次数与版本,小编就不一一例举了,想必大家都知道,除了演员不同以外,故事大体雷同。虽说是不同时代的观众有不同的要求,但个人还是觉得,我们在武侠剧方面缺乏创新。
2018年的将夜,个人感觉就不错,但类似的电视少之又少。
也许在追名逐利面前,创新显得会比较苍白,但这些老本又能为我们利用多久呢?
80、90年代,香港TVB那时是何等的风光,无数明星在此成名,可当进入21世纪后,TVB就慢慢开始没落了。
有人曾经这样说,在影视剧的产业链中,编剧是最不赚钱的,其远远不如明星和导演,如果真的是这样,小编就能理解了。
影视剧的核心是剧本,如果剧本不好,明星演的再好,导演导的再好,也无济于事,但编剧报酬低,他还有什么动力进行创作呢?烂剧和垃圾电影想必大都就是这么来的。急功近利,草草弄个剧本,找流量明星随便拍拍,就能赚到钱。
最近,《流量地球》特别火,火的甚至是让很多明星和娱乐圈的知名人士与吴京隐形划出了界限,小编不是说吴京有多么多么好,但最起码能看出吴京真的是在用心做电影,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也同样如此,娱乐圈中有正能量,但这种正能量还是太少。
我们需要很多个金庸,很多个古龙,我们更需要的是传承和创新。
对于老艺术家留下的资产,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并不是无限制的利用再利用,而且还毫无羞耻心。
李小龙把功夫一词告诉了世界,后期经过李连杰、成龙、洪金宝、姜大卫、狄龙等发扬壮大,进而让中国的武侠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我们的武侠不是玄幻,不是高科技,更不是魔法,我们的武侠就像《精武门》里面的一样,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面对这种精神,这种信仰,我们要发扬壮大。
影视的创新会给全民带来启蒙和带头作用。
《战狼2》的票房突破了56亿,相当于有1.8亿人观看了这部电影,去年的《延禧攻略》刷爆了朋友圈,由此可见,影视对于全民的影响有多大。健康的影视环境,积极的发展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划,势必是有利于民,有利于子孙后代。
我们在摒弃啃老族的同时,更应该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翻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