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华山,此刻显得多么倾颓寂寥……
绝顶的空旷,纵有几盏孤灯,亦丝毫不能减却它的没落!
二十年前,五位旷世绝顶的豪杰枭雄相聚于此,七日夜颠倒酣战,刀枪剑戟指掌拳法,惺惺相惜,共同印证各自“武学”。
高手过招从来点到即止,互补长短,偶有胜负,终是难分轩轾。一昧好胜者总不过愚夫愚妇,粗鄙如蛙,过分的把精力放在打倒对手上,从来不会汲取别人身上的优点,人生中并不是所有的对手都是敌人,相反大部分都是莫过于知你的朋友……
二十年后,再来看看尔等击败了所有对手的“华山绝境”,也不过方圆几里,无聊透顶……
第一次听闻“华山论剑”,是从老顽童周伯通的口中得知,“周伯通道:‘说来话长,待我慢慢对你说。你知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在华山绝顶论剑较艺的事罢?’郭靖点点头道:‘兄弟曾听人说过。’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你可知道五人因何在华山论剑?’郭靖道:‘这个兄弟倒不曾听说过。’周伯通道:‘那是为了一部经文……’郭靖接口道:‘《九阴真经》。’”
几乎所有武侠小说不能免去的俗套——江湖中人为了某部武林秘籍、某种绝世神兵大打出手,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恩怨仇杀,一连串的故事便随着这样的一条主线演绎下去。
然而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执牛耳,继往开来的无冕之王,金庸总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永远是最普通的开端,似微风荡漾,波澜不惊;永远都是最动人的结局,如高山仰止,独怆然涕下。有人曾说,纵观金庸先生所有的作品,我没有读到过一句经典的语言,但正因如此他的作品成了我心里面最信仰的哲学!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被人们称作“射雕三部曲”,但故事联系紧密的只有前两部,“华山论剑”也止在“双雕”之中,今天我想和朋友们分享分享我读“双雕”关于“华山论剑”的心得体会,浅薄粗陋,博君茶余饭后一笑耳!
一、“华山一论”:艺不惊人死不休
一部武林绝学《九阴真经》,几乎让所有的江湖儿女都卷入一连番的殊死恶斗之中,江湖上各门各派的首脑人物几乎都参与了抢夺这部经书的勾当,以至死伤无数(笔者认为这也是“双雕”时期无门派兴旺的最好佐证)。最后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为了止息干戈,相约当时武功最卓绝的五个人决战华山之巅,他们分别是:开创东海桃花一派的东邪黄药师、西域白驼山一脉的西毒欧阳锋、大理段氏南帝段智兴、丐帮帮主北丐洪七公以及铁掌帮帮主裘千仞。
裘千仞的武功定位一直是金迷朋友们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金庸对裘千仞的描写,有一点可以肯定,金庸对裘铁掌的武功是给予肯定的,“裘千仞的铁掌功夫,端的锋锐狠辣,精妙绝伦,不在周伯通、黄药师、欧阳锋诸人之下”,但是以战绩来看,裘千仞的武功我个人认为比之五绝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加之华山首次论剑裘千仞自觉退出战役,可见对自己的武功还是信心不足的,所以这里笔者不去讨论他!
五个人打了七天七夜,这七日七夜的酣战虽然书里边儿没有进行任何的直接描写,仅凭一些零碎的回忆穿插于书间,但这样反而增值了读者的空间想象,单凭“七日七夜”一词,便可以肆意想象五个人殊死相搏,使出各自生平绝学,龙吟虎啸、电光火石一般的打斗场景,最后斗得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个依扶在大石头、大树底下唉声叹气,心有不甘的模样。
江湖表面暂时的恢复了平静,王重阳算是个明白人儿,不仅仅能够预判自己生死,最难得是能够看穿一个人的心,这就不是一个人修习武功能够领悟得到的本领。
首先他们五个人都想得到《九阴真经》,都想成为“天下第一”,有朋友说,王重阳就不是嘛,人家拿了《九阴真经》也没修炼,“射雕”原文写道:“······不错。他得到经书之后,却不练其中功夫,把经书放入了一只石匣,压在他打坐的蒲团下面的石板之下。我奇怪得很,问是甚么原因,他微笑不答······”
王重阳真的没有修炼么?其实不然,王重阳的悟性在“双雕”里绝对是无出其右的巅峰王者,比之黄药师的聪明,他则是智慧;比之欧阳锋的阴毒,他则是城府;比之洪七公的率直,他则是雍容;比之段王爷的气度华贵,他则是仙袂翩然。“周伯通道:‘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许多武学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并非如我这般勤修苦练的······’”
王重阳的武功修习到这个份儿上,不能说是不爱武学之人,特别是这样经天纬地的旷世武学,拿到手仔细翻阅了一遍,以他惊世之才华恐怕早已渗入四肢百骸,入骨入髓了,不然古墓之中又哪来的“玉女心经,欲胜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的《九阴真经》武功要旨呢?
所以说“华山一论”实则都是为自己欲望而战的勇士们在进行华丽的表演,无谓好坏,只是个性的迥异,只是实力的彰显,只是论武的初级阶段罢了!
二、“华山二论”:恩怨是非何是头
华山首秀其实在《射雕英雄传》中已经是“过去式”的存在,“二论”才是作者浓重的着墨点,可以这样形容——在此之前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为华山二次“论剑”做铺垫。
为什么会有第二次“论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武林霸主王重阳死了,还剩下四个旗鼓相当的正值壮年的身怀绝技武者,新一轮“天下第一”的争夺赛徐徐拉开了帷幕,江湖还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实际上已经是暗潮涌动了。
当然,这里有一点微妙的变化,昔日的南帝段王爷为情所困,落发为僧,似乎已经表明“天下第一我不感兴趣,余下你们仨去争吧!”都说金庸崇佛贬道,偏爱和尚,早早让一灯大师退出这残酷的暗局,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剩下这三人,要想得到“天下第一”,他们还得是寄希望于《九阴真经》。因此就牵扯出一段段恩怨是非来了。
老顽童周伯通作为“补位选手”出现在了大众面前,他携着《九阴真经》上下册想要遵循师兄的遗命找两个绝密的地方藏好,不料遇到了新婚燕尔的黄药师夫妇,黄夫人天纵奇才,记忆绝伦,老顽童被骗,毁了《九阴真经》,黄药师如愿以偿得了《九阴真经》,却也为此付出了一生中最惨重的代价。
得意弟子背叛师门;老婆身怀六甲临盆之际还在为他殚精竭虑的默写经书,耗尽了最后一丝智力气绝而亡;门下众弟子俱被迁怒,挑断手脚筋逐出岛去,落得晚景凄凉,以至于后来遇到李莫愁这等小辈之时,遭辱取笑,一时发出“黄老邪果然徒弟众多,倘若我陈梅曲陆四大弟子有一人在此,焉能让她说嘴?”的感叹!
欧阳锋呢?欧阳锋更是惨烈,自己原本在江湖上臭名昭著,树敌众多,就连他亲哥哥可能都想除掉他,除掉一个给自己戴绿帽的亲弟弟。他似乎没办法不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因为只有成为了“天下第一”自己才可能平安的度过一生,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三四个人能和他不相伯仲,这样的局面当然够让作恶多端的老毒物终日惶恐不安的咯!
但是真正读懂了欧阳锋的人,都会明白,“天下第一”在他的心里永远只排第二,他心里的“第一”永远是他的“克儿”,每一次从老毒物口中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我的眼睛里都会泛起滢滢泪光,至少那一刻他就是全世界最柔情的父亲,仅此而已!
还是那部《九阴真经》,老毒物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倒害得自己的“克儿”双腿被压断,最后命丧杨康之手,自己也落得疯疯癫癫的下场,下半辈子都在找寻自己,追问自己,可再怎么糊涂也始终忘不了那一句时刻萦在嘴边的“克儿······克儿······你是我的克儿?”所以笔者一直坚信,“疯了”的欧阳锋才是真正的做回了自己。
老乞丐虽然也想成为天下第一,但是他的襟怀比起前面二位算是磊落得多了,对于“一论”的失利,洪七公是不以为然的,他深信自己当时倘若习全了降龙十八掌,这“天下第一”也未见得就一定“花落旁人”,所以相对而言对《九阴真经》的兴趣还没有达到迷信的状态,当然这也和老叫花子天性纯良洒脱有关。
很可惜,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侠者成了老毒物的头号假想敌然,老毒物的内心独白——“不管你想不想和我抢,要不要和我抢,你都是我必须要除掉的敌人”。因此,七公也遭到了武功尽失的灾厄。
老顽童自不必多说,因为《九阴真经》被黄老邪圈进了整整一十五年,尽管老顽童自己不觉得怎样,只能说周伯通自己天生的豁达,但是以我等世俗眼光,周伯通的际遇也够笔者扼腕叹息的了。
来来去去,恩怨情仇,“二论”终于开打了,这一次却有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个是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个是终结了非要拼个你死我活的局面,甚至是在总结武功的深层次含义。在欧阳锋和洪七公决斗的时候,郭靖就联想到:“这二人都是当今一等一的高手,可是一个行侠仗义,一个恃强为恶,可见武功本身并无善恶,端在人之为用。行善则武功愈强愈善,肆恶则愈强愈恶。”
欧阳锋被黄蓉用诡计支开,到黄药师前来,黄蓉有心要让自己的靖哥哥做“天下第一”,于是“黄蓉道:‘爹爹先跟靖哥哥过招,瞧在第几招上打败了他,然后师父再与靖哥哥过招。若是爹爹用九十九招取胜,而师父用了一百招,那就是爹爹胜了。倘若师父只用九十八招,那就是师父胜了。’······黄蓉又道:‘且慢,还有一事须得言明。若是你们两位前辈在三百招之内都不能将靖哥哥打败,那便如何?’”
这摆明了的目的,逗得洪七公哈哈大笑,最难得的是一向生性怪僻,自负一世的黄老邪暗道:“我成全了她这番心愿就是。”这样一来,东邪和北丐“天下第一”的念想算是真真正正的土崩瓦解了!一个是自己的爱徒,一个是自己的爱婿。唉!黄老邪啊黄老邪,最该反省的就是你,想想当年你若不为了这一部《九阴真经》绞尽脑汁,苦心孤诣,料想今日你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可是没想到“天下第一”的头衔还是被一个疯了的欧阳锋夺去了,洪七公抱拳说道:“欧阳兄,老叫化服了你啦,你是武功天下第一!”黄药师自忖却又难以取胜,只得点了点头。这一系列的描写都足以证明“华山二论”相对缓和的气氛,比之“一论”相拼相杀绝对算是质一般的飞跃。
三、“华山三论”:无心争处便是争
最后一论则是“神雕”末期了,这时候已经没有谁站出来吵着嚷着争什么“天下第一”了,而且几乎所有的高手都会了《九阴真经》,也没有人要夺取什么《九阴真经》。譬如李莫愁一心想得到的仅仅是本门武学《玉女心经》,似乎对武林盛传的《九阴真经》并不感兴趣,是《九阴真经》到了“神雕”时期销声匿迹了吗?绝对不是,《九阴真经》在《倚天屠龙记》里都还有人记得。只能说《九阴真经》的神话已经被时间冲淡了!
欧阳锋不再是十恶不赦的歹人了,“我不是欧阳锋,欧阳锋是大坏蛋······”;黄药师似乎也没那么乖张叛道了,“你先不认小龙女为师,再娶她为妻,岂非名正言顺?”;靖哥哥也成了口齿伶俐,成熟稳重的帅大叔,“那却不然,公义当前,私交为轻。昔日拖雷安答领军来攻襄阳,我曾起意行刺义兄,以退敌军,适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军退,这才全了我金兰之义。古人大义灭亲,亲尚可灭,何况友朋?”······
岁月不饶人啊,昔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已然死的死,老的老,“面目全非”矣!
最经典的是“三论”压根儿都没有动一根手指头,“黄药师笑道:‘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众人听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这十一个字,一齐喝彩,却又忍不住好笑。五绝之位已定,人人欢喜,当下四散在华山各处寻幽探胜。”
这时候我的结论也呼之欲出了:“华山三论”“新五绝”在谈笑风生,气氛融洽中轻松敲定。其实若论武学修为老顽童、黄药师和一灯大师都在伯仲之间,若要实际动起手来,周伯通未必就一定是黄药师和一灯的对手了。至少我能够感受到的是:再强的人其实也都有上升空间。这三次“论剑”仿佛就是人生必经的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原始状态,比拼的是生命最原始的张力以及实践过程中修炼来的能力和耐力;然后有了一定较高的社会地位,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比的是胸襟气度,见识广远;到最后,没有任何和“谁谁谁”一较高下的心态,唯恐将自己置于一个不胜寒的高处,这个时候晚节有保,善始善终才是终极的目标了……或许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这样——无心争处便是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