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人人都希望孩子快乐,又都认为读书苦。“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有一个神奇的教育大神,让孩子把读书变成了各种快乐的体验,书也读得好,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这一切都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赫伯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作者斯宾塞出生于教育世家,有个远房兄弟叫丹尼·斯宾塞,生下孩子叫小斯宾塞,在小斯宾塞2岁那年,丹尼在暴风雨中出诊结果掉入河中死亡,半年后,小斯宾塞的母亲含泪把他托付给了我。我就这样成了小斯宾塞的抚养人。我发誓要像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一样对待这个孩子,甚至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生命。

对小斯宾塞的爱,促使着我开始了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关注各种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甚至延伸到关注英国整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传统的教育习俗和教育心理学,等等。虽然我对小斯宾塞的教育是由一个不幸开始的,但结果却令人满意。他在1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还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过着富裕而幸福的生活,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

小斯宾塞不是神童,但他取得的成就比许多神童都要大(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最重要的是,他生活得非常幸福。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得快乐幸福,既然快乐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大神的教育理念,其实你也学得会。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

可惜的是,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门课程是教我们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可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会生养子女,会面临子女教育的问题。

难道教育子女这件事不重要吗?我猜大概每个做父母的人都会否认这种说法,因为人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他们的成就远远超过自己。那么,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吗?这显然也是片面的看法。

我们必须意识到:

第一,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老师们最多会对成绩不好或品行差的孩子家长说“你的孩子天赋太差”,想必父母们很难接受这种说法);

第二,对于做父母的来说,子女不成器,会让他们十分痛苦。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成才与否,最终责任不在学校而在于父母。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把新一代的命运放在对教育没有进行过一点学习,缺乏理智的父母怀中,再加上一些不懂事的保姆的建议和溺爱孩子的奶奶的劝告,该是多么的荒谬和可怕。即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要去获取一些相关的知识,而对于养育自己骨肉这样一件大事,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学习吗?

很难想象,一个商人不懂得运算和记账的后果会怎么样,一个医生没有学习过解剖就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的后果又会怎么样。同理,一个对孩子身体、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人为人父母,指导出来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和爱抚

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爱的关怀,就会发育不良、智力衰退,慢慢变得迟钝。

小斯宾塞的到来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每天都沉浸在一种忙碌的幸福之中。

我开始留意要多给予小斯宾塞一些爱抚与拥抱。事实证明,如果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和抚摸,或者是亲昵地拍打几下,那么孩子在与人相处上就会更积极乐观,在智力和情感上的发育也会更健康。所以,各位家长,请不要对孩子吝啬你的爱抚与拥抱,因为这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除了极少的神童和天才,99%的孩子在天赋上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我一直认为,除了极少的神童和天才,99%的孩子在天赋上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他们就像一块块璞玉,唯有快乐的教育者才能将他们真正的价值挖掘出来。而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样会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强迫他学习,因为教育效果不会很好,你也可能因此就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天赋。

(3)在家庭教育中,要努力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轻松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戴着“不快乐”这个有色眼镜,你就只能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

信心来自一点一滴,做一个渐进的家教计划

唯有把教育本身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才能让我们在期待结果的同时也能享受过程。

镇上的许多父母向我抱怨:“我们如此尽心地去教育孩子,却得不到想要的成效,是不是我们自身能力不足?”

其实,我们从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起就应该明白,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跑一场教育的马拉松。和很多特别重要的工作一样,培养一个孩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常常因此而产生失望的感觉。唯有把教育本身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才能让我们在期待结果的同时也能享受过程。

先把你想让孩子学会的东西作一个分类,比如习惯、健康、语言学习、运算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拟一个每周的小计划。一周实施一点,日积月累,自然会看见成效。做有成就的事才会使人得到快乐,如果父母从教育中体会到成就感,自然也就不会对自己和孩子失去信心。

就拿小斯宾塞来说吧,由于我们提供给他的环境很宽松,小斯宾塞就比较散漫,眼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已经快到上学的年龄了,我决定开始培养他一些绅士应有的习惯。

我为小斯宾塞拟定的教育计划是从整理衣物开始的。我们开展了一个衣服自理比赛,看谁把自己的衣服洗得干净,晾晒得整齐,收拾得有序。开始的时候,小斯宾塞还很有兴趣,但过了几天他就感到厌烦了。于是我买来一个小黑板挂在客厅,把我们的名字都写上去,谁哪方面做得好或不好,我都一一写上去,这下小斯宾塞又来劲了。他的名字下只要有一项不好的,比如手帕脏了或者是鞋子臭了,他就会马上改正,然后站在黑板面前,直到我把他名下的那项“劣迹”擦去才心安。

就这样三个月下来,小斯宾塞对于衣着干净整齐这项要求已经由兴趣变成了习惯,再不需要我操心了。不管他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弄得多脏多乱,我都不会阻止,让他尽情享受这种快乐和自由。等一回到家里,或是出门做客,小斯宾塞就会自觉把自己整理干净,保持衣着整洁。

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他的身心也会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无论在教堂还是在其他场合,小斯宾塞的手巾都是雪白雪白的。尤其让我们惊喜的是,他的身体也在做这些日常家务事的时候得到锻炼,肌肉变得结实起来了。

做一个渐进的家教计划会使父母和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我为小斯宾塞设计的小黑板后来渐渐在镇上流行起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块小黑板。英国教育大臣也对此大加赞赏,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高效

唯有让孩子们快乐起来,他们才能达到我们设定的可行性目标。

随着小斯宾塞慢慢长大,到家里来请教教育方法的朋友们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从更远的威克沃斯和伊雷顿赶来。这些急切的人们想要问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教育孩子?

这使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总结一些有关教育的原理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要想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我通过对小斯宾塞的教育实验和以往大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当然,这也许会让那些公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感到难堪。要知道,这与传统教育所讲的许多清规戒律是多么的大相径庭,他们会打断我的话说:“难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他们玩的吗?”“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自己玩更好,因为那样最快乐。”

遗憾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尽管也在教育孩子,却很少研究应该怎样教育。他们在因袭已久的教育规则中机械地工作着,时而严厉得像一座凶狠的塑像,时而大声训斥的声音让整条街都能听到,但教育的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

巧用地图做教具

用地图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描述能力和抽象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不久前,我在阿伯丁大学的一个故交——威尔逊先生来信告诉我说,他们准备开设一个地图测绘专业,想征求我的一些建议。我在回信中对此大加赞赏,要知道,这个专业在道路、桥梁、城市建设中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当然,朋友的信也让我联想到了对小斯宾塞的教育,我想到了使用地图来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描述能力和抽象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制作这种教具要选用比较厚的纸张,可以反复擦写。上面有一些基本格式,如名称,从某某地到某某地;也有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什么代表小山坡,什么代表道路,什么代表河流等等。开始,我只是问小斯宾塞从德比小镇到巴克莱镇的路线怎么走。我说:“你已经去过那儿很多次了,一定很熟悉路线,现在你最好画一张图,把要经过哪些地方,在哪里拐弯,向哪个方向走之类的信息告诉我就行了。我会非常感激你的。”小斯宾塞很听话地趴在桌子上画了半天,最后交来一张让我惊异的地图。我感到惊异是因为,一方面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看懂的一张地图(如果他想要按着这张地图去往某个地方的话),另一方面,小斯宾塞的观察能力实在让我吃惊,哪里是教堂,哪里是河流,桥头有谁居住,哪里又是卖杂货的摊点,还有铁路在哪里,他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是小斯宾塞画的第一张地图,我把它收下,说:“谢谢,我的孩子!这张地图很好,但如果想找到要去的路线,我们还需要作一些修改。”我告诉小斯宾塞怎样定方向,怎样表示一些重要的标志,每带小斯宾塞去一个地方,都会让他画一个地图,并且在地图旁边写上一些说明文字和有趣的事情。随着去的地方越来越多,小斯宾塞的地图也画得越来越好,地图上标注的说明文字简直就是一篇上等的作文。等到小斯宾塞12岁时,他的地图已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上面记录了很多事情,如大自然的变化、镇上的修建工程、某个人的变化等。

相比于词汇,地图的描述功能更有直观性,也更符合孩子的思维特征。让孩子玩画地图的游戏,会增强孩子的空间感、方向感,并能训练孩子独立面对外部世界的心理素质。从地图游戏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孩子天赋上的某些特点——有的孩子画形象和细节很清晰,这说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强些;有的孩子线路明确、方向感不错,这说明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强些。不管怎样,这些小地图,成了我对小斯宾塞进行教育的教具之一,并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小斯宾塞在记忆力、描述能力、观察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数字跳房子”的乐趣

小斯宾塞对数学问题反应迟缓,这一度使我很苦恼,我不得不“发明”一些东西在这方面训练他。“数字跳房子”就是这样产生的。

家庭中的教具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设计的,目的是寓教于乐,在乐趣中把孩子训练得更有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使小生命在身体和心智上不断得到完善,并使它更加适应生活事务的过程。鸟对雏鸟的行为,猫和幼猫的玩耍,其实就是在诱导小鸟、小猫锻炼其肢体、知觉和本能。有时我会感叹:人的教育,多像这些动物们对幼仔的训练啊。

小斯宾塞对数学问题反应迟缓,这一度使我很苦恼,我不得不“发明”一些东西在这方面训练他。“数字跳房子”就是这样产生的。我把1到9这9个数字依次写在九宫格里,然后和小斯宾塞一起玩这个游戏。第一阶段是从1到9的数字概念游戏,方法很简单,你数到几,就跳几步。不久,在小斯宾塞对数有了一个基本概念之后,我又引导他学习数的差、和、积、商的关系,方法也是借助数字跳房子,小斯宾塞只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就学会了。最复杂的是学习九九乘法表,小斯宾塞开始总也记不住,跳“房子”总跳错。我就在九宫格外面把得数写出来,画在一个圆圈里,让他能够在玩游戏时看到。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斯宾塞厌倦了,我们就停下来,没过多久,他自己又去玩。次数多了,九九乘法表就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了。

随着小斯宾塞年龄的增大,这些他童年时玩耍和学习的教具便不再派得上用场了,他自己又去寻找新的教具,比如光学方面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等。

亲人的积极暗示

调查也表明:几乎90%的在品质、意志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这种积极的暗示视为一种对人类教育非常有益的遗传信号,把它积极地运用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呢?当然,在这样做之前,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暗示是积极的,是符合下列几种特征的:

(1)与真挚的爱的情感相联系。与所有科学不同的是,只有真挚、无私的爱才能对孩子产生有益、有用的暗示。它有时是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有时则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

(2)避免夸张、夸耀和故意对缺点进行掩饰。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但是所谓物极必反,对孩子身上明显的缺点也大加赞赏的话,就会养成孩子品格上的一些问题。

(3)孩子是否身心愉悦是暗示成功与否的标准。

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认为,在孩子从幼儿到少年的这段时间,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

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神奇。让一个孩子每天重复说“我恨自己”“为什么我老犯错”,他就一定会处处犯错,搞不好还会一事无成。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有一次,小斯宾塞突然问我:“是不是我们家的人都有神经衰弱的毛病?”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看了一本书,作者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过早地懂得很多知识,那他一定会患上神经衰弱的毛病。于是,“神经衰弱”这个词就一直停留在小斯宾塞的脑海里,怎么也无法消除。他把身体方面的各种异样感觉都统统归结到神经衰弱上面。神经衰弱,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成了小斯宾塞的一道心理障碍,我必须找到一些方法来让它消失。

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让小斯宾塞每天早晨起床时就对自己说两句话:“我的身体和头脑真是太好了”“感激父母,他们给我的一切如此完美”。开始时小斯宾塞只是小声地说,后来我告诉他:“不要犹豫,用你尽可能大的声音去说。”这两句话在一个多月后再也听不到了,因为小斯宾塞的“神经衰弱”已经完全消失了!

就在那年冬天,镇上的神父交给了我一项任务,他把几个寄住在教会的流浪儿送到我家,希望我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来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初次见到这些孩子的时候,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装有卡片的纸盒,并让他们每人从中选取一张卡片,上面的话就是他们的幸运语。每天,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都要重复这几句话数次,它们是“今天,我要快乐地跟每一个人打招呼”“我很有信心,也很有力气”“我很快乐,我相信我会成功”“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能记住很多东西”。由于是孩子们自己选的卡片,他们对自己的幸运语都很重视。只是开始的时候,他们很不习惯这样说话,我就有意问每一个孩子他的幸运语是什么,并要求他大声回答。我深信,只要一开始说,积极的影响就产生了。果然,仅仅两周过去,孩子们的面貌就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表现得也越来越自信。本来,因为天冷,又下着雪,我没有给孩子们安排太多的户外活动,但禁不住他们一再要求,我们还是经常在雪地里游戏。再或者,我们就跑步到德文特河边,一边跑,一边喊着:“我爱这个世界,我爱每一天!”引得镇上的人啧啧称奇。自我暗示的作用在逐步显现,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开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活力。

我认为,在孩子从幼儿到少年的这段时间,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从这些暗示中,孩子们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各种令他们不快乐的阴影也都会随之消除。

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禀赋,能够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会被父母或家长所忽视,反而成为孩子们不快乐的源头。

3个月前,镇上公立学校的校长把3个孩子带到我家。这3个孩子都只有10岁左右,一个叫劳伦斯,一个叫马丁,还有一个是小詹姆斯。校长说:“斯宾塞先生,无论如何请你帮帮忙,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低得就差没得负数了。这三个孩子像小马驹一样顽劣,实在找不到学校肯接收他们。”

我看了看那3个孩子,并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特别讨厌或者特别可爱。我随即决定把他们留下来指导,但也告诉校长,等明天我再去学校接他们。这是一个小伎俩,我认为如果和品行不良的孩子在一起,孩子会很容易染上坏习惯,因此决定先把小斯宾塞送到我父亲那里,再去把这3个孩子接回来。

第二天,3个孩子来到我家里,不知道是因为我在教育上有一点小小的光环,还是第一次到别人家里的原因,他们显得很规矩,不像校长所说的那样,但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比起他们想要了解我来说,我更迫切地希望了解他们。我不希望他们像看待医生给病人治病那样对待这件事,于是我对他们说:“孩子们,从今天起一直到暑假结束,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们都是家里的成员。我们要一起劳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我很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晚上,我会为你们举行一个欢迎仪式,就在屋后花园里。白天我们一起到镇上的木器厂工作去挣点工钱。”木器厂是近来我常去做教具的地方,我决定带他们到那儿去,他们高兴极了。那里的工人们都说,斯宾塞先生又收了3个小徒弟。

一天的劳动下来,大家身体上都有些疲倦,但兴致仍然很高。晚上我们买了些糕点,在花园里举办晚会,彼此熟悉之后,孩子们也渐渐放松下来,愿意向我倾诉他们内心深处的烦恼。从他们的讲述中,我逐渐明白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厌恶学习了。

劳伦斯是这样描述的:“学校就像一个恐怖的城堡,老师每天都用刻薄的话讥讽我,‘难道你将来愿意像你父母一样,每天扫大街吗’;农场主卡尔的儿子壮实得像头牛,经常追着我打,可老师很少主持公道,反而说我破坏纪律。每天早上我一醒来,一想到学校就害怕,我不愿去……”

小詹姆士的描述是:“我以前的成绩不像现在这样糟糕,但自从妹妹出生后,妈妈就变得不再喜欢我了,她总是对我唠叨,一点小事都会尖叫着责备我。我不想学习,我只想好好气气她。”

马丁的描述让人有些心酸,他说:“我也羡慕成绩好的同学,但我总是管不住自己。每一次祈祷时我都想笑,因为我心里想说的是:‘上帝啊,请赐给我一个有很多蛋的鸟巢。’老师在讲数学时我简直听不进去,心早已飞到德文特河对岸的森林里了。每次老师把我的家长叫来时,我都恨不得把自己的手砍下来,它们为什么不听我的指挥?还有我的大脑,为什么会去想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可有时我又想,要是我能像小斯宾塞就好了。但是我一说出这种话,我父亲就会狠狠地说,你去做梦吧!”

孩子们的秘密就这样在我面前静静揭开。生活在老师不公正的待遇下的劳伦斯,自信心大受挫伤,他怎么还能喜欢学习呢?他是那样弱小,还没有学会像成人一样忍耐不公正的际遇,也没有学会像成人一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所建筑并不会因为被命名为“学校”就变成一个圣洁的地方。一个孩子不得不出入垃圾堆,你却要求他保持衣着整洁,这不是很荒谬吗?

小詹姆士,他原本是一个热爱学习的积极向上的孩子,他的一切叛逆行为都源于对母亲的抵触情绪,如果母亲能够和他交流,能够让他感受到被爱,一切就不会发生。

至于马丁,我不知道他为何要感到自责,因为向往自然实在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啊。

我没有采取训斥和道德说教的教育方式(因为我了解这些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苍白),而是充分肯定了他们每个人愿望的合理性,然后设计出不同的训练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围绕如何驱除他们心中不快乐的阴影而设计的。我认为,如果不先消除孩子们心中的不快乐,快乐教育就无法在他们的心灵中找到施展的空间。而且,这种不快乐甚至会葬送掉3个孩子的未来。

我给劳伦斯谈的最多的是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痛苦的、别人没有过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我知道我无法改变社会的不公,但我可以造就一个热爱公正的人。劳伦斯内心的羞耻感没有了,相反,这激起了他的使命感。后来,劳伦斯成了英国著名的律师。

对于小詹姆士,我告诉他要同情自己的母亲,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对孩子有一种执着的爱。小詹姆士后来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牧师。

对于马丁,我在这个夏天教给他研究动物的方法,许多年之后,他成了著名的鸟类学专家。

感谢上帝,他赋予了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使他们能够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会被父母或家长所忽视,反而成为孩子们不快乐的源头。要知道,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啊!

孩子需要你的同情心

生活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谁都难免在这条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成人对这一点体会最深,却偏偏很少能够对孩子有这样的同情心。

“父母难道会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同情心吗?”

真的,很多父母对孩子是缺少同情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这个“我的”既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也包含着因为是“我的”,所以用不着去同情的意思。

倘若是我们身边的一个同事在工作上出了差错,并因此受到主管训斥、工资被扣、职位被降时,大家肯定会安慰他说:“没关系,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可如果轮到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及格或者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可能会不留情面地一阵怒骂或一顿暴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父母真的对孩子缺乏同情心呢?

是的,确实如此。生活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谁都难免在这条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成人对这一点体会最深,却偏偏很少能够对孩子有这样的同情心。然而正是这种不同情,会深深伤害孩子的感情和自信。

同情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宝贵的品质。我从小斯宾塞以及镇上邻居的孩子们身上很深地体会到,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孩子要有同情心。唯有如此才能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才能让我们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更重要的是,同情是孩子在精神或肉体受到伤害时的一道神奇的阳光。因为所有的孩子,尽管他们代表着希望和未来,但相对于成人和自然界来说,他们又是那么的弱小。

孩子越小,心理自助调节能力就越差:0~3岁的孩子几乎没有自助能力;3~7岁的孩子只有很少的心理自助能力;7~12岁的孩子虽然明显拥有了这种能力,但它的影响仍然十分微弱。所以在这些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长期处于一种不快乐的畸形环境,孩子的阶段性心理会成为他以后性格的原型。比如,那些很少与母亲在身体和感情上交流的男孩,会对女性有强烈的羞怯感,严重的还会发展为报复女性的心理变态者。而经常遭受父亲毒打、呵斥、教训的孩子则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叛性格,他们不愿与社会合作,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对合理的规则也会有天然的反感。

所以,我呼吁各位家长,请你们以同情之心去体会孩子在各种境遇中的不快乐,一旦你们知道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快乐,想帮他解决问题就容易得多了。这丝毫不会影响你们对孩子的错误或过失进行正常的指导和管教,你们所要做的,只是在所有的活动中始终保有一颗同情心。

是什么让孩子不快乐

许多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却让孩子用一生来承担痛苦。

成功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失败的孩子却各有原因。几乎所有成功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都幸运地遇到了好的引路人,这些人或是他们的父母,或是他们的老师、朋友,或者仅仅就是大自然本身。而“失败”的孩子则一般是由于受各种不快乐者的影响所导致的。比如,对教育一窍不通、缺乏同情心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毫无责任心的父母;严厉刻薄,或常年不得志、内心阴暗的老师;凶猛而无知的同学;俗气而愚昧的亲戚;变坏的兄长;粗暴、武断的长辈……这些负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明智的父母来说,一旦发现孩子在求知习惯或心理上有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判断他“不行”(因为他对此绝没有任何责任,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而是像一个医生发现病因一样,去探寻导致这些不快乐的原因在哪里。正如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谚语:“噩梦不管有多可怕,一旦说出来,就会好得多。”

镇上的乔治神父有一次对我说,他经常到少年监狱去,然后发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那些进少年监狱的惯犯,往往是在家里受鞭笞最多的孩子。

有太多具有良好天赋的孩子因为被家长或老师判定为智力和意志差而真的成了现实中很差的人。许多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却让孩子用一生来承担痛苦。我记得,就在我和乔治神父在德文特河边谈到这些问题时,早已平静地领悟了上帝旨意的神父却眼睛湿润了。他说:“我有时真的怀疑,上帝还能帮助我们什么?他要拯救我们成人的心灵,但社会和现实的诱惑以及我们人类血腥的欲望又那样强大;他赐给我们孩子,可孩子在肉体上又是那样弱小!斯宾塞先生,您能告诉我吗?”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只有每一个父母和成年人都像他们学习商业、种植、饲养一样学习教育的方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变得理智、文明且富有力量。

家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一家人吃饭时彼此争论还是谈话,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正在渐渐疏远,还是越来越亲近。

有时,父母已经意识到某种不快乐的境遇对孩子产生了坏影响却仍然无能为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孩子的境遇。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几乎每个父母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家庭环境。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么,家庭是他的加油站,是他的坚强后盾。可为什么有的家庭能够帮助孩子应付各种问题,有的却相反,只会成为孩子烦恼的根源呢?我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给热切希望得到帮助的父母提出了九条建议:

(1)珍惜家庭聚会的时间。

(2)彼此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做父母的常常只注意现实的家庭琐事,而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探究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你曾几次和家人坐下来谈你的理想和抱负?又有几次向孩子们询问他担心什么,相信什么,快乐不快乐的事是什么?不要担心这样做会浪费时间,相反,它只会让你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3)让孩子学会为家庭分忧。一般在遇到疾病、经济紧张、亲人死亡等事时,很多父母都会选择瞒着孩子。他们的理由是怕孩子难以接受残酷的事实,身心受到影响。事实上,大可不必这样,只要你在讲述时不去夸大,而且表现得有信心,孩子是不会被任何问题吓住的。相反,如果对他们隐瞒真相,他们大多会把事情想得更糟,或者有被抛弃和不被重视的感觉。要知道,孩子只有在这些艰难的事情中才能培养起生活必需的勇气。如果有兄弟姐妹病了,或者父母及祖父病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并让他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比如买药、送信等。

(4)家人共聚的时光是我们最幸福的回忆。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轻松地用餐,千万要注意在这时不要数落孩子。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我希望出现在每个家庭的餐桌旁:“一家人吃饭时彼此争论还是谈话,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正在渐渐疏远,还是越来越亲近。”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请他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就能让父母认识孩子的朋友,也使孩子感到自己在家里受到尊重。

(5)定期和孩子合作完成一件事。在任何一个群体里,当某人提出合作一件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时,所有人的心情都会为之振奋。我经常和小斯宾塞共同去做一件事,比如种植植物,比如把许多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影集,比如一起烤出香气扑鼻的面包,等等。我记得我俩共同完成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制作一张大餐桌。我们一起选木料、设计草图,经过数个星期的努力,当餐桌终于做成时,我们对望着,激动得叫了起来。后来,这张餐桌成了我和小斯宾塞共同的纪念品。

(6)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相对固定的家庭传统会让孩子对家庭产生必要的敬畏和归宿感,也能让孩子从小学会区别哪些是一般的事和哪些是重要的、有特别意义的事。

(7)游戏必不可少。和孩子一起游戏,这是动物也会做的事,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愿意这么做。在游戏中一定要保持公平,不能因为对方是孩子而轻慢他们。

(8)在孩子睡前给他讲一些家庭往事。曾祖父是怎样白手起家创办学校的?我们的家族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搬来的?父亲是如何开始写作的?这些事有时会比讲虚构的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同时也会让孩子体会到亲密、体贴的感觉。

(9)没有距离感的家庭。我曾经编写过一份家族通讯录,并要求家族里的每个人都加一点自己的信息上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并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家庭和生活。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答案不仅仅是这9条建议,它还需要家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这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们应该意识到,家庭传递给孩子的力量是如此巨大,足以战胜任何不快乐,而且孩子在参与家庭活动的过程中,也会逐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

12张卡片帮你走进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匣子,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一看,说不定有一天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多数家庭常常不知从何入手。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匣子,各种动物、人物,甚至梦境和情绪都杂乱无章地塞在其中。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一看,说不定有一天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

鉴于此,我把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快乐教育的第一步,并想出了一种特殊的纸牌游戏作为辅助工具。这不是一般的纸牌,而是12张我事先写好的卡片。我和小斯宾塞还有德赛娜轮流掷骰子,掷到哪个数,就取出相对应的卡片,回答上面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

(1)讲一讲你最不快乐的事情。

(2)你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什么。

(3)评价你周围的某人。

(4)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

(5)你对自己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6)哪件事,尽管你努力了,却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

(7)深呼吸3次。

(8)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

……

我记得,小斯宾塞在玩纸牌游戏时抽到了“讲一讲你最不快乐的事情”。他说:“我常常在夜里梦见一个大怪物,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非常害怕,甚至到了白天我都会想到这个噩梦。”他还抽到过“评价你周围的某人”这张牌,他说:“我讨厌丽贝卡太太,她总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讽刺我,嘲笑我是斯宾塞家的书呆子。”当轮到我掷骰子时,我抽到了“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礼物”。我严肃地说,我最希望得到的是小斯宾塞能够懂得三件事,一是懂得快乐学习的奥秘,二是懂得自助教育并从中获益,三是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尽管我知道这些话孩子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我认为父母郑重地给子女阐述一点道理,和给他讲故事、玩游戏是一样重要的,即使有些道理他不能全懂,但也会受到感染。

通过这12张卡片的游戏,我还了解了小斯宾塞的一些内心秘密。对于他抽到的那两张卡片,我是这样解释的:“亲爱的孩子,梦境是人们白天意识的反映,你梦中的怪物一定是你白天遇到的让你害怕的人或者事,想想看他们是谁呢。”小斯宾塞说:“我猜是铁匠巴斯特的儿子,每次我从他家路过时他都凶狠地盯着我,还向我吐唾沫,我不敢和他说话,尽量离他远远的。”原来如此!我知道孩子梦里的怪物是怎么回事了。我说:“孩子,你从来没给我们说过这件事,现在好了,你一旦把心里害怕的事说出来,就不会再害怕他了。其实小巴斯特也很可怜,他母亲得了重病,家里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医药费上,以致他8岁多了还不能去上学。他内心害怕其他孩子瞧不起他,才装出凶狠的样子。不如我们周末去看看小巴斯特,顺便也给他母亲送点药去,你说好吗?”小斯宾塞点了点头。“至于丽贝卡太太,我认为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下次她再这样说你时,你就告诉她,恶言和恶行一样是有罪的。”

晚上,我把小斯宾塞的卧室清理了一番,把窗户打开通风,并给他换上了干净的床单。第二天,小斯宾塞告诉我,他梦里的怪物不见了,他昨晚睡得非常香甜。

我和小斯宾塞经常一起玩12张纸牌的游戏,有时还邀请一些邻居的小孩子一同参与。出乎我意料的是,这种小游戏后来竟在英国许多家庭中流行开来,再后来,连美国、瑞典、德国和法国的家庭也开始玩这个游戏。有的还在原有的12种问题基础上增加了花样,加入讲笑话、表演节目等多种要求,亲子教育通过玩这种游戏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植物的种子

我用一把种子开启了小斯宾塞的“研究”工作,启发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初春的一天,我告诉小斯宾塞,我准备送他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礼物,但必须猜一猜才能得到。是什么呢?“弹子球?小猫咪?夹心饼干?”小斯宾塞激动地问。

“不,都不是,”我说,“这是一种白天和夜里都会发生变化的礼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变出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小斯宾塞急不可待地打开礼物,发现只是一些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植物种子,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我说:“别小看这些小颗粒啊,只要你给它们时间和耐心,它们就会在你的手中变出惊人的东西来。”

接下来的一下午,我和小斯宾塞便在后花园里忙得热火朝天。我们找来小铁锹把土翻开,然后把这些种子分别撒在土里,左边是西红柿,右边是莴苣,中间一个小圆圈是青椒。之后,我们又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在旁边竖了一块牌子写着“小斯宾塞的农田”。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斯宾塞时不时地跑到后花园去看种子的变化。但种子们好像非常平静,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小斯宾塞有些等不及了,他认为种子的故事是我刻意编出来哄他开心的。我安慰他:“别急孩子,这需要时间。你了解时间么?座钟时针从早到晚,每小时响一次,这就是时间在行走的结果。从把种子种到地里,到它们有一天从地里冒出头来,这也是时间在行走的结果。孩子,有时变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只要你肯等待和坚持,它们一定会出现。”果然,有一天当我回家时,小斯宾塞惊喜地对我喊道:“它们冒出来了,它们终于冒出来了!”我到屋后花园里一看,果然许多嫩绿的小芽从地里冒了出来。

我这样做并不是说我希望小斯宾塞以后去做一个种田人,而是因为这能帮助他成长,令他从中获益。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与人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比如种子为什么会在春天发芽,为什么需要漫长的时间,为什么需要空气、水和阳光……我认为让孩子早一点了解和学习事物,是开启孩子心智的一种重要方法。人的心智一旦开启了,他就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并思考怎样与世界发生联系。实践出真知,因为这是孩子亲身的体验,知识得来是经过他自己验证的。这样也有利于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认为,尽管工业和畜牧业在现在的很多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我们所有的工作中,农作和园艺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们是与生命关联最密切的工作,它们演示了生命的过程,启示了生命的美感,体现了生命的和谐与智慧。当然,我绝不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拒绝工业和科学,恰恰相反,我也提倡这些知识的传递,特别是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然而归根到底,要培养一个孩子的心性,离不开农作与园艺。

就这样,一把种子开启了小斯宾塞的“研究”工作,启发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自己后来还查阅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收集了一大本植物标本,做了好几本自己作图示说明的植物学图画笔记。

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快乐和有趣。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误区,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把教育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小斯宾塞是幸运的,他熟悉德文特河畔的每一处篱笆,每一片树林。春天,他去寻找鸟巢,采摘野花;秋天,他去采集黑草莓、蔷薇果和山楂果……

自我教育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他们自己去做的应该尽量多些。

何谓自我教育?在我看来,自我教育就是尽量鼓励孩子去自我发展,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他们自己做的应该尽量多些。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我教育始终是人类获取知识最主要的,而且也是最有成效的方式。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参照这一方式。一些从学校教育中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认为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是不妥当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发展。

我们常常听说,某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流浪儿,他在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自叹不如。同样,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向你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相信他所表现出来的敏锐和智慧也会使你吃惊。

我认为,儿童早期的智力培养,应该和他们在青少年时期一样,是自助学习和快乐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整个过程应该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它所引起的心智活动必须是孩子乐意接受的。首先,这样做保证了印象的鲜明性和持久性,这是从通常的方法中得不到的。由学生自己得来的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一个问题,都是他通过复杂的心智和意志活动所得,其过程中心智的准备、思维的集中、胜利的欢欣,结合起来就使一些知识深深地印在记忆里,永远归他所有,这是任何从老师或父母那里得来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尽管会遭遇失败,但由于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达到了非常紧张的程度,一旦获得正确的知识时,就会牢牢地记住。

其次,这种自我教育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已获得的知识加以组织和运用,今天获得的知识成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方法,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为解决新问题的基础。这样得出的知识,一到手就能立即转化成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最后,这种训练在培养孩子意志和品质上也有很大作用,能使他有勇气和习惯去克服困难,有耐心和毅力去集中注意力。这种性格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使孩子更珍视荣誉,更正视现实。当然,诚如我写这本书的目的,这一方法也是能够引起孩子内心快乐的方法。他不仅仅因为获得外部奖励而快乐,更因为活动本身就让他感到了快乐。长期以来,禁欲主义者总是把快乐看作是人生的奢侈和享受,但他们忽视了快乐本身就是正常有效的心智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

快乐是一种于己于人都有价值的目标。我希望父母和老师接受这些建议:

(1)把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贯穿整个早期教育中。

(2)如果说抚养孩子是给了他第一个生命,那么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则是给他的第二个生命。

(3)衡量教育方法、内容的标准是能否引起孩子内心的愉悦。

帮孩子养成自助能力和习惯

我不希望其他父母只看到结果,而不去学习培养孩子智力的漫长过程。

夏季的德文特河变得开阔起来,起伏的河水带着两岸飘落的芦苇花和上游飘下来的橡树枝日夜流向远方。正是在这个夏天,小斯宾塞的一篇《星云假说》的文章获得了爱丁堡大学的自然征文奖,而他这时只有10岁。

这件事被传为佳话,许多教育学家、大学校长都来信和我讨论早期教育问题,而教区的牧师则又一次邀请我向人们讲述自我教育的话题。小斯宾塞并不是一个神童或天才,我最了解他的思想和能力是怎样得来的,我不希望其他父母只看到结果,而不去学习培养孩子智力的漫长过程。事实上,这是一次漫长的跋涉,它既充满乐趣,也需要付出耐心和智慧。

让兴趣帮助孩子自我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满足他的兴趣更有吸引力,也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让他甘愿吃苦受累。然而尽管兴趣有着如此大的魔力,父母和老师在发展孩子兴趣时仍然面临着一些困惑。一是孩子的兴趣可能五花八门,很多兴趣看起来既没有发展前途,也与他以后要面对的社会没有丝毫关系。二是孩子的兴趣是变化的,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又转而喜欢那样,如此不稳定,又怎么能完全凭兴趣去发展?三是许多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与父母的期望完全相反,父母怎么愿意违心地去满足他的兴趣呢?

我认为,不管孩子的兴趣在成人看来是多么无用和荒谬,它们都同样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一旦他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优秀的、有教养的人。比如,孩子对烹饪有兴趣,那我们就让他从烹饪开始学习;如果他对木工活有兴趣,那就让他从木工活慢慢开始也无妨。

一般来说,只有当一个孩子不太具备某一个方面的潜能(正如我在“发现孩子的潜能”里所谈的)时,他对那方面偶尔产生的兴趣才会很快转移,因为趋易避难是动物也会表现出来的本能。相反,在自己具有潜能的方面,孩子的兴趣则会表现得明显而持久。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长时间地对烹饪感兴趣,就可以说明:他对事物的形状特别敏感,并且善于把一些东西进行组合、搭配以达到某种效果。同时,他注重事物的变化及其程度,他对量和度的概念有直觉能力;我们还可以得出推论,这个孩子很喜欢群体,并懂得如何让别人满足,从而得到回报、赞赏或者快乐。上述这些描述,无一不是一个具有领导和组织才干的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许多后来成为社会组织者的人中,爱好烹饪的人占绝大多数。当然他也可能转而成为一个厨师(我个人并不认为厨师有什么不好),关键就在于这个孩子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每种兴趣都有“价值”的指向。《圣经》上讲,公元一世纪的时候,耶稣向人传播“爱”的真理。他把伟大的真理和凡俗的事物连在一起,如患麻风病的妇人、税吏、石头、谷物、羊群、灯盏等,每一位听众都内心平静下来,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有耐心,更加温柔……这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在对待孩子兴趣以及引导这种兴趣去成就自我教育上。

如何利用兴趣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1)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工具、材料、书籍,切忌帮助不能过多、过滥。

(2)把从兴趣到成果的过程完整地交给他自己,遇到困难时,先看孩子怎么做,并适当给予鼓励。

(3)把他的兴趣变成对家庭有用的东西,让他感觉到他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可见的价值。

(4)有机会的话,多让孩子自己去讲解问题。

(5)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6)对孩子因兴趣而产生的成果,要作出阶段性的评价,并让他看到评价的变化。这会使孩子思考怎样获得更好的评价。

(7)如果你想让孩子的兴趣保持下去,就不要总是满足他,这只会让他感到无趣而放弃兴趣。

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果一个孩子对植物很感兴趣,他专注于它们怎样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但手边却没有一本相关的书籍去告诉他怎样制作标本,怎样收集、怎样整理信息,甚至连采集标本时必需的防腐剂也没有。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兴趣就只能长时间停滞在第一个阶段,接下来他就会因难度太大而放弃这个充满快乐的过程,然后逐渐丧失兴趣,更别提运用它来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了。

为了避免极有潜能的孩子就这样被埋没,父母应该为孩子准备与他兴趣相关的工具,包括图书。需要注意的是,书并不一定要很多种,有时书越多越不被孩子珍惜,关键是要选好每一本书。

如果要打比方的话,我愿意把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比作戏剧——有道具和没有道具的演出效果完全不一样!在小斯宾塞的教育中,我先后为他制作了放植物标本的本子、可以固定样品的夹子、留下书写和绘图空间的纸张、放大镜以及背包等,所有这些东西,都为小斯宾塞的自我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时候,针对孩子的兴趣,做父母的还需要花上一点时间帮他解决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这些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工具不宜太多太好,否则孩子的兴趣会从原来的事物转移到这些工具上。

让孩子参加兴趣小组或儿童协会

“伤心需要自己治愈,而快乐则要同人分享”,这句话同样适合孩子的自我教育。让孩子们组成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可以把兴趣与一定的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有利于他们相互激励、交流。如果这些团体再定期举行一些聚会、展出,或野外活动等,那孩子们就会觉得更有乐趣。

让孩子自己拟定一个计划

孩子是没有太多时间概念的,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无拘无束,像挥霍空气一样地消耗时间。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点就硬塞给孩子一个计划,那么结果必然是失败的——他们要么会厌倦,要么就完全心不在焉,这是父母常常对教育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做一份每日时间安排表。起初他们可能会按时间表的安排去做,但接下来又渐渐把它忘了,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除了不断加以提醒之外,还可以针对孩子每天完成计划的情况打分,定期予以评价,并适当给出物质和精神奖励。

从生活自理开始

一般说来,一个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他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自我教育并不仅仅指获取一些有用的知识,它还包括自我生存能力的获取。天才毕竟是少数,很多后来被誉为天才的人,也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来的。鉴于此,父母们在孩子到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年龄时,就应该让他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比如洗衣、做饭、扫地,只要不是完全把他当作劳动力来对待就行了。

生活自理,还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的意识和劳动的习惯。许多孩子生于富裕之家,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存能力几乎等于零,这是不可取的。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事

周末的时候,人们一般会选择到户外去郊游散心,带什么东西,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办,在哪里吃饭,去哪里住宿,花多少钱等,这些琐碎的事情大多是由成人在作决定,我们应该把关系倒过来,让孩子作为责任人,而不是旁观者,鼓励他参与到这些生活事务中来。

培养阅读的爱好

一个家庭有没有藏书,构成了孩子最初环境的好坏之分。

在人类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书籍发挥着启明灯似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也不例外。每个家庭也应该有一些藏书,尤其是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不管世道如何变迁、光阴如何荏苒,蕴含在书中的知识和智慧是亘古不变的。尤其在藏书世家,那些被前人积累下来的宝贵书籍,不但为孩子提供了巨大的知识海洋,还留下了尊重知识、热爱知识的求知传统。

一个家庭有没有藏书,构成了孩子最初环境的好坏之分。接下来要了解的便是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宜早不宜晚

当幼儿睁着大眼睛听父母念书时,尽管看起来听不懂多少,但只要他不哭闹,就证明他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在悄悄发生变化。就像你在给一棵幼苗浇水时,它不会马上长出叶子,但它的根却在泥土里静静地吸收一样。

我曾经对200多名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爱听书、爱读书的习惯。具体在每天的什么时间读书并不重要,只要每天让孩子坚持在同一个时间读上15分钟书,你就会看到效果。

让家人做榜样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看见父母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他自己也会去看看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即使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父母可以给他讲解。

给孩子一个他自己的书柜

小斯宾塞小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书和我的书混在一起,他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书。后来我和他一起动手做了一个小书柜,让他把各种书都贴上标签,分门别类地放进去。小斯宾塞非常喜欢这个属于他自己的书柜,他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小图书馆,只要有机会找到新书,就迫不及待地放进去。其实,只要条件允许,孩子是很喜欢存书的。在我看来,存书比存钱更好。

帮孩子选好书

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书应该要多,但有时也不尽然。为孩子选好一本书,就像选好一位老师一样重要,有的孩子读五本书,可能还不如另一个孩子只读一本书管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书籍有特别的兴趣:3~6岁的儿童喜欢有彩色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以及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叠句对他们特别有用;6~8岁的孩子对书籍开始有了偏好,除了父母认为特别重要的必读书以外,其他书籍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8岁以上的孩子,会偏爱读一些幽默故事、民间故事、古典名著以及奇幻、侦探故事,这时应该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名著名篇。

快乐写作

写作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

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听到这个词就头疼,而另一些孩子却把它当作一种享受?

“写”是记录,“作”是创作。“写”是把思想感情、事件的发展记录在纸上,“作”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和文采。如果“写”是求真,那么“作”就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我认为,做父母和老师的,都应该把这个秘密告诉孩子,就像告诉他们哪些话不可以说,哪些行为是礼貌的一样。写作无处不在,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写”和“作”。

(1)摘记。比起日记、周记来说,摘记更随意,孩子可以通过它接触社会、家庭、自然。在孩子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单词之后,我们就应该给他准备一个摘记的本子,鼓励他把平时听到的有趣的故事和新闻以及读到的书,以简单的方式记下来。或者抄录,或者概述。小斯宾塞从6岁就开始写摘记,到后来,他的摘记本码起来已经有一人多高,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简直就像一个大百科知识库。

(2)墙记。有的孩子对书本很排斥,只要让他在正规的本子上写字,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相反,倒是在父母禁止的墙壁上,他却会很乐意即兴挥毫。好吧,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因材施教,让他在墙上尽情地书写。

简单的办法是在墙上固定一个地方,贴上许多纸,上面有一点小小的提示加以区分,比如这里是漫画区,那里是记事区,上面是梦想区,等等,让孩子在各自的区域内尽情去写、去画。天长日久之后,父母会发现墙壁已经成了孩子钟爱的小天地。

(3)信。鼓励孩子写信也是一种必要的写作练习。

孩子通常都会喜欢收到别人的来信,而想要收到信的最好办法是先寄出信。在英国,很多牧师、神父,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经常以通信的方式与陌生的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我也经常收到一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来信,每天下午4点至6点,是我给孩子们回信的时间,雷打不动。

(4)日记。孩子用的日记本一定要与众不同。

(5)故事本。这是一种神奇的本子,它的封面必须是类似故事书的硬皮,里面必须有插图。孩子们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这种本子就是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写、画下来,甚至自己创作故事。一般,孩子到七八岁时,就会萌发出一种愿望,想要把自己写的或者是记下来的故事给其他小朋友看。

(6)续写指导。所谓续写指导,是指对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由老师或父母先写上开头,然后让孩子在每段的提示下填写完整。这虽然看起来有点笨拙,但非常有效。英国许多学校后来都接受了这种方法,甚至开设了续写练习。

当有一天,你发现写作对孩子来说就像走路、奔跑、跳跃、散步一样轻松自如时,你就会发现这一项活动不仅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智,而且可以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到了这时,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懂的事,而只是一项充满快乐的智力活动了。也许人们会发现,我提倡孩子快乐写作就和提倡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一样,都是立足于孩子的自然属性而提出来的。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教育方法比顺应孩子自然成长的次序和兴趣更有效果、更有益处。

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95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如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你也可以加Sting的微信号“1025792036”申请加入社群,一起成长。

也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斯宾塞著;成墨初,李彦芳编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1 ISBN 978-7...
    无言空间阅读 6,457评论 0 7
  • 2015年8月16日 周六 晴 今天早晨周霁一起床,就一脚把依旧睡意朦胧的我踹醒。问我啥时候回来的,问我为啥没有...
    马上作家阅读 344评论 1 3
  • 你说:在记忆中的我依然美丽,歌声依然那么动听。也许,岁月侵蚀了我们的身体,但往事依然清晰,永不变色。 坚持原创,转...
    珠海红叶原创阅读 116评论 1 1
  • 爱上独自行走的人,都是人间少有的疯子,不敢说至情至性,至少敢作敢为。一个人走陌生的路,认识陌生的朋友,背着行囊缓缓...
    路秋明阅读 24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