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斯宾塞著;成墨初,李彦芳编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1
ISBN 978-7-307-12677-0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拥有各种荣誉,获得了英、法、美等11个国家的众多著名大学的院士、博士等荣誉称号,后来,他还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与此同时,赫伯特·斯宾塞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备受世人瞩目。
赫伯特·斯宾塞将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并且写出了优秀的教育著作,为指导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赫伯特·斯宾塞的教育思想中,“快乐教育”是其中最为有名的教育理念。
第一章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教育从童年的一次不幸开始
肌肤接触的神奇力量
别让孩子靠近危险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孩子是反映父母言行的镜子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关键不在于教育孩子,而在于如何教育自己。
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
第二章 快乐教育拥有神奇的力量
在快乐中进行教育
情绪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孩子的大脑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这对于记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紧张、苦恼的氛围中学习,孩子的信心和记忆力都会被大大降低,那么教育就很难取得效果了。
(1)当你生气或者烦恼的时候就不要再教育孩子了,因为你一旦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2)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是很开心时,就不要再强迫他学习了,这样做不但学习的效果不太好,可能还会形成抵触的心理。
(3)工作下班之后,不要把工作的不愉快带到家里,要在家中培养形成一种快乐良好的氛围,最好能和孩子有一些经常性的互动或者游戏。
(4)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家长首先要做一个乐观的人,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夸奖鼓励,不要抓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不完美才说明孩子是正常的人。
和孩子一起大声歌唱
从小事入手增强孩子的自信
第三章 进行快乐教育所需的教具
用卡片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说出你最自豪的一件事。
说出你最伤心的一件事。
说出你最想得到的一件东西。
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跑步十分钟。
说出你讨厌的一个人。
给你喜欢的人一个拥抱。
利用风铃学习词汇
种植植物开始体验式学习
让孩子去亲身学习一种事物,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没有任何的书籍能够代替亲身体验,也只有去亲身体验过了,才会引发他更多的思考。
让孩子练习画地图
如果孩子在地图中,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细节都画得很详细,说明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好;如果孩子在地图上,把方向标得很明显,说明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很棒。
用跳格游戏教孩子学数字
用什么来做教具不重要,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才是目的。
第四章 对孩子实施快乐的教育
孩子越快乐,学习越有效
要想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握好孩子的学习状态。
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当他们的这种爱好或者兴趣产生的时候,就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
每天都给孩子一些玩耍的时间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学
“最成功的教育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五章 找出让孩子不快乐的因素
不快乐扼杀孩子的天赋
父母要对孩子有同情心
找到孩子不快乐的原因
对孩子没有同情心而又不懂教育的家长。
对孩子的教育不负责任的家长。
暴力的老师。
不思进取的同学。
不懂得教育的亲戚。
品行不好的学长。
心理不正常的老师。
愚昧的长辈。
遗传性的生理疾病。
家庭要给孩子创造快乐
影响家庭给孩子鼓励的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处理不好。
(1)多制造一家人在一起的机会。
(2)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
(3)不要把孩子当孩子看。
(4)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5)有规律地和孩子共同做事。
(7)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8)给孩子讲讲家庭的历史。
(9)打造亲密的家庭关系。
第六章 快乐教育法开发孩子的智力
不要怀疑孩子的智力水平
(1)相信每个孩子没有智力水平的差异,只有智力特点的不同。
(2)相信孩子将和自己一起发生改变。
(3)相信孩子具有巨大的潜能,就如同冰山一般,露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他更巨大的潜能需要你去开掘。
(4)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很快就会有奇迹发生。
(5)相信培养、教育一个优秀的人才绝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一旦出现对孩子智力否定或者怀疑的说法,要及时制止,自己的信心不但不能动摇,还要更加坚定。
(7)制订一个长期和相对短期的教育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实施,积少成多,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了巨大的变化。
(8)相信教育孩子和自己做的其他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是一件被上帝夸奖,被世人称赞的善行。
寻找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1)他对诗歌或者有韵律的句子比较感兴趣。
(2)他善于观察你在不同情绪下的心情变化且做出不同的反应。
(3)他经常会问“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问题。
(4)他总能记住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哪怕只去过一次。
(5)他走路时很有节奏感,姿势很协调优美。
(6)他唱歌唱得很准确。
(7)他经常会问“闪电、打雷、下雨”是怎么回事。
(8)当你说错词语时,他会及时给你纠正。
(9)他早早地学会了骑车,早早地学会了系鞋带。
(10)他很乐于表演某一个角色,或者总能编出很多剧情。
(11)去外地时,他可以记住沿途的路标或者标志性建筑。
(12)它能够分辨出众多乐器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13)他很擅长制作地图,清晰明了。
(14)他能够很好地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者表情。
(15)他习惯于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整理得很有条理。
(16)他平时说话时声情并茂,动作跟情感一致。
(17)他能够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
(18)他能够对来自不同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19)他经常说一个人很像另一个人。
(20)他能够对他人做成或者做不成的事情做出准确的评价。
上述问题中的(1)(8)(17)是对语言天赋的测验。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他会早早地对交谈比较擅长。他不仅可以熟练运用词汇,也能对其进行加工,使话语更加生动形象,还能讲述精彩的故事。
像这些在语言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家长们应该给他们寻找相关的书籍,并经常让孩子去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或者自然变化。
上述问题中的(6)(12)(18)是对音乐天赋的测验。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他对有规律的声音做出反应,多数是表现出瞪大眼睛显得很专注的,这样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上述问题中的(3)(7)(15)是对数学、逻辑学天赋的测验。如果他对棋类游戏很感兴趣或者擅长,能对乱七八糟的玩具做出有条理的分类。那么这些孩子的数学逻辑天赋是很强的,尽管可能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好,那只是对语言概念的理解不强而已。
这些问题中的(4)(11)(13)是对空间天赋的测验。有这一天赋的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对机械组装或者绘画很擅长。你应该带他多去见识见识大千世界,给他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些问题中的(5)(9)(14)是对身体动作天赋的测验。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运动员或者舞蹈家。
这些问题中的(10)(16)(20)是对自我认识天赋的测验,(2)(10)(19)是对认识他人天赋的测验。有这些天赋的孩子经常会对自己或者他人做出不经意的判断和反省,很善于与人交往。
让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1)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别之处。
(2)如果你发现了孩子某方面的潜能,只是你不喜欢孩子朝那个方向发展,那么你也不要阻止孩子,至少应该允许孩子把它当作一种爱好。
(3)不管哪方面的爱好,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
(4)找到孩子不是很擅长的方面,并且向孩子表示,这些才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5)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语言和逻辑方面的能力,关于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我们也应该及时培养和开发。
不要用暴力和惩罚培养智力
(1)父母要知道,恐吓或者训斥孩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2)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能用比暴力更好的方法开启智力。
(3)孩子只有在舒适、平和、快乐的心态下才能学习知识。
(4)惩罚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要知道,鼓励和爱比鞭子更有用。
(5)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教育,和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一样重要。
第七章 认识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
心智没有一定的模式
心智发展与身体发展一样重要
发现知识比硬塞知识更重要
一切学习都开始于观察
快乐的知识是对孩子有益的
教育步骤要由小见大
自我教育能促进一生的发展
必须实行的实物教育
利用绘画完善早期教育
第八章 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教育的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这样做保证了各种印象能在孩子大脑中鲜明而持久地存在,这种效果是其他方法所达不到的。
第二,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孩子就能将自己知道的分散的知识加以整理和灵活运用,这次得到的知识可以解决下一个问题,而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又能为接下来的新问题提供前提。
第三,这种训练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可以培养孩子的美好品德,让孩子能勇敢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第四,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快乐。
培养孩子的自助能力和习惯
(1)用兴趣刺激孩子自我教育。
(2)提前准备好满足自我教育的工具。
(3)鼓励孩子参加兴趣小组。
(4)让孩子自己拟订时间表。
(5)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6)让孩子独立安排旅游活动。
让孩子爱上阅读
(1)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
(2)父母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3)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书架。
(4)帮助孩子选择好的书籍。
3~6岁的孩子爱看配有彩色图画的简短故事、科幻故事和动物童话,书中的一些简短、有趣的重叠句对孩子很有帮助。
6~8岁的孩子在阅读书籍时,渐渐有了自己的喜好。
至于8岁以上的孩子,他们会喜欢看一些富有幽默的故事、传统的民间故事、古典书籍与名著、奇幻故事以及侦探推理小说。
阅读净化孩子的灵魂。书能够影响人的心灵,经常阅读的人,就会发现自己心灵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改变自我。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阅读。
凡是阅读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阅读教会孩子思考。经常阅读的孩子会思考,知道怎样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阅读给孩子人生进取的力量。通过阅读,孩子可以站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体验人类的高尚精神,从而在自己人生面对挫折和困惑的时候,给自己无穷的前进力量。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定位人生方向。孩子成长离不开书籍。让孩子读一本好书,或许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第九章 让孩子在快乐中写作
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语言
世界上比语言更生动的是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比言辞更有魅力的是真实的事物本身。富含真理的语言,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如果真的存在写作法则,我想,以上就是法则。
范文是教孩子写作与表达的好材料。在要求孩子阅读范文时,我们要告诉孩子,范文能感动我们,或者说服我们,绝不是因为它们的范文身份,而是因为它们是真实的,用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描述了真实的生活。
写作就是把回忆变成文字
“让我们试试快乐写作法。比如,你写一篇关于花园的文章,你可以想象要把花园的情况写下来给最好的朋友看,使他看完以后愿意来花园玩,这样写作会变得简单。而且,你熟悉花园里的一切,所以不用像写生那样,可以一边回想一边写。”
不要让出色的语言阻碍写作
一定要提醒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语言只是表达真实的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如果语言失去了真实,就会变得空洞而乏味。真理虽然朴实,却人人都爱听。
让写作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写作无关他人,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随时随地练习写作
写作的奥秘是什么呢?其实,这个奥秘就是对“写作是怎么回事”的解答。“写”是指记录,“作”是指的创作。
具体说来,“写”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发展经过等记录下来,“作”是给这种记录安排合适的形式、语言风格等。“写”是真实的,而“作”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使文章更富美感和说服力。
第十章 在教育中加入有效暗示
母性与生俱来的暗示能力
在消极暗示下长大的孩子,有的误以为自己真的很笨,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的孩子感受了自己的力量,便会变得非常叛逆,对周围的一切都带有仇视情绪。
积极的暗示促成好的结果
(1)暗示要与真挚的爱联系在一起。
(2)暗示不是夸张,也不是掩饰缺点。
(3)暗示能让孩子身心充满快乐。
教孩子自我暗示的方法
自我暗示对孩子的成功很重要,能够更充分发掘出孩子的潜能。
自我暗示也属于一种情绪转化,就是及时把自己的消极负面情绪转换过来,用健康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问题。
第十一章 让孩子得到快乐的自然教育
利用大自然开启悟性
让孩子学习写自然笔记
生活中的自然教育
制订自然教育计划表
很多有益的事情来自偶然,最终却转化为了必然。想要达成这种转变,需要把最初的模糊的善意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计划。
(1)0~3岁。孩子对外界的最初印象,来自于这个阶段。此时的孩子虽然不会分类、定性,但却能感受这个世界,也能把自己的感受与生命的过程联系起来。
(2)3~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初步的分辨,能注意到大自然产生的各种变化。这是大自然影响孩子个性、智力形成的第二步。
(3)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校园,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因为书本和课堂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同时,孩子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社会,由班级、同学和老师组成。
给孩子准备一个结实的笔记本,并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的现象。
每周空出一个晚上,给孩子讲一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每个月带孩子旅行,可以去山上、河边、花园,也可以在田野嬉戏。
搜集大自然中的东西,可以是石头、花瓣、树叶、种子等。
每年春天,让孩子亲手种下一株写有自己名字的植物。
整理计划,制作成表格,或者图片。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
按期和孩子一起接触大自然。
每月固定一天,作为自然日。
每月与孩子讨论一个自然奥秘。
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能帮助孩子获得融洽、平和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
第十二章 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
合格父母应该做的准备
(1)在发展孩子的智力时,不论父母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体罚孩子,体罚已被证实对孩子有害无益。
(2)当孩子在道德、品质、伦理方面犯了大错时,才能适当地对他进行体罚。在体罚前,父母也要告诉孩子,自己和孩子一样都要为错误负责,而且也要迅速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我惩罚。
因为当孩子犯了大错,也是父母或老师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的一种表现。
(3)父母要惩罚孩子前,一定要扪心自问:体罚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想要达到同一目的,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
(4)父母要知道,当孩子在道德方面犯错时,如果是因为自己的教育疏忽造成的,比如,没有教孩子要尊重他人、爱护幼小等基本道德规范,那么,父母需要对孩子减轻惩罚。
(5)父母可以进行人为惩罚,但惩罚不能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在惩罚过后,还要安慰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6)不过过于频繁地惩罚孩子,过度惩罚会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还容易引发孩子逆反、厌恶以及惊恐的情绪。
(7)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以及他有怎样的动机。
(8)人为惩罚是父母强行施加给孩子的惩罚,是强者与弱者的对抗,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尊严,给他最起码的尊重。
利用自然惩罚让孩子承担后果
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条理而给自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磨蹭让他无法满足需求,粗心让他失去了喜爱的东西,这就使他直接而深刻地体会到了行为的后果,还明白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避免人为和放大的惩罚
自然惩罚优于人为惩罚
对待犯了大错的孩子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其次,我们要了解,即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完美,孩子也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再次,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自由民主的成长环境,并且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
环境的好坏决定孩子的将来
(1)让孩子远离残忍的环境。
(2)让孩子远离没有道德和廉耻的环境。
(3)让孩子远离行为不端的孩子。
(4)为孩子创造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和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一是因为孩子天生爱模仿,这是他认识和感受世界的方法。
二是因为孩子行为的好坏、正确与否,并不是孩子自己说了算,而要看父母和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如果父母和老师的道德观念和标准是错误的,那么他们在衡量孩子的行为时,也会依据错误的标准来进行。
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那些处境比自己困难的人,并且不求回报。他们的孩子也变得乐于助人,并且为此感觉很自豪。
他们从不推卸责任,对人坦诚相待,他们的孩子也很难学会撒谎。
他们全心全意地爱孩子,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了全心全意地爱别人。
他们总是用宽容的胸怀包容别人,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了宽于待人。
他们对生活中的微小善意都充满感恩,他们的孩子也学会享受生活。
他们面对失败时坚强勇敢,他们的孩子也会顽强对待一切。
他们说出的话总是那么积极,他们的孩子也变得积极进取。
他们会用很大的耐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孩子做出要求并记录善行
(1)我希望你能拥有同情心,能同情和安慰痛苦的人。
(2)我希望你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我希望你能学会自我约束。
(4)我希望你能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回报别人。
(5)我希望你能勤劳刻苦,并且勇敢面对一切难题。
(6)我希望你能快乐地对待学习和玩耍。
(7)我希望你能养成做事坚持到底的习惯。
不要指望孩子天生具有各种美德
美好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是同孩子的心智和心理一起成长并逐渐形成的。
你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如果你做了孩子做过的某种行为,结果会怎样;你要了解孩子做事的动机,找出其中好的行为和因为冲动做出的行为;你要注意,不能把结果不好不坏的行为看作是孩子的过失,或者把孩子想得更坏。
在心智上,你要看清孩子的人性、你的人性和社会中体现的人性;在道德上,你要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用以压制那些低级的冲动情绪。
不需要让孩子成为道德楷模
一是因为让一个年幼的孩子成为道德楷模,容易让他养成虚假人格;二是因为孩子的人格并没有定性,可塑性还很强。
真正的德行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迎合其他人的标准,或者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做的。
好坏自由他人说,善恶只在我心里。
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建议
(1)尽可能采用自然惩罚的方式。
(2)将人为惩罚作为自然惩罚的辅助手段。
(3)要少发命令。
(4)管教的目的在于不管。
(5)不要抱怨儿童逐渐表现出的自我意志。
第十三章 教育和学习都不能过度
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分
用分数来衡量孩子在一段时间有没有认真学习,只是各种方法中的一种。
一个真正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在意的应该是孩子是否学习到了知识,而不是拿了多少分。
在学习阶段,我们可以用荣誉刺激孩子养成好的品德,但是却不能用分数刺激孩子学习。
父母更要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快乐和幸福,而不是分数。
及时发现过度的教育和学习
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容易紧张。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身体也不会让你随心所欲。
过度教育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一旦速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心智和身体都无法继续吸收。
德国科学家洪波尔特曾说:“每个人的心智发展有一定的范围,过多的、无法吸收的知识会成为心智的大负担。这些知识只能算是心智的脂肪储备,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变成心智的肌肉才行。”
不要将知识硬塞给孩子
l它让孩子很难记住一些知识。
l它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厌恶,也变得不自信。
l它认为记住知识更重要,导致孩子组织知识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l它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智。
l它让成功的孩子有了某种缺陷,让失败的孩子更加痛苦。
l给孩子的身体和心智更多准备时间
第十四章 给孩子需要的各种权利
孩子天生拥有各种权利
想要获得幸福,一个人就必须拥有爱心和相应的能力。
教育是要帮助孩子获得强壮的身体,让孩子的心智和道德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需要。
如果一个人的权利从来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尊重,那么他也会变得不尊重别人的权利;如果一个人很少受到别人善意的关怀,那他在遇到相同情况时,可能会变得更加邪恶。
把“话语权”还给孩子
当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时,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会得到很大的加强。他会关注自己是不是尊重了别人的权利,从而增强自己的自治能力。
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应该亲切地对孩子说一句“你有话语权”。
公平公正地对待孩子
我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尊敬时,首先会看他是不是公平、公正地对待人和物。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拥有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治能力的必备因素,是让孩子变得负责、积极、知荣辱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孩子自我认识的重要要求。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
自尊是对自身的评价和体验,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它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
孩子的自尊与生活中的快乐和成功密切相关,父母的关爱和科学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
给每个孩子均等的机会
给孩子机会均等的权利,就是给孩子创造可能性的机会.
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所有人都有权利进行思考和判断,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思考都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做任何事情都忌讳盲目行动,必须善于思考,才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思考的成败,也决定了人生的胜负。
独立思考是思维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是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
人要取得成功,就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敢决断,能言敢为。
凡事都要想想:我的意见是什么,我高兴吗?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清楚人生的目标,才不会盲目和碌碌无为。
一个连主见都没有的人,一个不懂得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人,只会把命运交给他人主宰。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而我们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值得发展的爱好,放弃不良爱好等。
孩子的选择是被父母尊重的表现,是孩子自信的开始,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机会。
父母和老师要尊重孩子做选择的权利,这样就等于尊重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也等于尊重了孩子的未来。
第十五章 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
多次的重复养成习惯
在孩子拥有自我教育能力之前,习惯的养成需要借助父母老师的力量。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次的重复。
习惯是在诱导下产生的。
一种习惯的养成必然是从某种兴趣开始的,随后才会被归到某个大的目标里。当作有趣的事情和实现目标是一回事时,做有趣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主动选择的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专注不符合孩子的一般特征,需要借助诱导的重复的力量,才能养成这一习惯。
如果想要孩子自主自觉地去认真学习,首先要改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然后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改变孩子不负责任的心态,从而达到认真专注的效果。
一是通过简单明了的实验,让他知道什么是专注,专注有什么作用;二是让他做几件有趣的事情,让他能从中体验到专注的乐趣;三是让他专注于求知,并且在生活中不断重复。
在很多事情上,只要你愿意把时间大量花在一件事情上,就能获得成功。比如,你想让自己的大脑记住好朋友的生日,你只要专心地在大脑中回忆几遍就能记住了。
专注是任何聪明才智都不能与之媲美的良好习惯,只有专注才能把问题研究得更加透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那么一开始就要让他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利用运用帮助孩子提高记忆
能让这些孩子高效学习并且熟练掌握复杂技艺的方法,不外乎两个字——运用。
运用可以带来3个结果:一个结果是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兴趣和自信;一个结果是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最后一个结果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
让孩子一点一滴积累知识
开始让他积累知识,并且让他将吸收知识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两点信息:一是孩子对于积累东西有兴趣,二是孩子看到自己的积累成果会充满成就感。
万事开头难,不论多困难的事情,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知识和善行都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每个人拥有的财富和幸福等也都需要积累,只要愿意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就一定能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们必须能够从这种平淡中找到乐趣,而积累知识则是乐趣之一。
让孩子习惯自己做选择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取舍的过程。你现在不要总是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要接受这些选择,并且努力使选择带来好结果,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他们在做出选择后,都会在大脑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坚持选择呢,还是放弃?
一个人能不能生活幸福、能不能取得大的成就,与他的大脑是不是聪明、他的运气是不是很好没有直接关系,最重要的是看他会不会选择,并且为之持之以恒地努力。
第十六章 培养具有独立性的孩子
让孩子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是生命的法则。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拥有新的世界。而且,他们已经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以此接受新世界的召唤。
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你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这些难题,你也能从中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给孩子努力后的快乐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有能力做很多事情,只是因为可以依赖别人,所以就放弃了。
从小养成孩子的劳动意识
劳动能够提高孩子的技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质。从小就热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参加工作后,收入比儿童期不爱劳动的人要高出四倍。
父亲的爱要时刻伴随孩子
第十七章 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成人的心理一部分来自自己的孩提时代,一部分是进入成人世界后,才逐渐形成的。
在教育方面,熟悉孩子不同阶段的一般心理特点、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并寻找可行的应对方法,就和掌握一部机器的内部构造是同等重要的。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信念,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心理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保证。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金钱、名誉、地位,而是因为乐观,拥有一颗平常心。乐观的人能够用积极的眼光,看待所发生的任何事情,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挫折。
悲观是一种不良的情绪,长期悲观地看待事物,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抑郁症,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促进人生发展、使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力量,如同乐观心理;自信是生命中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力量,是能力和意志的催化剂,能调动起人的一切潜能,让整个人处于最佳状态。
自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自信是孩子取得好成绩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想要培养出有自信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肯定孩子、赞赏孩子。
人的各种行为中,有两种是最邪恶的,一种是伤害别人的性命,一种是毁灭别人的自信。前者让人的肉体从世界上彻底消失,后者从心智上将人彻底谋杀。
如果我无法给孩子大量财富,那就给他创造财富的信心。
如果我无法给孩子无穷智慧,那就给他学习智慧的信心。
如果我无法代替孩子生存,那就给他生存的信心。
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当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后,他的性格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必须保护自己、珍爱自己。不管外界对孩子会发出什么样的评价,都要让孩子永远珍爱自己。
自尊的人才懂得自爱,不自爱的人无自尊可言。人最珍贵的情感是尊严。
一个人高贵不高贵,不是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是取决于他内心对自己的看法。
自尊源于羞耻心。一个知道羞耻的人,才能够控制自己,不去做低贱、卑微的事情;自爱首先是看得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容许别人有丝毫侵犯。
没有人可以成为别人,你也只能成为你自己,
自尊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能促使人合理地维护自身利益,努力去克服困难、弱点,直到成功。自尊的人有上进心,因为他不容许他人歧视、侮辱自己,所以他会努力、努力、再努力。
用鼓励培养孩子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自信,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一种内心的果断。
培养孩子的勇气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在面对问题时,要让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
勇敢是战胜困难的信心,是战胜自我的勇气。
第十八章 让孩子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
让孩子掌握最基础的生活知识
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会人正确对待身体、培养心智,学会正确处理事务的方法,学会教育好子女、做一个合格公民,并懂得利用自然界的一切资源为整个人类社会谋取福利。
对保全自我有直接作用的知识。
帮助获取生活资源以间接保全自我的知识。
正确教养孩子的知识。
能帮助保持社会关系的知识。
能满足兴趣爱好和感情需要的知识。
首先,能保证人身安全的知识和防范各种危险的知识,都应该放在首位。
其次,需要获取生活资料的知识。
第三,要掌握养育和教育孩子的知识。
第四,为了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就要学习必要的知识,比如一些社会规则、个人要承担的责任,等等。
最后,在掌握了以上知识后,还应该学习欣赏一些可以让生活得到放松的娱乐活动,比如欣赏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等。
想实施理想的教育,父母就要对以上的知识和能力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不能全部精通,也要掌握其中的大部分。
让孩子掌握科学知识
要重视科学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来开启孩子的智慧、活化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1)科学知识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科学利于孩子判断力的培养。
(3)科学有利于道德和品质的养成。
生命科学高于其他一切知识
生命科学除了能让人养成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外,内含的一些概念也能帮助人们解决其他科学的难题。
生命规律很重要,为身心过程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所有政治、贸易、道德等。
有机世界虽然在不断演化,但生命的规律在本质上却始终如一。
第十九章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
爱孩子,并让孩子学会爱
情感教育占据重要地位。道德让人们知道应该怎样做,理智让人们知道具体的做法,而情感让人们知道自己愿意怎样做。
“爱”,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情感,它也代表着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人格化的习惯。
爱是一定心理行为结构与内容结构的统一体。就其行为的心理结构来说,爱是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这几者的统一体。
爱父母、爱长辈,是奠定孩子良好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孩子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种美德形成的基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培养孩子懂得爱自己的亲人,不仅能使家庭和乐,更能促使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完善自我性情,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不停地向外界索取,却不回报分毫;总是接受外界的给予,却永远不知道感恩。
感恩即知恩图报,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大智慧。
感恩是一种回报,是一种钦佩。孩子感谢父母的付出,努力去回馈,就是孝顺;孩子感恩他人的帮助、生活的赐予,能够获得更广泛地扶持。
不要给孩子种下仇恨的种子
我们的社会仍然很不完美,存在着各种问题。潜在的不公、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遇都会影响到孩子。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感觉到
要想让孩子拥有健康的情感,那么让孩子看到、听到、感觉到、触摸到别人对他的爱和信任,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第二十章 父亲要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
父亲引领孩子走向外界
父亲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着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也是通过父亲,孩子才会好奇地观察着自然、社会、趣事。
孩子的崇拜是父亲的教育优势
孩子天生就会崇拜父亲,这能很好地帮助父亲教育孩子。
父亲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玩伴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一方面是抚养人与被抚养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是对方的朋友和玩伴。
孩子失败时,告诉他:没关系,可以重新开始。
孩子被不公正对待时,告诉他:你没有错。
孩子悲观时,告诉他:成功离你不远了。
孩子怨恨时,告诉他:大家都会犯错,你要宽容别人。
不要以统治者的身份对待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父亲的参与,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者惧怕、不信任男性。
我认为,与大自然的生长规律一样,在教育孩子时,需要和谐渐进地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