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胃与足阳明经
胃居于膈下腹中。与脾以膜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足阳明经属胃络脾,所以胃和脾相表里。
1、胃的解剖及生理
(1)胃的解剖:
关于胃的解剖位置、大小和形态,古代解剖学早有描述。古人认为胃居于上部,它呈横屈状。这说明胃是有弯曲的部分。胃的本体叫胃脘,土、下脘中间是中脘,也是胃的核心所在,上,中、下三脘合称胃脘。胃脘的上贲门bēn mén上接食道和咽,而通于口。它的幽门和小肠相连。胃脘中可以受纳水谷三斗五升,所以胃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可因为受纳水谷的充盈或空虚的程度而发生改变。
(2)胃的生理:
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纳和腐熟水谷,游溢精气,为水谷、气血之海,为五脏六腑之本。胃喜润恶燥,主降浊,以通为用。人以胃气为后天之本。下面分述的功能。
胃为水谷之海,
主受纳、腐熟水谷及游溢精气:饮食入,经过食道到胃的上口,然后进入中脘。胃所以能够受纳水谷,悬因为胃的上口贲门宽,食物能够直接从上口进入胃中。中脘的容量很大,一般可以受纳水谷三斗五升,《难经》认为常留胃中的“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这些都说明胃体很大,所以有“胃者太仓”的说法。正因为如此,胃主受纳水谷是胃的正常功能表现。如果胃的受纳功能发生了病变,就会出现胃不知饥,食不能下或胃纳太过的病症。
胃主腐熟水谷
腐熟水谷是指胃的消化功能而言。水谷入胃以后,经过胃阴的濡润和胃中热气的腐烂、沤热、消磨而成熟,成食糜样状。这是因为胃中多气多血,气血旺盛,热力最强,因此食物在阴阳交蒸的情况下得以消化。如果胃的消化腐熟功能出现了障碍,则会形成脘腹胀满、食物不化等食滞胃脘的病症。胃的腐熟作用之所以出现异常,可以因为饮食过量,也可以因为胃气的有余或不足而造成。
胃的游溢精气作用
是指对被消化的水谷进行初步的分离,把水谷中的精气游溢出来,这是水谷被腐熟后的工作胃在受纳和腐熟水谷以后,对消化后的食物作了初步的分离,使水谷中的精气初步的被游溢出来,为水谷精微之气的进一步吸收做了准备。另外胃是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和津液的先行官。没有胃的受纳、腐熟水谷,脾就不能生化营气,吸收营养,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人的营养主要是来源于水谷,而胃则源源不断地把水谷供应给人体,所以说“胃者水谷之海”。胃为人体气血之本:胃不仅为水谷之海”,而且为人体气血之本,也就是说胃是化生气血的基地。因为水谷入口,要经过胃的受纳和消化以后,才能逐步化生为营养物质,而进一步变化成为气血,所以人体内气血的产生是来源于水谷,胃是气血生成的源泉,另外从人的生长发育来看,显然人是禀受了先天的肾气而生,但出生后就需要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给养,才能维持人体的气机的活动。由于人体气机的活动是谷气的变化而产生的,故人以纳谷为宝。
胃气足则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正常,气血的生化也充足,机体内的组织也能够得到营养,即使得了病也容易痊愈。反之,如果胃气衰败,不能纳食,则气血无从生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会失去营养的补充,人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威胁。所以祖国医学认为胃气强则生,胃气弱则病,胃气绝则死。因此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它关系到人的生与死的重要问题,所从有“人以胃气为本”的说法。
胃主降浊:
胃主降浊是指胃气有下降糟粕的作用。水谷进入胃中,经过胃的腐熟和消磨,其中水谷精微经过游溢精气的作用,被初步地分离出来,在脾阳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肺,剩余的部分即没有被吸收的已经初步被消化的水谷,由胃下移降至小肠、大肠最后形成粪便而从肛门排出。这种逐级下降水谷糟粕的功能,就是胃的降浊正常功能的表现如果胃气失降,就要出现胃气上逆的现象,如恶心、呕吐等病症。
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胃喜润恶燥,以通为用。因为六腑的特点是满而不能实,所以胃在消化水谷的时候只有胃肠道通畅,胃气的降浊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水谷的糟粕才得以下降。如果胃肠道不通畅,那胃气失于和降,水谷的糟粕就不能顺利的下降而排岀体外,胃气因而上逆或功能紊乱,就会导致受纳、消化功能出现异常,而使疾病发生。所以胃气以通为用,以降为常。除此之外,胃阴的正常与否也是保证胃阳健运的关键。因为胃腐熟水谷是赖阳气的作用,但是胃在消化的过程中,还需要有胃阴的濡润水谷的辅助作用。胃阴是指胃中的水液而言,胃阴不足则胃中的热气就会过盛,而胃中本来就是多气多血,故易从热从燥化,现在胃阴不足,胃中热气过多,就更能促使胃从燥化,从而导致胃屮邪热过盛,形成阳明腑实等实热病症。如果胃中的水液充足,胃中阳热之气不会太过,胃气不从燥化,胃的受纳、腐熟及降浊的功能就会正常的进行,所以说胃喜润恶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吃的食物越千燥,胃津的消耗就越多我们吃的食物所含水分较多,就会减轻胃的负担,这是胃的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的表现。
2、足阳明经的循行及生理
(1)足阳明经的循行:
胃的经脉叫足阳明经。足阳明经,起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由此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的足太阳经脉交会,然后向下沿着鼻的外侧进入上齿龈中,从上齿龈回出挟两口吻,环绕唇口,向下交会于颏唇沟的地方,再向后沿着口腮的后下方,出于下领的大迎处,沿着下颌角的颊车,向上行于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循行,到达前额的头维处。它的面部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循行,经过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再向下通过横膈与胃相连,并联络脾脏。它的缺盆部的直行的脉,经过乳头,向下挟脐旁循行,进入少腹两侧的气冲处。它的胃下口的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循行到气冲处与缺盆部直行的进入气冲的脉相会合,再由此向下循行到髀关,沿着大腿向下循行,下至膝盖,然后沿着胫骨外侧的前缘循行,向下经过足跗,进入第二足趾的外侧端的厉兑处它的胫部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来,进入足中指的外側它的足跗部的支脉,从跗上的冲阳处分出来,进入足大趾的内侧端,在隐白处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见图)
(2)足阳明经的生理:足阳明经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运行胃的血气,联系并濡养与胃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器官。
足阳明经运行胃的血气:因为足阳明经起于鼻,下行属胃,所以它以运行胃的血气为主。因此《灵枢·经脉篇》有“胃足阳明之脉”的说法。另外足阳明经循行于上齿中,环绕着口唇,并经过耳部。它的丈脉从缺盆,下横膈,属胃,它的直行的经脉入气街中。这说明胃通过足阳明经和口耳、上齿、前阴等组织器官及体表的部位相联系。所以足阳明经有维系以胃为中心的小网络的作用。同时足阳明经还濡养着胃及与其关系密切的组织和器官。足阳明经不仅联络着胃及口、耳、前阴等组织器官,而且还濡养着它们,使它们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作用。如果这些组织器官得不到足阳明经运行的血气的营养,就会变生诸症例如宗脉失于足阳明经气的濡养,两耳就会出现耳鸣耳聋等病症,严重的会丧失听觉功能。前阴是宗筋所聚之外,它依赖于足阳明经气的荣养屈伸才能有力,当它失于足阳明经气的濡养时,就会出现宗筋松弛,而导致阳痿等病症。足阳明经气绝时,人会出现撮口的危证。总之这些都说明足阳明经有濡润和滋养胃及其组织的作用。除此之外,足阳明经也需要依赖胃的气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