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能力
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者、充满了反思意识的人、天生的思想者,要把学习、思考、研究作为专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我们不仅好学而且善学,要适时地向文本学习、事本学习、人本学习。做一个充满思想并不断思考的人。要不断批判自己,更新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解决问题。把学习、思考、研究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旋律。
蔡金法教授在《做探究型教师》一书中,明确了教师研究过程中的“三个意识”很重要。
1. 不断追问的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专业敏感,专业敏感来自于追问和反思。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教育教学事件等不断进行追问、反思,才能获得新的感悟和新的突破,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与豁然开朗。“让教师具有反思力”,让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巩固。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追问一些问题,如这样设计出于什么想法?这个问题的处理依据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追问,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这样的交谈使我们对教材的挖掘更深刻,对学情的了解更客观,对教学设计更理性。
2. 寻找证据的意识
对于一线教师,我们的主阵地在课堂,每天会遇到课堂里发生许许多多新故事,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表达的欲望,也有把它写出来与同伴交流的需求。可是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不知如何规范表述?我们自己也发表过一些文章,总觉得论文中还存在不严密、挖掘深度不够的问题。看了这本书中让数据说话,言必有据,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不断寻找证据,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
开展数据调查。研究不能凭经验和感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需要用调查得出的数据说话;用自己的访谈记录作依据;用学生作品背后的信息做参考。
组织访谈记录。在研究中需要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并围绕问题搜集证据寻找原因并解决的过程,证据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研究报告。对于个人经验,不足以作为证据,因为经验是属于个体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线教师能做的是质的研究,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认识,这种方法理应成为一线教师的研究方法之一。
搜集文献综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此问题或相关问题,人家是如何研究的?哪些研究成果可以拿来直接引用、借鉴?哪个视角没有涉及过,可以作为此课题的切入点? 对已掌握的文献进行述评也是研究的起点。
积累案例材料。教育教学案例、课堂中发生的小故事、教育叙事等都可以作为一手材料,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步;接下来从中寻找证据,挖掘有价值的素材进一步提炼。
及时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批判性探究,是对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教师自我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善于反思是老师研究重要表现之一。可以从成功处、尴尬处、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这里的反思也包括学生的想法和关键教育事件,教师们要学会从小事的背后思考问题,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地看问题,在细节当中发现问题根本,在事件当中找到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