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99.99%的人都希望考试分数越高越好,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高考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一个缩影,仅仅为了这个分数,所有人都在忙活。
以至于,我们忽略了许多本应该更重视的东西。
最近火得不行的阿米尔·汗在10年前就用《地球上的星星》提醒了我们,人人都想要高分,却忘记了每一个小孩,本身所具有个性和天赋。
“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这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电影一开始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幕,老师念着每个人的考试分数。这真的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上过学的人都经历过,这个等待宣判的时刻。
主角小男孩伊桑,学习成绩极差,调皮捣蛋,和邻居小朋友打架,上课不认真经常被老师罚站,甚至旷课,伪造请假条。
可能没有任何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这个样子,老师见到这样的学生,都恨不得将他赶出教室。
还好伊桑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他,他父亲始终觉得,孩子怎么学都学不会,是老师的问题。
于是他们给伊桑换了一家学校,尽管伊桑极力反对,只是小孩子的意见在父母眼里从来都是不值一提。
在新的学校,那里的老师极为严厉,伊桑只是上课走了走神,看窗外的小鸟,就被狠狠地罚打手指。
伊桑被逼着数学、英语、地理,尽管老师如此严厉,伊桑也有努力地学,智商也正常,但他依然还是学不会,连基本的句子都不会写,成绩自然还是差得一塌糊涂了。
当所有人都将伊桑的问题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时候,阿米尔·汗所饰演的代课老师却和其他的老师与众不同。他像《死亡诗社》里的鸡丁老师一样,引导学生解放思想,带着他们在教室唱歌跳舞,上课时走出教室玩耍。
他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其他老师的质疑。当其他老师自我感觉良好地说着学习的教育理念时,阿米尔·汗老师回敬了他们5个字,“希特勒万岁!”
阿米尔·汗老师也发现了伊桑的与众不同,不爱说话,整天带着恐惧的眼神。其他老师不断鞭笞着伊桑这匹走不动的马的时候,却只有阿米尔·汗发现,这匹马和其他马不一样。
原来伊桑一直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他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而是因为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具体原因不能剧透)。
而这个原因,就连伊桑的父母都没有发现。伊桑的父亲至始至终都觉得,是伊桑的学习态度差,他始终拿着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去比较,去竞争。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各种培训班赚钱赚得手软,因为大多数的家长都和伊桑的父母一样,拿着自己的孩子去竞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而成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越高越好的分数。
现在所有的学生都好像是在马厩,而不是在学校。学生是即将奔赴赛马场的马,骑手就像是老师和家长,不断鞭打着这些马,目的是为了让马成长吗?还是为了让这些马跑出好成绩?
可怜的伊桑,明明是一匹千里马,却被迫赶着去赛马场比短途竞速。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别人只关心他的分数,分数,分数。而当他的成绩差,他也被列在了差等的分类。
我们的学生从来都没得选择,又怎么能让他们长大后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数一数,小孩从出生的到现在,真正是他们自主选择的事情,有多少?他们可以选择不上课去打球吗?他们可以选择不考试只去唱歌画画吗?他们可以选择吃热气的鸡翅吗?
其实很多家长的行为,可以用一个很具体的比喻来形容:那就是明明自己是辅助,偏偏要替ADC打输出。
为了一个分数,我们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本身。他们本身所想的,所爱的,所能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有自己的强项,有的人运动天赋突出,运动会全靠他们;有的人艺术才华横溢,表演节目全靠他们;有的人口齿伶俐,演讲辩论全靠他们。
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只能看到孩子的分数?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如果孩子一旦考差了,那么TA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就会变得不值一提。
请问各行各业需要的是这些祖国栋梁在各方面的能力和才华,还是需要他们的分数?
更奇怪的现象是,当孩子经过了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想必他们应该学到了非常多有用的知识,他们应该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分享,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
然而家长问的第一句是,考了多少分?亲戚们问的第一句是,考了多少分?至于学了什么知识?WHO CARE?
既然你们都不CARE,那孩子也怎么会CARE?所以呢,毕业之后也没必要留着了,学到的都还给了老师。
因为分数,我们还忽略了孩子去学校的根本目的,学知识,认识世界。而现在,九年寒窗,只是为了高考?
本来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只不过将学到的,已经理解的知识写到纸上面而已,却被整个社会大肆宣扬,让所有的学生都备受压力,一天到晚只想着分数,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哪还有空去关心。
而当我们每每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很多人都将罪责怪罪到制度上面。然而现行制度是这个国家发展的一种结果,因为这样的制度,更多的人得到了高等的教育,这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不是最坏的。
也许罪责是我们自身的观念,我们不应该为了分数,忽略了孩子的原有个性和优点,和本应被重视的知识本身。也许,我们可以同样鼓励和奖赏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我们可以不再追问孩子的分数,而是问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们只看到其中一条路,因为其他的所有人都走这一条路。那些很少人走的路,大多数人都不敢走,但谁也无法确定那些路走过去就是怎样,因为对未来的恐惧我们选择了服从大多数人的选项。
但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去走其他的路,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到了每一条路的走的人数都差不多,后来者便可以更多地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来选择要走的路。
不过有个前提是,必须要有人能够战胜人类本能的恐惧,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我们将其称之为先驱者、开拓者、变革者,他们不惧嘲笑,不惧阻挠。虽然这样的人很少,但没有水滴,哪来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