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余旧作,大约作于2012年年底。我的父母均为教师,母亲可谓我第一任文学老师。明天是母亲节,谨以此文,悼念往生极乐的母亲。)
我一直期望,还有三年,我就能好好地给母亲过90岁的生日。没想到,母亲在87岁的时候,竟离我而去,天人永别!
我家兄弟姐妹多,母亲42岁的时候,才生下我这个幺娃。
我记事的时候,家里就很穷。那个时候,我的大哥小骐与次兄亚骐,在街道草席社织席,母亲就在家纺线,为两个哥哥提供后援。我七岁那年,刚好上学,父亲就积劳而逝。蒙祖母、母亲的抚养和哥哥姐姐的扶助,我才得以读书问学。母亲是解放前的高中生,在那个年代属于有文化的人。为了我的成长,母亲付出了太多的艰辛。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跑到街上的供销社,花了八分钱,买了一本文字版《鸡毛信》。可是,书上的字太多认不得。见我沮丧的样子,母亲就说,她给我朗读。我高兴地搬来两个凳子,母亲高坐,我坐在矮凳上。母亲手捧新崭崭的书,为我高声朗读,我们娘儿俩很快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之中。母亲教过书,读起来绘声绘色。每当读到书中主人公海娃所牧之羊被鬼子杀戮,母亲声情并茂的朗读,总是令我潸然泪下……一直到读完,我还意犹未尽,扭着母亲再读。据说母亲的个性很强,脾气也很急躁。但对我这个“老幺儿”的要求,她却是“有求必应”。于是,母亲喝一点水,为我一次、二次、三次地反反复复耐心地朗读,直到我犯困才停。
至今想来,我后来能考上中文系,并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和当年母亲那不知疲倦的朗读,显然是有因果关系的。
从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我先是执教于某中学,后改行于一家报纸。无论我的工作怎样的调换,居处怎样的变动,母亲都随我迁徙。她为我做饭洗衣,还是像照顾小孩一样地照顾我。后来,我成婚了,有了女儿,母亲又主动担负起看护小女的任务。爱人是医院的护士,以前长期上夜班。可能是女儿在娘肚子里就习惯了“昼伏夜行”的夜班生活,女儿降生后,白天呼呼大睡,晚上却兴奋异常。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常常是半夜三更的时候,母亲还带着女儿在转悠。那些年,我和爱人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低,条件差,加上自己不懂事,很让母亲受了一些罪。
母亲晚年,我们的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居住的房子,是我们买的130平方米的新房,母亲有了自己独立的卧室、独立的电视机、独立的卫生间。再后来,我的女儿考入了大学,我们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母亲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腿脚不大灵便,病痛也渐渐多起来。但每次生病,只要几个儿女来到身边,只要看到孙子、孙女为她跑上跑下,她的脸上就会溢出满足的笑容。
可是,我真的没想到,母亲会在87岁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诗》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小时候身体很弱,为了让我身体好一些,母亲听别人的“偏方”,坚持哺乳我到三周岁才罢。涓涓母爱,凝聚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期盼!
在母亲走后的这一年多,往往半夜醒来,我还感觉到母亲尚在,并没有远去。可是,环顾偌大的房间,却不见母亲那熟悉的身影。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每念及此,我不禁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