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1--14页
摘录——
在严格意义的精神分析之外的各种心理疗法,大多数源于经典和当代精神分析概念,并仍持续受到他们的影响。
沙利文提出的参与观察法和人际场域理论,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建成论及认同概念,梅兰妮•克莱因对幼儿幻想生活的惊人洞见,玛格丽特•马勒对儿童从与母亲的共生嵌合中获得心理出生的描述,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唐纳德•温尼科特对主观性的起源、抱持环境在母婴二元体中的地位的理解,以及过渡客体和过度经验的概念提出,罗伊•沙弗引入叙事概念,雅克•拉康对无意识的说明,海因兹•科胡特对于自恋变化和自体的研究,都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精神分析的重要发展。
精神分析思想适用于我们当前世界上带着真实问题,过着真实生活的真实的人。精神分析的每一种表述都是在尝试理解和描绘人类经验的某个侧面或心理活动的某个方面,每一种表述都是关于真实的人,人们组织经验的方式,人们生活中的困难,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中形成和保持自我的努力。这些概念本身也源自真实存在的人类经验。精神分析思想,有助于把不同领域的体验联结在一起:过去与现在,清醒与睡眠,思维与情感,人际事件与最隐秘的幻想。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弗洛伊德主义者。
联想与感悟——
“了解鬼魂的人告诉我们,他们渴望从鬼魂生活中解脱出来,作为祖先获得安息。作为祖先,他们在活着的人中继续存在,而作为鬼魂,他们不得不以阴影萦绕当前活着的人。”——这段话,让我觉得鬼魂和祖先原本是一个整体,就像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所说的面具与阴影,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混元珠一样,祖先就像灵珠,鬼魂就像魔丸,他们原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因为人们的态度——那些被人们接受的、向阳的就成了祖先的部分,他们以我们接纳的方式、看得见的影响,在我们中间继续存在。而那些我们不接受的、否认的、压抑的、无力看到的,就成了鬼魂。鬼魂和祖先一样,拥有巨大的力量,只是它只能以阴影的方式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驱之不散,又令人困扰,这就是强迫性重复的一部分根源吧。在电影中,当最后灵珠和魔丸合而为一的时候,那才是力量最为巨大,也最真实的时候。我也想起以前塑造的榜样人物,常常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或许那就会少了很多真实的力量吧。
就像电影《绿皮书》中的两个主人公的相遇,那个白人活的自由而任性,黑人音乐家则活的节制而理性。他们的相遇,让双方都得以看到生命的不同呈现方式,从最初的“相看两生厌”到彼此接纳彼此滋养彼此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