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暗时间》,这是一本关于怎么有效思考和利用时间的书。
怎么了解和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
每个人有24小时,你也是过一天,我也是过一天,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你要是无所事事什么也不想,那也是过一天,你认真思考,努力干活,也是过一天,那这一天和一天差别就大了去了。那我们为什么老说心理年龄呢,心理年龄就是和实际上过的年龄不一样,那为什么有的人心理年龄大?那是因为他想的多,想的事比别人多,别人大脑不转的时候他在转,这个时间就是别人说的暗时间。这个“想”是有效运转大脑的意思。
别小看人类大脑,那些弯弯曲曲的沟回,是经过20万时间进化而来,哺乳动物的沟回是平缓的。这些沟回增大了大脑表面积,也让我们更善于思考。但我们的潜意识并没有跟上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举例:张家界的玻璃栈道,知道没有危险但还是腿软。这是感觉跟不上理智,理智大脑最后输给情感大脑,最后腿软站不起来。明明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想做,明明deadline就在眼前,你还想拖一会再做,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你的情感大脑又一次战胜了理智大脑。理智大脑很聪明,情感大脑很肤浅看,打架的时候有人理智大脑会赢,有的人就是情感大脑会赢。第一个影响,理智大脑常常干不过情感大脑;我们有效利用时间的是切换状态的时间,一件事情切换到另一件事情是需要时间的,换句话说,我们去工作是需要状态的,而且进入状态也需要时间。比如,你在电脑上处理公司的文件,你感到有点累,于是你涮下朋友圈,那你工作一个小时只涮了十分钟的帖子,但等你回到工作状态,你还得花十五分钟重新进入工作状态,算一算,实际上你浪费了二十五分钟的时间。比如写书,你也得回顾下前面的内容再重新接着写。这些切换的时间都偷偷的消耗了我们很多有用的时间。同样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快,有的人慢,这是因为有的人保持工作状态的时间较长,但是有的人呢干一会就得干点别的,这样暗暗消耗的时间就比较多了。影响我们时间的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偏见,其实就是找理由。这可能是你的大脑在骗你,整个大脑汇合起来为胜利的那个服务,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总结一下,影响我们利用时间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我们的情感大脑和理智大脑动不动就打架,给自己找理由,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做困难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方法驾驭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情感大脑和理智大脑的和谐共处,可以让人轻松愉快,高效利用时间。我总说适当放纵是必需的。某一处小而合理的放纵,自然成为克制的人。把情感大脑管得太死,它会作妖反弹。
工作时间之间切换太慢,工作半小时,休息15分钟,再需要10分钟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前后就花了25分钟了。
二、高效工作的几个方法:
1给自己设置一个进度条,能有效的帮你利用时间。举例:下载的时候我们看着那个下载进度条 还剩百分之几十,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觉得可控。
2减少工作任务切换。长时间对做的事情保持专注,说不定在意外的时间方案也会出现。
3 减少切换状态的娱乐阶段。被打断时,想想当时的场外因素,比如:背景、环境、位置等等,帮你更快的进入状态。
4 自己动手,坚持下去。(核心观点)有时候我们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经常会选择不干;遇到复杂问题,选择走捷径。这样做有可能节省时间,但失去把事情做得更快的机会。
付出越多,这些付出会让你在实现另外一个目标的时候,显示出它的好来。让你更快的完成另一个目标,如果坚持下去,能做的事情远远超出现在你能做的事情。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简单的路,越走越困难。这就是动手的价值。
5 养成把想法记下来的习惯。记录的力量超出自己想象,这一点我最近才领悟到。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做笔记的学生,哪怕他的笔记内容再也没看过,对课堂的内容记忆要强于从来不做笔记的学生。
6 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多维能力。比如:独特的个性、背景、知识、经验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包括专业领域技能、跨领域技能、持续的学习能力、性格素养等。一个写作的人,如果懂一点编剧知识,那么故事就会写得很好看,一个程序员如果懂运营,那竞争力就倍增。书中说到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借用几何术语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俩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上体积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转换一下角度,就有新的机会和突破口。
说到底时间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最最重要的资源,你怎么用时间就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困难的路越走越简单,简单的路越走越难。
我们可以趁着对一个事情的热情,把开头那部分最难的阶段垮过去,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