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乐于凭直觉思考
我们所说的直觉,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容易产生直觉?那是因为当我们的脑子记不清某个陈述的来源,也无法将其与自己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时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认知放松的感觉走了。这里的“认知放松”就是其工作原理。
因为只有当你的认知处于足够的放松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很轻松,而一旦认知紧张,就意味着要召唤系统2出来帮忙了,而这个要集中注意力,人一旦集中注意力表现出来的就不是直觉了,而是一种深思熟虑。所以说直觉是系统1的典型产物。
这种直觉一般由记忆产生,但有时候这种记忆,与其说是一种记忆,还不如说是一种熟悉感更为准确,因为系统1在调动记忆时仍然是在一种放松的认知状态下,所以能调动的记忆并不深刻,而仅仅是一种熟悉感。
比如说有时候你只是瞟过一眼某个事物,当你在做选择的时候,你就有可能会选择你印象中瞟过一眼的觉得有熟悉感的事物,而不是去考虑他的正确性。实验人员拿出一些单词卡片,故意让受试者能瞟见,但要装作是不想让受试者看到这些卡片的内容,接着给他们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对受试者来说,是根部不能独立完成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猜的答案,然而这些答案中往往包含有一些单词是卡片中的。但真正的答案跟这些卡片的内容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所以那些在我们脑海中不断重复的东西很快就会转化成我们的熟悉感,而那些不断在我们脑海中重复的东西,即使是谬误也可能会导致我们对其产生信任。
重复能让人产生好感
这里又有一个增加我们谈资的新概念叫做“曝光效应”,也有的翻译成“多看效应,简单暴露效应,纯粹接触效应”等等,不管怎么叫,它强调的都是重复,重复能引发放松状态和令人舒心的熟悉感。因此这种“曝光效应”会促成我们对一个原本不熟悉的事物产生好感。而且这种不断重复就能产生好感的现象是一种生理现象,来自我们远古的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
就是说,在远古时代要想在那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时刻保持谨惕和逃离的状态,如果了解到这种刺激是无害的,那么最初的谨慎就会消失。而这里的“曝光效应”就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安全的,而安全的就意味着是好的。
我想,关于这一特性,广告界是用得最为普遍的,比如说以前的脑白金的广告词,每天都在你的耳边萦绕,但是你也不太反感,反而还觉得有几分趣味,所以久而久之你也可能就会认可这个品牌。至于说这个品牌的效果或者质量如何,我们之前却一无所知。
所以要义就在于不断的重复,但是前提是要不会给对方造成影响或者是伤害,就像前面提到的远古时代的例子,首先这种重复、这种刺激是无害的,才能让别人排除对你的谨慎。广告词如果只考虑到一味的重复,而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那么将会带来反面的效应。你喜欢一个女孩男孩,并不是不断的重复的出现在TA的眼前,TA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还要看TA的反应,如果她并不反感你,那么你就尽情的重复吧,总有一天TA会被你打动,总有一天TA会对你产生好感。
导致偏见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反过来说,我们也会很容易被这种“曝光效应”所误导,即在我们并没有对某件事情进入深入的了解之前,就因为这种效应而相信并接受了这一事物,那么所谓的偏见也就会产生了。
开篇就说到我们的直觉来自于大脑的认知处于放松的时候,但一旦放松,那么意味着你的想法也可能随之而变得随意、肤浅。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错觉或者是偏见。产生直觉性错觉的一个很典型的案列就是当你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如果这篇文章字迹很大而且很清楚,那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如另一篇字迹相对模糊而且字体偏小的文章。
很明显,这就是因为刚才这个原理,当字体较大,字迹较清楚的时候,会导致你的认知放松,从而导致你的理解也更加的随意和肤浅,而另一篇字体较小字迹相对模糊的文章,当你阅读时,必定会导致你认知紧张,甚至皱眉头,而有实验研究,皱眉头就相当于是在召唤你的系统2介入帮忙,系统2一旦介入,就会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这时,自然而然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可能就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