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友组织到社会企业,隐藏在社会里的罕见病患者需要什么?

那些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的罕见病患者,有我们不了解的辛酸。

填补ESG主流叙事中缺少的性别、残障、教育公平议题,是着陆TouchBase成立的初衷之一。我们在探索商业和公益的边界时,发现一条有效途径是“还原真实”。因此,着陆TouchBase会持续报道那些对社会、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的企业,让更多投资方、行业上下游看到真正的“影响力生态”。

本期,我们采访了罕见病组织“希有引力”的创始人Christina。一年前,希有引力还是一个草根组织,如今Christina已经开始着手成立公司,希望用商业途径实现自造血、可持续。

金句提炼:

 “我们通常看到的罕见病患者,要么是非常艰难,需要公众的爱心捐助才能活下去。要么非常励志,身残志坚。”Christina说,“这些属于两种极端情况,会出现在新闻、爆款视频里。其实大多数患者只是普通人,只想要正常地生活。”

“我不希望当一个人走到无路可走、只能靠捐款活下去的时候才能获得关注和帮助,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慈善。”Christina说,“真正的帮助应该是设置一套合理的规则,融入在他们的生活里。即使遭遇意外,也有合理的生存空间。”

有的负责人最初成立一个组织,可能是为了推动药物或食品的引入、价格合理化,哪怕帮患者省一两百块钱。但当他们自己靠着收获的资源、名气和金钱吃穿不愁的时候,省不省这一两百块钱,好像就不再重要了。

今年三十岁出头的Christina在一家罕见病药企上班,如果不是主动提起,没人会想到她其实就是一名罕见病患者——留着一头长发,身材匀称,吃饭也没什么忌口。 

几年前,Christina开始出现偶尔脚麻的情况,过几天又好了。医生没有重视,以为是颈椎病。直到去年复发,她才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MS)。 

Christina的诊断证明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病时,免疫系统会攻击其神经纤维的保护鞘,使大脑和其他身体部位产生沟通问题,最终可能导致神经永久损伤或退化。这种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可以用药物控制,辅以良好的生活习惯。Christina整体病症较轻,也没什么后遗症。 

“除了不能找我跑马拉松,其他(活动)都没什么关系。”Christina笑着说道。 

命运并非对所有罕见病患者都如此眷顾。同样是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病症更“显性”:患者会出现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有些婴儿患者“只能活两岁多”。成骨不全症(OI)患者容易骨折,并体现在外形上,被称为“瓷娃娃”或者“玻璃娃娃”。白化病患者由于缺乏黑色素,皮肤和毛发通常呈现白色或黄白色,怕光,被叫做“月亮的孩子”。即使同样是多发性硬化症,病情严重的患者,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视觉或行走障碍。

印度女孩Sabal Parveen出生20天左右确诊为成骨不全症,骨头已碎裂1000多次  图源| Daily Mail 

不像感冒发烧,也不像新冠病毒,这些有点骇人听闻的疾病大多是遗传病,而且每种病的患病概率都较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1‰的疾病。 2021年9月,《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将中国的罕见病定义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 

万分之一的发病率不能成为社会忽略他们的理由。 而且,就罕见病患者总体来看,数量其实并不少。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截止到今年2月,全球已知的罕见病已经有7000多种,患者总数超3亿,其中中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千万

“罕见病患者其实非常常见,平均每二三十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患者,他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Christina说。 

但事实上,大众对罕见病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慈善、公益广告里出现的白化病、成骨不全患者,以及前几年火遍全网的冰桶挑战。 

ALS冰桶挑战(IceBucket Challenge)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全身被冰水浇湿的视频,并点名下一位参与者。被点名的人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为渐冻症治疗领域捐出100美元。中外科技、娱乐等行业名人均有参加。

比尔·盖茨是较早参与冰桶挑战的名人之一    图源 | 网络 

“大家经常听说的罕见病其实很少,包括渐冻症——但这是因为有名人得了这种病。”Christina说。 

为什么我们身边仿佛没有罕见病患者?Christina认为,当前,患者是一群不被看见的边缘群体。患病严重的患者,大部分长期在家、医院,社会融入度不高。像她这样无法从外形判断患者身份的人,会因为担心社会偏见,选择隐藏自己的身份。这都是大家觉得罕见病患者少的原因。 

罕见病患者与他们“活着就好”的人生

“不可见”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正因如此,大众没办法对罕见病以及患者的身心情况有全面、真实、正确的认知,甚至产生歧视。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会陷入得过且过的心理。 

Christina对此深有体会。能拥有正常的生活,Christina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但几年前的她并不这么想。 

Christina曾在香港做过一段时间的财经记者,每天去交易所采访、报道,她非常享受这份工作。怀疑自己生病后,她拿到了海外媒体、投行、国内券商的工作邀请,但全都放弃了:“我总担心我可能会生病,不敢做太累的工作。” 

Christina在香港做记者

现在看来,她觉得那是自己最遗憾的一段时间。“我也用了很长时间走出内心的恐惧,放弃最初那个‘完美的、什么都不能出错的’人生方案。”Christina说,“其实恐惧和无知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疾病本身,而大多人对此毫无察觉。” 

患者家属是最容易对疾病产生恐惧的人群。Christina的病友中,有一个快要大学毕业的女孩,身患视神经脊髓炎(NMO)。Christina说,这种病情在控制得当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工作或学习,但女孩的母亲却想让她辍学回家。母亲说,自己不在乎女孩挣钱多少,朋友多少。她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有人照顾她,才是平安的。 

Christina认为,这是一种固化的大众认知。在很多人眼里,无论患病程度轻重,罕见病就意味着患者必须放弃生活中所有其他的机会和组成部分:“大家觉得患者应该过一种‘活着就好’的人生。”

正是这种“一刀切”的普遍态度,让患者们,尤其是Christina这样病情较轻、外表看起来和其他人没区别的患者们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疾病。 

Christina的另一位病友是“潜伏”了很久才和她分享病情的库欣综合症患者。她是一家公司的HRD,一手招来了公司的大部分员工,负责全员的绩效反馈。女孩告诉Christina,自己不敢和老板坦白自己有库欣病,因为害怕被歧视、被辞退——即使她对公司的贡献和了解都已经十分深入了。 

“在人生匣子里,一定会有人给我们投‘你不行’的票,但也一定有人会相信‘你可以’。我也曾为‘你不行’的否定大哭,但现在我发现,只有勇敢往前多走几步,才会遇见新的可能。”Christina说,“我想用我现在的力量帮助其他患者,以及任何遭受意外的人,少走一些弯路。因为我们可以拥有‘不打折’的人生。” 

患者的诉求:重置规则

“我们通常看到的罕见病患者,要么是非常艰难,需要公众的爱心捐助才能活下去。要么非常励志,身残志坚。”Christina说,“这些属于两种极端情况,会出现在新闻、爆款视频里。其实大多数患者只是普通人,只想要正常地生活。” 

Christina口中的“大多数患者”更贴近普通人,但又比普通人更难正常地生活。比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克拉伯、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者,他们可能腿脚不便,不方便出门购物,更需要居家办公,但这并不会降低他们的专业能力。还有许多罕见病儿童患者的父母,因为要照顾孩子,很难“朝九晚五”。Christina说,自己运营的社群中有不少家长之前都属于精英群体。孩子生病后,他们并不想要捐款,但非常需要灵活的工作时间来平衡家庭和生计。 

“大多数罕见病患者,需要的其实是社会给他们一个更加灵活的规则。” Christina说。

帮助罕见病患者更好地融入生活——带着这个目标,Christina在2021年底成立了希有引力,一个“专注赋能患者职业梦想的知识服务平台”。 

希有女孩是Christina组织的一支女性罕见病患者乐队

与捐款捐物不同,“赋能”的意义在于帮助罕见病患者获得更多信息与能力,让他们更好、更自信地把握自己的生活。财富管理就是一个例子。 

Christina认为,患者和社会都不应该觉得,他们只能靠别人捐钱来救治自己,而要帮他们建立自己赚钱、管理财富的信心和能力。“虽然有些病现在没有治疗药物,但我希望当药出现的时候,大家有能力选择任何一种。”Christina说。 

2021年12月,希有引力和高盛合办了一场线下的财富课堂,为患者科普了职业规划、理财规划、投资等知识。今年,Christina计划把这类活动打造成持续的线上课程,给平台上的所有用户观看。 

希有引力和高盛合办的财富讲堂留念

最近,希有引力发布了平台专注的七个知识赋能方向:职场、法律、心理咨询、中医营养、保险规划、财富管理和生育管理,帮患者解决他们可能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病人身份被老板辞退,可以怎样维权?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不适合患者融入?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有哪些理赔条款?她称之为“为患者定制的七张王牌”。Christina告诉着陆TouchBase,这些平台上的服务与课程面向C端用户全部免费。希有引力的收入也都会来自B端,而非大众。

针对每个方向,希有引力都有专业人士或团队支持,比如国内大型招聘平台的高管、律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罕见病学组。Christina说,专业人士的支持也调动了很多志愿者的积极性。 

“我不希望当一个人走到无路可走、只能靠捐款活下去的时候才能获得关注和帮助,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慈善。”Christina说,“真正的帮助应该是设置一套合理的规则,融入在他们的生活里。即使遭遇意外,也有合理的生存空间。”

因此,希有引力一边为患者赋能,一边为企业科普。此前,他们和不少大型企业展开了合作,但都是一次性的赞助活动,比如单次培训、岗位对接、为患者家庭捐助食物等。 

未来,Christina希望企业能把合作上升到ESG的高度,引导企业从制度、岗位设计、服务、产品上更多考虑罕见病患者。Christina正在和一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合作,希望他们给患者提供更多灵活的居家办公岗位(如客服)、更多的培训、更平等的考核机制、更方便的消费体验等。 

“我们还在和另一家互联网平台探讨,给患者开放一个绿色线上购物通道。因为很多患者家庭要么是行动不便,要么是家人不能离开患者,线上购物是刚需。” 

因此,这些合作不仅对患者更友好,也能给企业带来好处:现在专门为患者消费者设计的产品并不多,Christina认为,如果有公司能为这批刚需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不仅会获得一大批稳定的消费者群体,也能提升企业声誉、赢得公众信任。 

以此为思路,Christina正在打磨希有引力的商业化模式。通过几次合作,希有引力为这些企业带来了许多流量和关注。Christina希望用好这些流量,拥有“自造血”的能力,让组织更高质量、长期地运营下去,为患者持续提供信息和服务。Christina初步计划为企业做咨询业务,同时开放公益募捐,获得的捐款用在患者服务和组织运营上。 

不缺罕见病组织,缺的是为患者做事的人

尽管最终的商业模式还在打磨,但Christina非常清楚,一直做公益、做病友组织是不行的。 

中国并不缺病友组织。根据《公益时报》,截至2021年3月,国内现有的名称固定、活动规律的罕见病患者组织有130家(包括已在民政局注册和非注册组织)。但在中国罕见病联盟调查的74家组织里,有63家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占85.1%。他们主要依赖组织内部成员捐款、企业捐赠、企业项目合作的方式挣钱。

没有持续的收入,意味着组织一边要亲历亲为、一边要节衣缩食。 

招募志愿者做简单的执行工作,是公益组织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所有志愿者都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结果。Christina说,她见过一些组织招募大量志愿者,耗费了大量的管理精力,却很难得到高质量的交付成果:“有些人除了在群里鼓鼓掌,别的没做什么。” 

“最初大家都是一腔热血,但能持久做下去的人不多。”Christina说。她理解大家都很忙,付出和回报也需要成正比,所以更想把希有引力能发展成一个商业机构:“我能付得起工资,一是能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能要求成员把事情做到位。” 

目前来看,相比单纯的病友组织,有时商业的力量在患者服务上确实更为高效。Christina所在的罕见病药企今年就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合作,建立了官方罕见病线上生态平台。Christina说,这是中国第一个央党媒体背景的罕见病平台。 

该频道于今年的世界罕见病日上线

频道成立半年,已经帮助患者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和国内的患者组织、医疗机构一起,推动罕见病科普、构建患者诊疗地图;邀请资深医生入驻,录制相关节目,把罕见病相关信息传播给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城市。 

“比罕见病更罕见的是罕见病医生”。Christina说。经济学人智库在一篇亚太地区罕见病调研中也曾指出,偏远地区的患者难以得到精准、规律的诊疗,只能获得最基本的健康治疗,甚至更糟。能得到更准确的罕见病医疗信息,对他们至关重要。

该平台也加强了政府对罕见病患者的帮助程度。今年上海疫情停工期间,浦东和浦西地区的交通运输被隔断。但苯丙酮尿症(PKU)患者所需的特殊奶制品都集中在浦西,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需要定期注射的药物都集中在浦东。 

“浦东的患者小孩怎么办?不吃奶粉了吗?浦西的SMA患者又怎么办?前面几针都打了,不能因为去不了浦东打针而功亏一篑吧。”Christina说道。 

她和公司代表患者将需求反馈给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几天后,相关部门在新华医院开辟了特殊奶制品购买的绿色通道,又在浦东、浦西两地都建立了SMA注射点。 

3月底,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收到网友的求助留言,彼时上海浦东多个小区已开始封闭式管理,随后人民日报发布了相关文章  图源|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对于成熟的商业机构来说,与媒体合作、放大影响力或许并不困难。但对于社会企业等新型企业模式来说,还不太好实现。对于习惯走慈善、公益路线的疾病组织来说更是如此。 

据了解,目前的罕见病组织基本分两种:一是平台+基金会模式,比如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蔻德罕见病关爱中心等。基金会通常参与投资,同时举办活动与会议,推动罕见病的政策落地、医疗援助、组织支持、社会倡导等。另一种是单病种患者组织,他们通常会和对口的医药公司形成紧密合作,推动药物引进、患者服务、医保准入等。流量较大的组织可以通过广告、药物推广获取收入。 

根据《公益时报》的调查,中国的130家罕见病组织中,每一家的发起人都包含患者。没有人比患者更加理解罕见病人的困境、行业的痛点,所以许多患者发起人的初心都是解决问题,比如推动罕见病政策的完善,让患者购药、购买特殊食品更加容易。 

但当一个领域有利可图时,似乎总有人会偏离了初衷。行业相关人士告诉着陆TouchBase,某一线城市的一家罕见病患者组织,发起人本来想通过组织推动行业,建立更完善的特殊食品政策。“但后来流量大了,就开始自己卖产品了,因为这一块特别好赚钱。” 

他表示,自己见过一些行业乱象:有的负责人最初成立一个组织,可能是为了推动药物或食品的引入、价格合理化,哪怕帮患者省一两百块钱。但当他们自己靠着收获的资源、名气和金钱吃穿不愁的时候,省不省这一两百块钱,好像就不再重要了。 

“大部分(患者)还是受困于这个疾病的。”Christina说。但正因为自己是预后良好的、幸运的那一个,她觉得自己更有责任站出来,为生存下来的患者做点什么。 

本文作者:王紫荆,编辑:国佳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