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情商高,父母首先要情商高。因为,孩子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从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父母的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同时呢,小宝宝也会用自己的表情和体态作出回应。如果父母可以敏锐地回应宝宝的提示,用眼睛和他交流,用儿语也就是婴儿咿咿呀呀的语言和他对话,这些宝宝就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
比如,当逗他们时,他们会很高兴表现得很激动,但是之后呢,又能很快地恢复平静,进入休息状态。在不同的情绪之间切换,就是一种情绪调节的表现。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婴儿的提示,比如抑郁的妈妈不愿意跟宝宝交流,宝宝就不知道嘟囔着出声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就会选择安静和被动,长大就不能主动融入社会。再比如,一个新手爸爸跟宝宝一起玩的时间太长,宝宝老是处于兴奋状态,这也不行,宝宝将没有机会知道,吸吮手指可以帮他们平静下来。而学会恢复平静和保持平静,也会影响孩子是不是能集中注意力地学习。这说明,父母与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影响,关系着孩子一生的情绪健康。
所以,对父母而言,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对孩子的情绪作出回应,帮孩子抚平不好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情商变高。并且,这种对孩子的体察,需要在孩子的情绪刚出现轻微变化时,就要做出回应。说白了,还没等到孩子的情绪激化时,就给孩子需要的关注。孩子会逐渐明白,父母理解自己,不需要等他们做出极端的行为,就会关爱自己。
这就对父母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保持敏锐的感知,留心孩子的情绪波动,这是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基础。具体怎么留心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场景。
小丽哄3岁的儿子穿外套的时候,她已经上班快要迟到了。一顿仓促的早餐和关于穿哪双鞋的争执之后,儿子的情绪也很紧张了。头出门前,儿子告诉小丽他不想去幼儿园了,只想待在家里玩。小丽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之后,儿子蹲在地上大哭起来。那接下来,小是怎么处理的呢?
在小看来,孩子离开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认为儿子的想法很可笑,这有什么可难过的。她的方法是,用饼干哄孩子,转移注意力,给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很有趣。像小丽这样做法的家长可不在少数,你可能觉得,这样很好啊,孩子被好吃的吸引不就不哭了吗,然后就乖乖去幼儿园了。其实这是一个“忽视型”的家长,忽视型家长的典型做法是,漠视、忽视甚至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忽视型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啥样的呢?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他们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关闭情绪通道,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因此没必要当回事,对孩子们的话也没有兴趣听,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然后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有些家长并不是故意要这样做,但从与孩子交流的实际行动看来,他们确实忽视了孩子的情绪。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小文是一个四岁女孩的父亲,他很疼爱女儿,每当女儿不高兴时,他都会抱着她四处走,问她是不是需要什么,想看电视吗?还是想出去玩?吃巧克力会不会让她高兴点?小文表现得很有耐心,他想尽快让女儿开心起来。但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正面关注孩子的消极情绪。比如问问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是不是不太开心?因为他可能觉得,关注消极情绪是在火上浇油,会把消极情绪放大,他希望女儿每时每刻都开心,这是出于他保护孩子的本能。于是,就有意识地为消极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
那么这样的教养方式,问题在哪呢?孩子并不能觉得自己的情绪被人理解,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它会对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影响,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是错的、不恰当的、不被认可的。会觉得是自己身上有问题,才会有那种不好的情绪。试想一个4岁的小孩,老是在生气的时候被人说,“别老像个小孩!”被人摸着下巴问,“我家宝贝的笑脸哪去了?”孩子收到这些信息,会这样想,如果这没什么大不了,为什么我会这么难受?看来我的判断是错的。时间长了,他就会不相信自己的内心。导致他们的自尊感也很低。也不会调整情绪。
同样导致孩子自尊感低的,就是脾气火爆的家长,他们可就没什么耐心了,直接对孩子发一通火,警告孩子不许再闹,再闹就揍你。这种就是“压抑型”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有不良行为,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都是批评的态度,经常斥责打骂孩子,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甚至觉得孩子不听话、哭闹是在给自己脸上抹黑。尤其是父亲对待儿子的时候,一位冷酷的父亲,觉得男孩子嘛,就应该经得起摔打,不然怎么在残酷的社会中经受考验呢?甚至觉得悲伤情绪是浪费精力的,为丢了个玩具悲伤,不是什么值得的事,你的小狗死了,悲伤一下还差不多。压抑型的家长不认可孩子的情绪,这跟忽视型家长一样,都会导致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的情绪。在长大后面对生活的挑战,反而不会应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忽视和压抑孩子情绪的行为呢?这可能跟父母的童年生活有关。有的父母从小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他们的父母就经常争吵,面对争吵的时候,他们可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敢出声,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敢讨论父母的问题,这很可能让父母更生气,所以等他们长大后,就会回避冲突,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讨论负面情绪。还有的父母小时候生活在贫困或者疏忽大意的家庭中,他们从小就担当起了拯救者的角色,总想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关爱,他们就像能够摆平任何困难的超人父母,一旦没法满足孩子的某个要求时,他们就会心烦意乱,时间一长,他们会把孩子的每一次难过当成没法满足的任务,越来越沮丧,感到孩子在左右自己,所以就开始有意缩小孩子感到的紧张情绪,把问题搁置一边然后慢慢淡忘。这些都不算是高情商的行为方式。追根溯源,父母在童年学习调整情绪的时期,并没有得到外界的帮助,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怎样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
其实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不可怕,父母大可把它当成是一个机会,一个跟孩子交流感受、增进亲密关系的机会,这就叫共情。
高情商的家长,是可以与孩子共享情绪的。当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他们会很欣赏,因为这证明孩子和他们有着同样的价值观。
记得抖音上有个四岁的女孩在挨骂后冲她妈妈反击,说“我不喜欢你说话的口气”时,她心里有多么惊喜。她对女儿的果敢感到骄傲。高情商的父母,会跟孩子用同一视角看问题,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交流,平等地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可以信任的盟友,会一直跟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时,高情商的父母也不会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他们难过的时候也会哭,也可以发脾气,还会告诉孩子他为什么那么生气。这样呢,由于父母们理解情绪,重视情绪的力量和价值,并相信自己能正确地表达情绪,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了榜样。
父母的情绪表露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比如,父母们经过激烈争吵,达成了和解,孩子也会学习如何化解冲突。父母在悲伤时依然互相关心,给予对方支持,孩子也会学习如何分享彼此的悲伤,如何建立情感的联结。如果父母对孩子造成了伤害,父母也要大方向孩子道歉,用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处理内疚和悔恨。
说出你的感受,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不批判,不指责,允许情绪的流淌,让彼此感受彼此的内心,让爱在你们身边,关注孩子的情绪,你回应孩子情绪的程度,是我们培养高情商孩子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