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放了陈大伟老师讲的《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第一讲,现在跟着陈老师的思维导图来做学习回顾与规划:
一、我感兴趣的观点和意见。
陈老师说,幸福是一种能力,我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何为幸福?有人说拥有万贯家产是幸福,有人说住豪宅开豪车是幸福,有人说升官掌权是幸福。如果幸福拿这些来权衡,可能永远都难以幸福,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幸福是没有固定标准的。 幸福,是一种平和、舒心的精神富足,是对现状的一种满足,幸福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除了自身成长的喜悦、家庭的幸福以外,还有一种特有的幸福,那就是来自于陪伴学生成长的幸福。
在每个教师工作生涯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的学生,他们就像一朵朵娇艳的花朵,成为我们沿路上最美的风景。教师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有真正做过教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
每天一进校门,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问候“老师好!”,我们感到很幸福;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的日子里,我们永葆那份未泯的童心,似乎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温馨的祝福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陈老师说,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只有先育好自己,使自己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才能育好学生。只有育好自己,育好学生,才有能力育同事。这个话题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如何育自己?那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陶行知将不读书的教师称为败类,我们坚决不做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就如《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位优秀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应是所教授知识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魏老师在《教师阅读地图》中指出,教师不仅要阅读本体性知识的书籍,还要阅读专业性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的书籍。
这些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而且沁人心脾。我们要坚持不间断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另外,我们不仅要阅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向身边的榜样教师看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拓宽自己的心胸格局,时刻牢记育己是育人的基础。
二、我想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面对现在的大班教学,如何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是我想要研究的问题。
陈老师讲到有一位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和这个同学低语几句,与那位同学交流交流,看似没讲课,很轻松,殊不知老师在针对每一个学生做具体的指导,这叫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我去年选修了《小语研课》,学习了有效教学框架,感觉很适用。在代语文课时进行了实施,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作业,学生课前完成,课上进行展示,效果很好。每个学生课前都进行了独立的学习,他们是带着自己的观点进入课堂的,这样课上交流碰撞,就有所收获。
今年代了道德与法治,不能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每周每班只有2节课,孩子们不重视,一节课有效时间仅仅30分,所以大多是我讲,提问时同学们回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有同学举手我就叫,一节课参与学习互动的就是那几个同学。感觉前面学到的教学方法又不用了,似乎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三、我的疑惑和不解。关于教学效率的公式,我没太听懂,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投入时间,这个问题不太理解。如果按一个学生来算还可以接受,全体同学不好衡量吧!
四、我承诺要做出的改变。
1.我要改变什么?听了这节课,我明确了自己改变的方向,那就是要关注课堂上更多的学生,不能只将注意力集中在部分学生上。
2.如何改变?我要将上学期所学的理想课堂三境界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要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让学生先预习,因为是学生唯一独立学习的机会。道德与法治课,课前没有预习时间,我可以在课上给学生五六分钟的时间抛出预习作业,让学生学习以后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
3.我期待改变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做一个听众,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