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发出后,有个朋友留言说“做最好的自己就行”。
嗯,确实是,生活中除了做好自己,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何况做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在视频中说过,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但是当你活出真实的自己,至少你会喜欢你自己。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事实可不就是这样!但是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特立独行”、“目中无人”?
我至今也做不到完全这样,只是尽量在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儿。能让自己每天都高兴、舒服,凡事从心出发乐得自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总是会被各种事情牵扯。
所以我想,弟弟之所以在思索人生的时候接触到佛学,也是在寻求一种解决之道。
七情六欲,诸事烦身,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所有的事都需要一个答案。而什么样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答案?
以前我也会想,现在我逐渐明白,真正的答案,是你自己能够接受的答案。
就像我弟说,人总是把眼光放在找寻外界欲望的事情上,从来都忽略了,人的内心其实是空虚的,一无所有的。当你把眼光从外界返还到内心,会发现人心其实空无一物。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内心的空虚被物质和欲望包裹,却很少问一问心灵到底想要什么。
也像一句话说的,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带不走任何东西。原来,生命是一场虚无的过程。
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过程中想得到什么,能接受得到什么、得到多少。每一个问题都指向最初的追问和最终的回答,而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践行这个疑问和答案。
02
《寻梦环游记》中埃克托对米格说,如果活着的人中没有人再记得我们,亡灵世界的灵魂就会彻底消失。这是电影给予消失的最后一层解释。
过年回家见到祖母、外祖父母,寒暄之外再无其他可以聊的事情。老人耳背,说的话都是车轱辘话,说多了他们也听不懂。只是每次回家去看看他们,尽一点孙辈的绵薄之情。
我知道,年老的他们对我们的惦记比我们对他们多,而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父母也比我们多。
有一年,奶奶和我聊起说弟弟将来有了孩子,孩子还知道老家在哪里吗?说着说着眼睛红了起来。
我哈哈大笑,说她想多了,对孩子来说,他的家就是从小生长的家,咱们这个家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就像农村的老家对我和弟弟没什么意义一样。
我劝她,这个事情你是强求不来的,经历和记忆决定了一个地方、一些事情对人的意义,这不是他的选择,而是他生活的必然结果。
也许是她特别疼爱弟弟,或者人老了总想抓住些什么,老人的眼光都是向下的,疼儿子疼孙子疼曾孙子,却不成想,孩子的眼光都是向外的,生命的活力让他挣扎着走向更远的地方,很少想过背后有多少双眼睛看着他湿了眼眶。
每次回家见到祖父母们我也有这样的感受,飞奔着逃离了儿时的羸弱,几乎想不起来小时候扯着他们的衣襟嚎啕大哭的感受,就像想不起来我的生活中还有他们存在一样。
有一天,他们会离开这个世界,对于他们的记忆,父母比我们要多,我们比我们的子女要多。等再有一天,父母和我们也从这个世界离开,他们的记忆是否就如电影中所说,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这就是我跟奶奶说的,弟弟的孩子不会太记得我们的家。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子子孙孙也无法记得些什么。
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还暂且不说过着忘着。
好好爱我们身边的人,在生命的终点,了无遗憾,即是人生的圆满。
新年快乐,最近想得多嘿嘿,祝大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