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当当网上买过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20年》的电子版,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读了其中少许的几个段落。直到上个月读了杨天南翻译的《戴维斯王朝》,对其翻译的文笔非常欣赏,于是从图书馆借了他所著的这本《一个投资家的20年》纸质书。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文集,杨天南在2007年-2017年的10年之间,开设了一个以100万元人民币投资股市的模拟实盘,每月发布一次持仓净值并撰写一篇有关于投资的文章。且不论投资收益如何,能在工作之余,每个月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投资文章这件事本身,我觉得就是相当了不起的。十年过去了,当初的100万,如今变成了1050万,实现了10年10倍的好成绩。
也许这十年十倍的收益,并不像2007年和2015年牛市中那样几个月就能翻数番的暴富故事那样吸引人,但是,当熊市来临时,当初的那些暴富神话大都瞬间破灭了。能够长久地屹立于这个市场,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并最终胜出的人,才真正值得尊敬。毕竟股市中有句老话:“一年5倍者如过江之鲫,五年1倍者如漏网之鱼。”
那么,你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打断我:“这些我都知道,这本书里到底有什么硬货?!”
好遗憾,这本书中并没有什么独门秘籍教给我们如何“慧眼识珠”,找到并抓住“大牛股”,反而粗粗看去,满书都是浓浓的“鸡汤味”。但是你别说,“鸡汤味”虽然浓了点儿,但这“鸡汤”煲的,不光喝下去味道不错,如果仔细品品,其中也确实有“料”。
当然,每个人由于年龄、阅历和对投资的认识的不同,可能会从这本书中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结论(谁叫这是一大碗“调和众口”的鸡汤呢!)。所以,我以下的看法也仅是自己的一些观点,权当抛砖引玉。
首先,这本书中其实很多篇章,都诠释了一句话,那就是“伟大是熬出来的”。这100万模拟实盘建立在人人皆为股疯的2007年大牛市半山腰上,其后发生了什么,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是2008-2014极为漫长惨烈的6年熊市。翻看杨天南在这6年中的文章,有对熊市的调侃,有无奈,也有若隐若现的对牛市的深深渴望。直到2014年年中,杨还在文章中发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2014年底即为一轮牛市的启动期)。如果不是杨的实盘中还配置有美股和港股,相信数据肯定更难看,说不定连专栏都写不下去了。但难得的是“坚持”二字,至少杨在这个100万起步的实盘中做到了,胜利的战果终于在茫茫的漫长黑夜后如期到来。
再者,“知行合一”学阳明。王阳明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大圣人,我们大概是都做不了这样的圣贤,但“知行合一”,每个人都很有必要学一学。在上文提到的6年熊市中,满盘皆绿,有一个板块却一枝独秀,那就是“中小创”。由于市值小,好操作,所以当年很多“中小创”股票创出了连板涨停,短时间内翻几番的神话。杨作为专业投资者,自然对这个市场中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面对这样的“神创板”行情。杨一直持怀疑态度,并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看法。他的实盘中,也从未出现过这些“牛股”的身影。“你可以学巴菲特,也可以学索罗斯,因为他们都成功了。但你不能看见巴菲特赚钱时就去学巴菲特,看到索罗斯赚钱时就去学索罗斯,如果这样,那你大抵是要破产的。”杨在自己的文章中意味深长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很欣赏他的观点。毕竟股市中赚钱的方法有很多,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做好了哪一种,都有成功的可能。怕就怕“知”和“行”割裂开来,只想着赚快钱,却早已忘了初心。
作为一位“老母亲”,书中几篇关于少年财商教育的文章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特别同意杨天南的一个观点,我们的孩子们所面临的社会竞争,早已不是一代人的竞争,而是家族两代人、几代人的竞争。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一定要从小树立起孩子对于财富、理财的概念和知识。虽然不见的能够让孩子在走上社会时就变得多么富有,但这些知识一定会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少走不少弯路。杨在自己的儿子10岁时为其投资了10万港元,并注明如果年化16%,那么到孩子大学毕业时,这笔钱已有200万之多。且不论到底是否到时这10万元能够如期变成这一笔“巨款”,单说这笔长期投资本身,恐怕就是对子女的长期投资理念的最好启蒙。
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得出的对于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三点想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杨天南的书中肯定还有许多值得发掘的“金子”,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去思考。例如我在书中得知段永平当年竞拍巴菲特午餐的网名竟然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我很喜欢,当即分享给了家中的小朋友。谨以书中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只管播种,莫问收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切水到渠成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