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筆》
庚子年三月十二日,剛好是清明吉日又有空閑時間便隨筆一文以作舒懷祭祀。《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雨轻,桐花来信。
如唐 (杜 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同时借助清明节的特殊传统意义,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以及对家里亲人的思念。突出天涯游子的孤独之感。
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明白了:
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
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
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
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到哪去?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
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最後憶起一詞以表達情感北宋的“宰相词人”晏殊《寓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妃子笑於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