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周末回到了老家的县城里,见了一个老朋友,距上一次相见,已经过去了17年。
这17年里,我求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
这17年里,她求学,恋爱,工作,创业,结婚,丁克。
我们都各自忙活着各自的人生,因为不在同一个城市,所以不常联系。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偶有书信往来,那会儿还没有手机,不能常常联系,后来有了手机,关系疏远了,反而很少联系。只是有联系方式而已。
我们是初中同学,初二的时候她从镇上的初中降级到我们乡里的初中,和我同班。和她相比,我就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丫头,直到现在也依然如此。她漂亮,活泼,开朗,外向又心灵手巧,很会织毛衣,也做得一手好菜。乡里只有我们一个初中班,一来二去彼此就熟悉了。
我们在学校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干什么都黏在一起。那时候,同班的两个女生同时喜欢上一个男生,有点争风吃醋的,我们觉得这样子影响学习,所以认为应该充当正义的一方,于是写纸条约那个男生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谈一谈,害得那个男生以为我们喜欢他,紧张得抓了另一个男生一起来赴约,后来聊着聊着大家一哄而散,现在想起来真是年少无知,多管闲事^_^。
初中毕业那一年,我们喜欢约上一群同学,轮流去不同的同学家做客,大家一起做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那时我才知道,她居然这么会做菜,做出来的菜品色香味俱全,让我们望尘莫及。
初中毕业以后我上了高中,她去另一个城市读职高。我那时候家里很穷,常常没有生活费。记得有一次她给我写信,在信封里装了一张银行卡,说里面有100元钱,密码是我们相识的日期(可是我并没有猜出来)。我想,那个时候的我,心里被自卑和伤感占满了,没有多余的空间去珍视她的友情。
我们在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总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聚聚,聊聊天,打打牌,说说各自的经历。
后来我上了大学,她已经出来工作了,最后一次见面,她在县城里租了房子,我放假回去县城找她,她带我去吃大餐。
大学时期我很少回家,寒暑假留在学校的时候居多,自然见得少了。出来工作的城市也离她很远,慢慢地就连联系也变得少了。
前些年,有初中的同学建了微信群,把我们拉了进去,我们在群里加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客套了几句,没有往下聊。
我是一个懒散的人,总是懒于联系过去的朋友,习惯生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情感匮乏,对人际交往深感疲惫。她却不同,她浑身都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能量,可以对身边的人都很好,就像一个光源,靠近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耀眼和光芒。而我却是一个黑体一样的人,没有光芒,也没有能量可以散发,我站在哪里都只会吸收别人的能量,贪婪地享受着别人给予的善意和温暖,似乎永远都不足够。
我总归是欠她一份情的,虽然她并不在乎,但我心里却还是想着能有所回报。所以我联系了她,告诉她我到县城了,希望能聚一聚。
她约我喝茶,我因为有事耽误,到得晚了,她坐在露天茶馆里柔和的灯光下等我,我的视力不太好,直到走近了才认出她,她一如从前一样阳光漂亮,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我们一开始有点陌生,聊着聊着渐渐熟悉起来,聊了最近的生活,聊了这些年的大概经历,聊生活中的感慨,聊对婚姻和情感的态度,没有聊得太深入,只是泛泛而谈。聊到凌晨12点多,又去吃了宵夜,一直到凌晨2点半才结束。
第二天我要回了,她也来送我。并没有别离的伤感。我知道这么些年以来,我早已是她生命中的边缘角色,她的人生,我没有参与。她对于我而言,亦如是。可是我们过去在一起的时光,却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与我们一同成长。过去有过的欢乐和亲密,今天回忆起来,似乎已经变得很浅很淡,可我相信它依然存在于我们心里的某个位置,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相聚,重拾友情。
那就从保持联系开始吧,这一次,换我主动一些,抛开内心里“受伤与缺爱”的姿态,努力做一个发光者,让从我生命中路过的朋友,也能感受到一些温暖。
——齐帆齐28天写作营 第(2)期 (5)篇 15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