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至少3年前第一次接触《非暴力沟通》,但真正认真耐心阅读,还是这个周末时光,感触良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在哪里?知道到做到。
让梦想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除非从我做起,否则我们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不幸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或希望别人改变来适应你的希望。
曾几何时,我和爱人之间的不愉快,看起来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其实根本就不是感受和需要,而是想法和命令。再次认真阅读,区分感受和想法,感受和需要,请求和命令?曾经的我,连知道都没搞明白,更何况做到了。今天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自我提醒。
【知识点1】: 学会让爱融入生活,如果世界是无情的,那么这个无情的世界也是你自己造成的。 先了解“暴力沟通”的问题所在,蒙蔽爱的“四大罪魁祸首”。
1、 道德评判。给最亲的人贴标签:他不善于沟通,在孩子教育上不花心思,不善于倾听,自以为是,渴望他能改变。却未曾认真用爱去观察、理解他的感受,去感受他的需要。真正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2、 进行比较。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和他人作比较。当和他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比较,想的都是他的坏处,结果越想越糟糕。
3、 回避责任。我们需要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多想想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想他应该做什么?任何人都有选择的权力,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将成为危险人物。很多时候的不愉快,是因为我把责任推给他,而不是从自身能做什么入手。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曾经说过: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能管理的是自己,不是别人。
4、 强人所难。如果对方不理解你的感受,不满足你的需要,你就不高兴,把请求变成了命令。非暴力沟通是双向理解思维。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关切的倾听他人,而不是解读为批评、指责或不配合等。当对方不高兴,不愿意满足你的请求,那请从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入手思考问题。
【知识点2】: 关键四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 观察。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遇事从事实出发,描述事实比说观点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需要学会区分。比如:“你今天迟到11分钟”,这是事实。如果你说“你迟到太久了”,这就是观点。事实不容易产生歧义,观点却不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2、 感受。分清感受还是想法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想法容易带有评价色彩,而感受更多出于自己的心情是愉快还是难过之类。比如:“我觉得你不关心我”,这不是感受,这是你判断的想法。“你不理我,我很难过”,这里的难过就是你的感受。曾经的我,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想法”误以为是“感受”,感受一般出于自己,想法容易强关联责怪到对方。表达感受,适当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3、 需要。因为有什么感受,希望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感受的根源来自需要,但如果只谈需要,不谈感受,容易变成评判、责任回避。听到不中听的话,可以有四种选择:自责、责怪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前两者需要尽量避免,后两者需要冷静思考。对大多数人来说,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一味满足他人需要;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感受;生活的主人,在满足自己和他人之间做好平衡,做好自己能负责的事,不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 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行为。这点深有感触,很多时候和他发生不愉快,“你到底要我怎么样?”我们给出的回答却是属于需要层面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难的估计就在这里。但如果你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请求具体化,用行为来描述,不要让对方去猜测,问题就容易迎刃而解。比如:你希望对方爱你有所表现,你刻意直接提给我买什么礼物,是不容易理解,容易实现呢?再比如:“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这个就不是明确的请求;如果说“为了安全,你下次类似场景不要喝酒了”,这就是明确的请求。
总结起来,观察和请求相对具体化,而感受和需要相对主观化。特别需要搞清楚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很多场景下这个决定对话能否持续友好沟通的关键点。请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如果你表现出生气或不满,就把请求变成了命令。沟通是双向的,尊重和爱也是双向的,如果你的请求对方没能满足,你需要反过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知识点3】: 用心倾听,充分体现、感受倾听的力量。 这点需要持续不断的修炼,刻意练习。站在那里别动,先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体会一下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思考如何用四步骤去回答。
非暴力沟通更多适合容易发生不愉快的场景,特别适用于家人之间。
底层逻辑:用爱的力量,耐心的力量,学习的力量,刻意练习、反思,去除精神暴力,获得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