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因为朋友的推荐顶着三十八度的高温独自辗转几趟地铁去了安定门,一路向路人打听富山青旅的住址。入口处的车辇胡同简介牌匾以及那条车辆来来往往、电线四横八纵的巷子,噢,不,该叫胡同,这让我忽然一下子觉得,住在胡同一定会比独自在公寓里过得开心许多。
富山青旅的牌子很明显,远远就可以看到赫然的两个大字“富山”,三十八度的高温实在让人汗流浃背,终于来到一个有些阴凉的地方,想进去歇歇和看看。
入口处是一个古色的大门,有尖尖翘起来的檐角,柱子上绘着各种精致的雕花,风格有些类似潮汕地区的下山虎大门。我自幼在潮汕地区长大,对于类似的大门总是有一种无以表明的亲切感。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北京胡同有些门叫垂花门,而至于这扇门是否是垂花门,我也无从考究了。
门外是几张木桌椅,陈立着几块关于这周活动的小黑板告示,比如周二牛奶特价夜周三鸡尾酒之夜等,我开始想象住下来之后这里的夜晚该是怎样的热闹。
大厅里有舒软的沙发,造型可爱的吊灯。吧台用灰白相称的颜色来装饰,墙上又是张扬和耀眼的红色,古色与张扬相衬,碰撞出一种视觉冲击。我向来偏爱那些古老的东西,如吧台墙上的留声机、古老的收音机,甚至是那灰白相间的石砖颜色,都让我要对这里多出来几分喜欢。
晾晒衣服的院子看起来年月已久,却因墙上的彩绘,反倒多了一份生气来。
我立刻预定了三晚的住宿,然后欣喜地离开,趁着时间还早,要在胡同里溜达一圈。
对于北京,在没有来之前,它在我的印象里逃不开胡同、冰糖葫芦、清华北大这些字眼,而胡同这种专属于北京的特色,时常被人谈起或者书写。
《老炮儿》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冯小刚踩着单车穿过胡同跟过往的人打招呼问好的情景,他匆忙却也不忘要跟认识的人问声早。
在这个交通工具迅速发展的年代,那种老式的自行车早已很少人在用,至少在我所待的地方是这样的。但来了北京,在胡同里随处可见这种老式单车,偶尔在胡同里响起清脆的铃声,恍如回到了孩儿时候,坐在母亲的单车后座去赶集市的那种欢快。
北京的胡同实在太多,每一个胡同口的门都各有特色。巧妙地运用了绿色、蓝色、桔色、蓝色、朱红色等颜色,糅合在一起,加上那些精致的花纹,就让人禁不住仰着头多看几眼。门后是电线交错车水马龙的热闹生活,走到胡同里,也会看到过往相识的人互相打招呼问好,这对于一个住在城市高楼连邻居都未必知道是谁的人来说,一对比就觉得这里太过温馨和美好。
我最欢喜的莫过于发现了路边停着的那些红色的小小的三轮车,涂着艳丽的红色,小小的车厢里还能坐下司机和两个乘客,心想有天一定要坐上去感受一下,在那小小的车厢里穿街走巷看北京城,应该是种不错的体验。而北京的摩托车也是设计得十分可爱,颜色摆脱了常见的黑蓝红,用了薄荷绿、粉色等。想象要是开着一辆薄荷绿的摩托车,在这个夏日的京城穿行,都觉得清凉了许多。
走着走着,又拐进了一个有些破旧的屋子,环视周边没人,赶紧探头往里瞅了瞅。虽是有些破旧了,院子里的单车凌乱停放着,主人也不忘在屋子檐下挂些彩旗,将朱红色的门新刷几次,好让这个屋子多出来一些神气来。
看着天色将晚,往地铁方向走去。看到路边有个卖糖的小店,对那些未曾见过的糖起了好奇心,询问老板糖果叫什么。老板告诉我说注心糖,问我要不要买点尝尝。
我对糖类不是特别感冒,但还是想尝尝,又念及糖果太大担心吃不完。老板便端出来一小碟,说一碟5块。我看了下还是觉得一盘糖太多了,问是否可以用1块钱买1小块,因为我不是特别喜欢吃糖。
老板把盘子递过来,说,你拿一块吧,送给你好了。
我怔了下,从包里准备掏出钱来,老板笑笑说,不用啦,一小块糖,你喜欢就吃吧,不用给钱了。
我连连道谢才离开。
那块注心糖,长得真像一颗爱心。但真心太甜,吃过之后不得不买一瓶水来解渴。只是却是因了这块糖,更加相信搬到这里来住,会让我在北京的日子多出许多欢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