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学娃儿,学习就是个大问题。中考、高考给人的印象就是拼命,所以每家都有一个拼命三娘,每家都有一个拼命三郎。三娘和三郎如果能相向而行还好,如果相悖而行则家无宁日,学无宁日。可怜见那些费神、费力、费钱的父母,也可怜见那劳神、劳心、劳力的娃儿了。
与社会潮流向逆而行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曾有一度我的阵地差点失守,也想让我家娃儿向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补这个补那个。但是最终被娃儿否定而打住。应该庆幸的不是我家娃儿听话,而是我是个听娃儿话的妈!毕竟学习是他的事,他自己的事尊重他的意见,还是对的。一方面可以省去了母子之间的对抗,另一方面也给了娃儿自由发挥的余地。但结果是娃儿的成绩总是不甚理想。
说不理想并不是他的成绩不好,在其他人眼里,应该也算是不错了。但是我以为他的成绩还没有达到他的聪明程度应该打的的那个高度。原因就是别人的课余时间大部分用来补习,而他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来看闲书、玩儿游戏了。
其实当第一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第一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自己与自己较劲。一时半会儿还行,长时间和自己较劲人也受不了。所以第一名也会有骄傲自满的时候,也会有慵懒疲惫的时候。所谓花无百日红是也。但是从第二名起就不一样了,因为你和第一的差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第二名往后,只需把前面的人当成学习目标,赶超目标就好了,是和别人较量,而不是着自己较劲。有时候能和自己较劲的都是有一些情节的,即便有了提高,进步,成就高也不如和他人较量赢了的感觉来的强烈和刺激。所以,要感谢那些第一名,是他们给后来者当了靶子。
我们自然也就京城和第一名去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娃儿此前最好的名次是级部第九,但比第一名总分还差100分,这什么概念,就是说这中间还有大约800个人的距离。恐怖恐怖,吓不吓人,要不要命!即便是最近的一次,娃级部第三也比第一名差50多分。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还有更要命的。今年夏天带娃儿外出,在隧道车上遇到一家子回老家给老人拜寿的,其中有两个男孩坐在我们后面,一个初一,一个初二。同龄人很容易相互吸引。初二的哥哥出题考初一的弟弟,娃儿也很快加入他们的行列。初二的哥哥学习很好,思维速度很快,出了一道题是根下128是多少,娃儿的第一反应是:“我要算算”,倒是我脱口而出:8根2。然后是发现娃儿在数学方面题做少了,思维的敏捷性就差些。但是仅限于做题。再算账方面,他就可以做到脱口而出,而我需要用笔算算。这真是意见有意思的事。同样是数学问题,单纯的计算我很快,但是算账的时候,我就不行了。而娃儿则恰恰相反。这也让我思考,娃儿的数学到底是哪个点有问题。你说他数学不好这肯定不对,但你说他数学好,也不正确。最后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有盲点。发现那个盲点,训练它,就一切OK了。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更难!
初一的哥哥一看就是学习很不好的。一聊才知他在李沧私立中学,具体名字我忘了,反正也是成绩很好的学校。他考500多分在级部里排在一百名往后。而娃儿还考不了500分。又借机教育了娃儿一顿。娃儿直接把耳朵堵上不想听,感觉我好烦人哦。。。。
单纯的告诉娃儿别人有多么努力,成绩有多么高,外面的竞争有多么的惨烈,对于提高孩子的成绩其实一点帮助都没有。娃儿告诉我他的压力太大,就没有动力学习了。如果让他轻装上阵,他反而能够提高成绩。我想也对,孩子们是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家长们过于干涉、干预,反而让孩子无法发挥主动性!好吧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具体怎么学由你,考的成绩不满意,我就发脾气,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在学习中,帮助孩子解决具体问题远比关注、指责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实用的多。娃儿读书很多,学习并不费力,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应付考试的这种学习不正确,对于考试的知识点不够重视,学的也不踏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如何让他能理解、明白和改进真是个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我很久。
有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当你不停的思考一个问题是,经常会出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美好。今天早上,准备做饭刷碗刷锅,忽然看见了我的漏勺,然后我知道该怎么解决娃儿书读得多,成绩考的少这个问题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我拿着一个漏勺走到娃跟前,对他说,你就想这个漏勺,知道的很多,但是漏洞也很多,多以你考的就不多。感觉没有对比,我就又去拿了一个更大的漏勺,对他说,可能你读的书是这个大漏勺,但是你看大漏勺上的窟窿是不是也更多,所以你读的多,看起来知道的很多,但是你不会的也多,多以你的成绩就不高。然后,我又到厨房拿了一个小勺了,对他说,你看这个勺子和这个漏勺相比谁盛的东西多,娃儿说是勺子。我说,你想做哪一种勺子。娃说是最小的那个不漏的。我说,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把你不扎实,记得不是很牢的内容记扎实了,你就是一个更大的勺子,那样才会盛的更多。那样你就厉害了。可惜我没有一个更大的勺子了给你看了。
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难教的是一些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他们又是实实在在存在,而且里面充满了智慧。很多时候,孩子不学习,并不是态度问题,也不是因为网络,因为游戏,而是因为他们不会,更进一步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会。而很多时候,家长老师更关注的是态度,而不是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没有那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学习是一种本能,是孩子的天性。不学习就不能活,这是自然的规律。
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当所有的教育者都跑偏了,唯一不能跑偏的就是妈妈!现实中的教育永远不能让人满意,但是妈妈的教育却可以来弥补现实中的各种不足。所以妈妈们不能和老师穿一条裤子。
我又想起了孟母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前些日子还说不理解她为什么儿子不好好学习,她把自己干活的家伙什给弄坏了。现在其实有点明白了。打骂都不是教育,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是一种纯粹的伤害,法律上的词叫暴力,发生在家庭中的叫家庭暴力,发生在学校中的校园暴力,发生在马路上的,根据结果的不同,叫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寻衅滋事、恐怖袭击。
我也冲小屁孩发脾气,而且声音很大,很吓人,我针对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我告诉他我对你这个行为不满,我还是很爱他。
小时候我们唱:“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而现在我们又害怕孩子成为妈宝。现实总是很有趣。什么是妈宝,个人感觉孟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妈宝。而且是妈妈一生的宝。妈宝就是不管你怎么淘气妈妈都爱你,但是犯错误的时候,不努力的时候,妈妈还是会打屁屁滴。
晒晒我家的漏勺,哈哈哈,漏勺育儿法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