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握了亲子沟通的原则和导向之后,开始逐渐进入了亲子沟通的实战环节,怎么能让亲子沟通更高效,怎么能为良好的亲子沟通赋能,逯老师给了我们亲子沟通的三部曲,我们一一来复习一下:
第一:意诚、心正
在亲子沟通的五个深信不疑的基础上,逯老师又提到在亲子沟通中,如果想要提高沟通的效率,让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或者说愿意诚信的给我们沟通,需要家长首先抱有“意诚”和“心正”。因为沟通很多时候都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理解那么简单,很多时候都是包含着表情、情绪、语气等内在的无意识的状态,深层次的状态,孩子也是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我们首先就要改变自己,我们变了孩子自然就变了。
意诚:体会孩子的体会,思考孩子的思考。
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可能会南辕北辙,因为孩子看不到我们的诚意,反而让孩子感受到压力或者不被尊重,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敞开自己,不和家长做深度的交流,或者做不真实的交流。
心正:家长一定要知道,我们和孩子为什么要沟通,亲子沟通的目的有很多,比如解决问题,创造未来等等,一定不是指责、抱怨、控制孩子。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是想要支持孩子了解孩子,还是想要掌控孩子操控孩子。这一点把控好了,真正理解了,我们就能在沟通中,真正做到利孩子。孩子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家长的话外音,是操控还是非常有诚意,孩子给我们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与孩子共舞,有意识的匹配孩子
第一步做好了以后呢,让孩子有了想要真诚和我们沟通的心,并且因为她知道我们带着诚意,和我们沟通很安全,也可以真正的解决问题,下一步我们就要去匹配孩子,与孩子同频共振,先同频再引领。
怎么匹配?匹配什么?
第一类,匹配孩子的节奏:如呼吸、语速、语气等。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状态和孩子的状态是相同的,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的心情以及频率,当孩子着急的时候,我们跟着着急,当孩子兴奋的时候我们跟着兴奋,与孩子产生共鸣,比较容易和孩子达到深度的沟通,增强孩子和我们沟通的意愿,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沟通的诚意。这样才能再沟通的过程中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创造性。
第二类,匹配孩子的兴趣、价值观等:我们作为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关注的是什么,有的时候不仅仅要去了解,甚至可能要去体验。找到和孩子的共同的话题,也有利于我们和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比如说小一点的孩子关注的是玩具或者是娱乐方式,大一点的少年关注的是自己喜欢的明星、书籍等等,家长要先了解孩子,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成长。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很有可能造成沟通不畅的结果,孩子觉得和家长说了也没有用,反正家长也不了解。因此几张要不断的拓展自己,通过日常的观察,看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且自己去了解和体验,每一个兴趣的背后都有价值观的体现,我们要去挖掘,并运用到和孩子的沟通中来,只有不断的缩短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才能让沟通没有距离。
每个人都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能够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人甚至是能让自己看到被理解被支持的人交流。昨天淑艳老师也分享了能量定律,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感受,思考我讲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我讲的和孩子的状态、生活、思想有没有关系,如果我们说的孩子听不进去接受不了,我们要考虑一下,自己说的有没有匹配到孩子。
第三根据时机,调整沟通角色,发挥家长的影响力
这又是对家长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原来我还真不知道,和孩子沟通居然有这么多的门道,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时机不停的变换角色。这里面的角色有引领创造的魔法师、智慧的长者、真诚的朋友、并肩奋斗的战友。可能根据不同的孩子,还需要别的角色,家长们可以先用好这几个角色,再去开发新的角色。这几个角色怎么用,是要根据孩子具体的状态来转换的,逯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来说明,每个角色所起的作用,魔法师主要是帮助孩子看到未来,抱着对孩子充满好奇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描绘美好的画面;朋友主要是和孩子交心,在孩子自责的时候,帮助孩子自我宽恕,包容孩子不离不弃,深深的信任孩子,相信孩子也想做的更好,智者就是帮助孩子拨开迷雾找到方向,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以上三个角色都要用开放式的语言和问题,最后战士的角色,是对孩子行动意愿的调度,有了想法了以后,愿不愿意做,怎么做,需要家长和孩子并肩作战,这个时候提的问题是封闭式的语言是果敢的。四个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调整的。
听了这节课感受还是挺大的,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是因为我们从心底就没有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的爱,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到孩子支持,只是想操控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走的路还有很多,逯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对我们的修行指导了方向,要不断的实践、内化、转变,练就自己的温文尔雅,练就自己的金刚不败,急不得,稳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