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妈妈聊天发现,当孩子成长中遇到一些问题,总是急不可耐地去批评或干预,而孩子正忙着玩呢,这个时候妈妈的说教经常被当成耳边风,妈妈的打扰也会让孩子觉得很烦。
孩子对妈妈有天生的爱意,但喜不喜欢听自己的妈妈说话,这是两码事。
为了同一件事情,比如孩子吃饭时掉米粒,妈妈需要反复提醒,却效果甚微,这样一再循环,妈妈和孩子都会很烦躁。
妈妈和孩子,只要有一方情绪不好,就应该停止教育,这时候的教育一定是无效的。
如果双方都情绪不好,那时候不是教育,是教训。
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也会立即提醒,但如果孩子不听,我也就闭嘴了。
我不着急,是因为我知道还有“睡前聊天”,我只需要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一下孩子出现的问题,耐心等待“睡前聊天”的时刻到来。
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养成了睡前聊天的习惯,刚开始是读绘本、讲故事为主,到后来演变成随意聊天,聊聊白天遇到的各种人和事,教育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了。
当忙碌了一天,终于安静下来,卧室里灯光调暗,温度舒适,我和孩子舒服地待在床上,或趴或躺,也可以拥抱在一起。
这时候没有外界干扰,只有你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会很专注地听你讲话。
白天遇到的事情就可以拿出来聊一聊了,当然不能用批评和指责的语气,我实践下来很好用的公式是:事实+感受+影响。
尽量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场景,表达感受,并告诉孩子可能的影响,也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协商改进方法。
整个过程,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东西,感受到的都是理解和支持。
在聊天过程中,孩子还会向我透露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能掌握孩子的小秘密,就不用担心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偏。
儿子马上就要四年级了,我要珍惜还能价值观输入的时间,到了六年级左右,估计孩子就不乐意和父母聊天了,他们更情愿自己上网、或者和同龄人交流。
到了初中,父母的权威更是急剧下降,到了高中几乎消失殆尽,这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吧,其实只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发展而已。
如果和孩子关系不错,还能说上两句话,否则到家就是房门一关,无话可说。
睡前聊天,我实践下来效果不错,主要原因是整个沟通氛围是轻松、愉悦、彼此信任的。
有时候到了晚上,我觉得比较累了,就不会安排睡前聊天,等到哪天晚上,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了再安排。
因为我一直相信,教育是在愉快的时候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