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84》: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记叙了一位患者所回忆的事情:这位患者了解其母亲对她的控制,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做,母亲都会不满意,都会提出相反的要求及意见。有一次他想到,如果自己将杯子放在桌面的一角,母亲一定会让她放到另一角。于是他做了这个实验,随意地将杯子放在桌面的一角,果然母亲要他将杯子放到另一角,并且讲出了充分而正当的理由。
这就是典型的巨婴式控制。这种控制,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为控制而控制。从表面上看,他是要你按他的意思做。但实质上,他意思的内容并不重要,只要能实现对你的控制就行。有时他甚至不清楚,或者记不到,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而逼你按他的意思做成了唯一的目的。
第二,在纠正中实现控制。控制的表现形式,是对被控制对象的言行及想法进行纠正。如果,你提前按他的意思做,或完全顺着他的意思做,并不一定会产生控制效果;要产生控制效果,是让他对你进行纠正。
第三,在对抗中纠正是最佳的控制。他对你进行纠正,如果你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不是最佳的控制;你要对他进行反抗,让其在与你进行对抗博弈,并最终征服你的过程中,实现对你的控制,这才是最佳控制。
第四,情感绑架是实现控制的保障。一旦对方撤离这场游戏,控制就结束。为了避免游戏结束,确保对抗、纠正和控制的游戏玩得下去、不崩盘,必须以情感绑架为保障。因而,控制者是以情感为绑架,乞求对方与自己玩这场游戏。
可见,控制者其实是弱者,他是在痛苦中求得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他是长不大的儿童,他需要别人的呵护、照顾与哄骗,他的游戏需要别人陪着他玩下去。虽然,以上讲的是巨婴式控制,但所有的控制在实质上都相同。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讲过一句震摄人心的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把这个句式及思维,放在巨婴的身上,就可以这样讲:失控即控制,痛苦即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