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单位之后分管的仍有培训工作,安排的第一个培训是关于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时间、地点、人员等等都确定完并且和培训公司签完合同后,还是出了两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一是局里安排的“领雁人才”培训活动中有我们的教科处主任,而前期的安排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必须参加局里的活动,那我就必须去带队。二是我去年的“提高班”培训第二阶段也安排在这个时间!于是只好请假,毕竟,来学校后的第一个培训,我不带队也是不合适的。
七天的培训结束了,今天有空,坐下来反思一下,感觉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应该有待改进。
一,关于“顶层设计”
对于学校这个级别的自主培训,顶层设计涉及的方面有:教科处,培训公司,培训人员、培训内容,聘请专家,应急预案等几个方面。
这次出现情况的主要在应急预案方面。去和回乘车时都发生了“有惊无险”的情况!去时大巴车把我们送到高铁站时,离发车时间居然不到二十分钟!害得大家当天中午没有吃成午饭。回来时尽管出发早,但还是发生了送错车站的事情,又一次害大家紧张的没有午休!!
反思1,关键节点没有安排好AB角。由于前期计划安排都是教科处主任做的,他一去参加局里培训,我带队,所有的关键节点一概不知,好多地方按老经验对待,结果就出现了一些不如意的现象。
反思2,行程安排没有提前告知。本来想在出发前的下午全体教职工会后把参加培训的人员留下来说说的,但由于时间安排冲突,就省了这个环节,结果,老师们不知整体安排,个人行动往往与集体行动冲突。
反思3,小组的建立有待改善。本次参培人员分为两个小组,每个人在哪个组,每人的联系电话,组长、组员的职责等,事前没有弄好,临上车才公布,显得好仓促。
反思4,培训要求。培训的要求必须是明晰而具体,而且培训前必须给大家讲清楚。最好是写在培训手册上。特别是时间和纪律要求,这样才能统一行动,避免可能的不愉快发生。
二,关于“关键少数”
毛主席曾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上中下。尽管这次参加培训的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但仍然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只要事先没有统一要求,最后都会有几种意见出来。当然,这不是说大家不服从领导,而是说没有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关键少数”的重要。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理论”,说的是一幢楼如果有一块玻璃被人砸烂的而不及时修理,就会有更多的玻璃被砸烂!所以,在管理带领团队时,一定要关注、处理好“关键少数”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带好团队。
这次带队,由于我对学校各方面的文化、习惯等还不熟悉,这方面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期望下次我们做的好一些。
三,关于务实、务虚
作为教学培训,大家的最喜欢的就是专家多讲讲“怎么做”这类操作性内容,少讲或不讲“为什么”等的理论内容,也就是务实与务虚的问题。
从哲学层面讲,应该是务实与务虚都要有,没有务实就没有好的效果,没有务虚今后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更高的高度。但核心是如何去把握好两者中间的那个“度”。
这次培训我们们设计的务实、务虚比例大约为3:1,从大家的反应看似乎还可以。专家讲的是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有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只是专家侧重于观点介绍,需要大家去评价选择,这个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这也是我应反思的内容之一。
国外教育界有个观点:培训就是福利,中国有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都是说培训对个人、团队、事业的重要意义,但愿多点反思,能把培训工作做的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