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性格率直粗鲁,勇有余而智不足。《论语》中也有好多他的语言。
女:这里的意思是“汝”,你。
知:本节中“知”字比较多,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几个“知”都是名词性,可以理解为“明确的知道”。
是:这。
这句话非常有名,意思如下:
夫子曾经说过说:“子路啊,我来教诲你什么是真正的‘知道’学问吧!明确知道了就是知道,不明确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这一段前面没有“子路问知”,不是老师弟子的问答对话,而是孔子单刀直入的教诲,而且是指名道姓的教诲,可以推断出子路自己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知”,或者是因为子路本身跟随孔子的时间久,什么都“知道”,这样以来也可以推断子路争强好胜,凡事为了压倒别人,即使自己不知道的、模棱两可的知识,也强说自己明确知道。所以子路这种性格的人,有时候就会“不知而强说知”。孔子发现了子路的这个缺点,专门进行教诲。
前面我们讲过“识人”,是教育我们自己要正确的认识别人,而这段话就有点向“内省、修身”方面转移了。不管是古希腊的哲学观“认识你自己”,还是老子的“自知者明”,都与孔子的“知乎”观相通。
有多少人停留在“不知而强说知”的境地?他们总是旁征博引、夸夸其谈、强词夺理,但如果有录音设备,让这些人就一个观点发表议论,可以发现,他们只有五分钟的话是有用的,其余的话都是进行不断的重复;如果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他们是万万不可能的。
有人总结出的人生四种境界:
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幼年的无知无畏;②知道自己不知道——少年的勤学奋进;③知道自己知道。——青壮年的踌躇满志;④不知道自己知道——老年的大成若缺。
这人生的四种境界,就是围绕“知”与“不知”展开的。人生有知道,就有不知道,知识越多,其不知道的应该越多。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未知的部分也就越多”。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就是一颗进步的心。
个体人的成长史,恰恰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人类的发展史也一直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螺旋式向前进步。求“知”,是个人大脑欲求不满的一个标志,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求得“知”是一种能力,承认“不知”却是一种智慧。
承认自己未知比显示自己已知,要伟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