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稀缺》一书介绍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稀缺”状态是什么,“稀缺”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把握不好投资的“度”的问题,则很容易掉进这个坑。本书值得推荐的原因,是它围绕学习、工作、生活、投资等方面带给您一些不一样的启示。让你更深层次理解“匮乏”带来的不良反应,西方有句话说:“如果我知道自己将会在哪里死去,我就一定不去那个地方。”这句哲言的含义很符合此书所述。希望此文能帮助到您更好理解和应对“稀缺”状态。(仅供社群审阅、摘编和转载推文使用)
今天推荐的《稀缺》一书,有两名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是一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也是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
“稀缺”?什么鬼?
简单讲,稀缺就是人们处于一种物质、时间、精神上的缺乏状态。
相信币圈人最不陌生“稀缺”的感受:发现优质投资标的而缺钱投资是一种“稀缺”;投资亏了,陷入经济危机是一种“稀缺”;深夜盯盘、搬砖,三点钟无眠,睡眠不足是一种“稀缺”;行业爆发式增长,知识储备不足,是一种“稀缺”……
稀缺会导致哪些危害?
专注红利
如果你是那种经常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的类型,那么在这方面你可能也有你的优势,比如在需要提交一份文件的最后一天,这时候你会想,让我更有效的完成任务吧,事情确实是有这个好处,它能够带来专注红利,就是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的工作,我们会在专注红利的帮助下,把剩下的资源用得淋漓尽致。一盒巧克力,总是剩下最后的几块,你才觉得那个最是好吃的,再比如说假期的最后几天,我们会格外的珍惜时间,这些都是稀缺带给我们的专注红利。
管窥效应
不过,这样的专注算是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处在这种稀缺心态当中,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他会把人们带入一个匮乏的循环。
管窥效应的一个案例,那就是“噪声”。“噪声”会干扰我们的思想。
比如,现在你可以想想,除了牛奶之外,还有哪些东西是白色的?
你可以开动脑筋,想看看你能想出来多少种,可能都不超过十种吧?
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降低这个实验的难度,就是去掉我前面说的那个镜子——“牛奶”,我直接就问你什么东西是白色的?
这样答案一下就蹦出来了:纸张,塑料袋,白云、白色粉笔、大米、墙壁、白色的汽车,白色的浪花,白色的象牙……白色的各种各样的,肯定想的起来很多。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刚才那么笨,除了牛奶之外,什么是白色的就是想不了出来,而换个问题你有突然变“聪明”了。
事实上,这是个陷阱。“牛奶”就是用来抑制你的想法的,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抑制。
这个实验证明了:带宽负担除了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外,还会降低我们的执行控制力。因此,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它有可能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带宽变窄
稀缺还有其他副作用。比如,贫穷和忙碌会让人的“带宽”变窄,因为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既然没有余闲,就会忽视未来,更无力规划未来,也应对突发事件,甚至连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也被归因为没有余闲,因为他们缺乏社交。更为严重的是,带宽的负担还会导致人们智力的下降!
我们都知道欧洲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那么多,怎么来的?很大程度上源于欧洲天然的地里和气候条件,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海岸线绵延不绝,便于经商,所以欧洲人天然适合经商,自然比其它地方更为富裕。其富庶的条件使得人们有更多机会仰望星空,思考艺术和哲学,因而欧洲尤其古希腊就产生了众多的哲学家、,文艺复兴也发生在欧洲大陆。
教你如何摆脱稀缺状态:
根据作者观点,结合个人理解,提出几个建议以摆脱“稀缺”状态。
1.投资不能梭哈。
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钱用于应急备用和投资。应急功能不用解释。投资比如投资于保险、投资教育(自我迭代)、投资于资本市场股票、基金、期货、当下最热门的区块链资产等。
投资作为个体崛起的重要途径,有必要说明,其并没有很多人看起来的那种高大上,关键是开始做!没钱也不怕,资金成本可以很低,哪怕是1块钱,也值得你去做,重点在于练习投资的思维和技能。另外,不可借贷投资,一个人的破产是从借高利贷开始的!
2.调整生活节奏。
比如定期健身、打球、跑步,在运动中调节状态,补充能量,扩展“带宽”。不要把工作排得太满,避免突发情况出现时,疲于应付,容易出错,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定期休息。关键一点:规律性。
3.拒绝拖延。
换句话说,我们居然惊奇的发现,拖延居然是匮乏状态的制造者?(就像贫穷是贫穷思想的制造者一样)
可以设置提醒。让重要的事情及时出现在视野当中,大脑尽量用来思考,而不是存储信息,避免信息过载以致带宽不足。如休息提醒,健身提醒,购物提醒,阅读提醒,设置从工资卡自动转账到指定投资账户、信用卡还款等,这是一个让“疏忽”等同“默许”的小伎俩。
4.花钱买时间,付费就是捡便宜。
不要因为省几块钱浪费大把时间,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面,把时间用在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上面。“天下没有一本书是贵的”,尤其中国的书籍更便宜,你花几十块钱买到的是作者几千个小时的劳动成果,这些知识的价值相比较你付出的成本来看,简直是太便宜了。
5.“部分的活在未来”。
总有一天我们要成为不再为了钱而出卖自己的时间,总有一天我们要为自己打工,或者花钱买别人的时间为自己打工。总之,为自己打工才是摆脱稀缺,走向财富自由的第一性原理。
总结:《稀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物质和时间资源匮乏的全新视角,人们处于无意识之中陷入稀缺状态,但是可以主动选择寻求改变,把自己从稀缺当中拽出来。根据稀缺原理,任何系统留一定的余闲都非常重要,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更加高效运转的保证。稀缺的资源一点都不可怕,这个世界不缺资源,最可怕的是稀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