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吗?这句话常常会不经意间就闯入我的脑海,驱使我去盘点自己的生活,未必能写成文章,甚至很浅薄,却不沾半点的尘滓做作,因为我真的感受到是灵魂驱使着我去触摸。
孟子说人生幸福的第一条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在我敲出这一行字的时候,内心是充满了幸福和感动的。我出身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但平凡的父母,在那当时不足五百人的小乡村,却以文化人的远见,文化人的思维,文化人的审世眼光,用他们浓酽无私的爱,使我们兄妹三人得天独厚地享受到了直到今天我那些儿时玩伴也不可能理解的教育与熏陶。
父亲是个典型的文人,他不是那种廓清宇内的大智大勇者,却将儒雅中的志节,如他力透纸背瘦劲的书法,在“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父爱里教会了我以怎样的风骨立于世上,教会了我做人要识大是大非,要有做人的尊严和原则。我不识相的倔强可以说就是从父亲那里影响到我骨子里去的。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和威信让我明白人有尊严也有风骨,我是生命,是一个有完整立体且挺拔的生命,没必要为任何人、任何欲望屈尊,有足够的理由,或者不需要理由,单单为了悦己而开花,一个生命的美,美在他那份为自己开放的尊严、独立和自得上。
父亲是位尽心尽职的教师,在我和父母真正住一起生活的短暂记忆里,他在外地单位的时间远多于在家,再加上他的职业,使儿时的我和父亲之间总有一段难以缩短的距离,也许更多的是敬畏。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每当面临人生阶段的选择时父亲语重心长的朋友般的谈话,到退休后在周末像孩子一般站在村口期待儿女回家的身影,逐渐地让我体会到了男人对子女爱的方式和分量。
真正读懂父爱,是在一个不堪回首的秋日。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让还沉浸在幸福里没醒来的我几乎崩溃,是父亲一把抓住了我在床上四处寻摸的手,二十多年来,除去懵懂的儿时,那是父亲第一次真正地拉着我的手。父亲把我的手握得好紧好紧,似乎这是能救女儿的唯一渠道,他似乎想把他的全部力量和担忧通过一双已有青斑的手传递给我,我感觉到了,感觉到了温暖,更感觉到了我的责任:孩子,坚强些,看着爸妈,看着和你一样痛的爱人,好好爱惜自己……那一刻,泪眼滂沱的我止住了泪,咬紧嘴唇安静下来蜷缩在了同样被痛苦煎熬的满眼血丝的爱人怀里,从此,学会了面对,却也学会了在亲人前的掩饰。
母亲,让我引以自豪的是至今让众多表兄妹都羡慕不已的慈爱,母亲是美的,美在她身上即使憔悴衰老也磨噬不了的温婉和慈祥。母亲也有女人的唠叨,但生活里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忍辱负重,是无私无求,她爱父亲,爱我们,爱在她能自己做的悄悄地奔忙,爱在无论大小的坎坷她默默地和父亲共担,爱在即使是两个人的饭她也是自己最后吃,而且吃得那么香,爱在她几乎从没在孩子面前说过她年老而日趋明显的疲惫,爱在她:“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心里有数”的信任,爱在她用宽容和情理让兄妹姑嫂婆媳间相敬相惜……母亲融入我血液的是她的眼神,没有严厉却常让我自愧的眼神。
十二岁的那年正月,母亲又用车驮着她的女儿,驮着她女儿装也装不下的可口的吃的,顶着西北风,把外地求学的女儿送到车站。买好票,安顿我在候车室坐下,母亲出去了。回来的时候,母亲用围巾裹着一包东西,铺开,裹着的的是一袋白白亮亮的饺子……母亲微笑着把饺子放在女儿面前,“快点吃吧,车快来了”,就沉默着不说话,坐在那里,看着同样坐着的女儿吃。那天,天很冷,候车室人很多,女儿吃了多长时间,母亲就专注了多长时间。那天看到这一幕的人有多少,在乎这一幕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母亲的目光,让我明白了生活无言,大爱无言,那目光成了我眼里最美的风景……暑假回来时,哥哥才提起,那天送我回来的路上,妈妈买了汤圆付了钱却把其他东西连汤圆丢在了汤圆铺,妈妈回去感冒了好久……感冒尚且能归于那西北风,可一向精干利落的妈妈丢了汤圆是归于谁?归于很小就离开家的、让她牵肠挂肚的的女儿……
拾起生活的碎片,片片都有父母,一片片融入我的心灵,他们是平凡的,却是他们教会了我做人,是他们给了血融于水的家风,是他们给了我感知生活的能力。我有这么好的父母,养我,育我,伴我人生的风雨甘饴,这是我不能选择的,而上天给了我,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吗?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