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馆。
我们正品尝着当地的面片。
一个妇人进来,手里拿着些一块钱的零钞,停在了我们面前,眼中露出乞求的神色
朋友对她说,“我给你买碗面吧。”
话音刚落,没想到邻桌的一个当地人,大声说道,“她有钱!”
我扭头,正好看到发声那人黝黑的面庞,挂着些许焦急和肯定。
那妇人见状,默默离开了。
当地朋友赶紧介绍说,这里有一个村的人,都是靠乞讨为生。其实通常他们都有钱,但是乞讨是他们的工作。当地人是知道情况的,都不会给他们钱。所以他们会找外地人要,或者去城市里乞讨。
“所以你们城市人对我们的误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这里混不下去的人,去了城市,所以让你们以为我们都是那样。”
我听着这句话,觉得耳熟,忽然想起当我跟外国人解释“中国人并不都是随地吐痰”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时,又进来一个年纪大点的男人,同样是拿着手中一点零钞乞讨着。
朋友跟我们说,这男人脑袋有些不好。他唯一的儿子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后,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奇怪,最后就只能乞讨……
听着朋友的介绍,我有些意外他怎么对小镇上所有的人和事都知根知底的。
转念一想,这就是城市所没有的,小镇独特的魅力吧。
2
“堪布索达吉!”
小梅朵拿着她在学校跳舞的照片,在一众人中指出一位穿着绛红色僧袍的人。
我和小梅朵的不通的语言,但我听出了这人的名字。
在这边也经常能听人提起他,后来才知道他的家乡是这里的。
去微博看了看这位堪布,正好看了他在国外游历的一段经历。
看到他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演讲”佛教的修行和学习“,在希伯来大学参加光明节点灯仪式……
我一直都很好奇,这些住在地球屋脊上的人,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
3
这里的霍尔广场,据说是附近最大的广场。
晚上这里很热闹,我们正好看见一些卖艺人。
用口吞火,吐火,明晃晃的大刀往身上拍,身上不知擦了什么油光光的……
我还以为看到了只有电视上,还是那种古代片里才有的卖艺。
后来想想,这种危险的,甚至伤身的卖艺,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夜生活中,早已无法吸引人们,但在一些小乡镇,仍然还有一席之地。
人们兴奋、猎奇的目光,在吞吐的火光中,闪闪发亮。
4
干锅店。
同行的伙伴感叹了一声,“我想家了啊!”
上菜的老板娘应声道,“你们才来几天就想家了啊!我可是在这待了二十多年……”
“老板你是哪里人啊?”
“我是贵州的。”
“你多久回一次家?”
“也就过年能回家吧。回一次家先要从这下山,然后坐火车,到家那边还得再转汽车……”
“是挺不容易的哦。”
“没办法,要生活嘛。”
“那老板娘有学炉霍话吗?”
“没有列,我店里主要基本都是汉族的。来来来,我给你们看我刚到这里的照片,那时我才20岁……”
照片中,扎着双马尾的姑娘在一棵开满白花的杨槐树下,羞涩的笑着。
我忽然想起听过的一首歌,《Mama’s Prayer》
多年以前,我常看到妈妈泪噙双眼,
当时我不明白,是什么让妈妈如此哀怨?
多年以后,我才了然,
原来妈妈一直在为我祷告,
祈求上帝,让她的孩子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