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二十一:培养刚需
价值观决定刚需: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有选择的自由;
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无意义的,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
选择正确的“难受”。
精彩摘录:
“刚需”这个东西,本质上来看,根植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这事儿我们早就知道了。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只要这句话刻在你的脑子里,你就直接干掉了 99% 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展现的懦弱、纠结、迟疑、愚蠢,以及事后的懊恼与追悔莫及,首先可能是因为选择错误,更多可能是因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更别提什么“选择的勇气”了。
一句话心得:
进步,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刚需的过程。
概念二十二:避险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而不是冒险。
精彩摘录:
关于冒险这个概念,观察者和行动者的理解很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这有点像什么呢?比如,脑外科手术医生做开颅手术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是“危险”的,一点点的失误就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可这是观察者的角度。从行动者的角度来看,首先,他的目标是成功而不是冒险;其次,他就是被高强度训练来完成观察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还有就是,他是专家,他知道什么危险什么不危险,他知道怎么做是真正的冒险,他更应该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效地避险……
于是,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者时时刻刻“体会得到”各种危险,心惊胆战,觉得行动者在不断冒险,最后因为冒险而成功。
可实际上,行动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险上,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当我们看到有人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我们是观察者,他们是行动者——他们若是“经验丰富”,那所谓的“经验”,更可能是“避险经验”,而不是“冒险经验”;而如若不经提醒,我们这些观察者就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以为人家所拥有的那丰富的东西是“冒险经验”。
一句话心得:
我们的大脑分成直觉、情感和理性三个层次;由于进化的原因,资本安全并没有被写入直觉和情感,就只能靠理性了。
概念二十三:资本量级的差异
你要尊重那些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财富与你的财富之间的差异,知道那些差异不是用钱的数值衡量的,而是用弥补那个差异所需要的时间衡量的……
精彩摘录:
所谓的“找借口”,就是为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千方百计地去找一个令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再不行,就接着换,实在找不到,就耍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现实”(现实是什来着?)
一句话心得:
有钱真的了不起,这个认知可以成为自我驱动力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努力积蓄,理性消费,深入思考。
概念二十四:机会
购买GAFATA的股票。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Tencent、Alibaba。
精彩摘录:
如果,互联网是个“终于建成了的新世界”的话,那么GAFATA就是这个“新世界”里的“房地产巨头公司们”,它们提供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所以,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彻底占据了“垄断性优势”。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们的赚钱能力就是最强,弄不好越来越强……
首先,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已经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交易,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可以直接去购买(投资)这些公司的股票;其次,这些公司的股票都是“大盘股”,所以,流动性极强,若是你购买了它们的股票,实际上任何时候都可以“变现”;更重要的是,它们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长性极强——至于理由么,上面已经尽量完整说明了。
一句话心得:
找到将来的胖子,抱他们大腿。
概念二十五:条件
资本有三要素,金额、时限、智慧。金额:几乎是“无法自己控制的因素”,判断投资是否成功的指标是相对值(钱在比例上增长了多少),而不是绝对值(最终赚了多少钱)。因此,金额最不重要。时限:只要给资金判无期徒刑,可以很简单就达到最高水平。智慧,需要实践获得,最难提升,却最重要。即:智慧>时限>金额。
精彩摘录:
任何一个正常人,只要“主观上稍微坚定一点”,就可以拿出几千块钱,或者几万块钱,“判它个无期徒刑”——只要做到这一点,一个人在投资这个领域,在“时限”的这个维度,已经和所有“合格投资者”,以及所有“优秀投资者”站在最高维度上了——不能再高了。
投资活动里最重要的因素是智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先天优势”。
有三个维度在定义“资本”,那么,在任何一个维度上“更进一步”,都是打造多维度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既然“金额”受先天限制,既然“时限上很容易做到最高点”,既然“智慧”上大家都没有先天优势;又,既然“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为什么不马上开始锻炼自己的智慧呢?
开始投资活动的条件是什么?竟然只不过是:只要你愿意……
一句话心得:
别再抱怨没钱了,虚拟投资搞起来!
概念二十六:预测股价
股价短期不可预测,长期可预测,长期看来,股价等于企业的价值。
精彩摘录:
如果预测的准确率高到一定程度,比如 60% 以上,那么也就是说,10 次里有至少 6 次预测准确,那就一直预测下去,不仅要预测,还要用钱去“赌”——长期来看,一定会赚钱,赚很多钱……你应该能反应过来,其实准确率并不需要高到 99% 的地步,哪怕是确定地高于 50%,比如 51%,那么“长期来看也一定很赚钱”。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下,统计概率知识,是最基础的“赚钱思维工具”(没有“之一”)。我认为任何希望自己将来进入投资领域的人,都应该补上这个基础。
一句话心得:
股价短期随机漫步长期可预测,这其实和不要活在当下要活在未来,是同一个逻辑。
概念二十七:贪婪和诱惑
贪婪:想要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诱惑:一切不属于“长期价值”的东西。
精彩摘录:
巴菲特给出的“参考标准”绝对是中肯的:我必须确保买到的是在长期至少获得 15% 复合年化收益率的股票。
大神格林布雷的一个类比特别精彩,值得牢记:买股票但不知道究竟买了什么,就如同手持火把穿过一个炸药工厂,你可能活下来,但是你仍然是个傻子。
一句话心得:
贪婪源自无知,诱惑源自短视。
概念二十八:先发优势
“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价值,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我们要追求的是“长期增长”,是“长期年化复合增长率”。
精彩摘录:
大部分知识(比如你会计算,甚至你会精确计算概率)都不是可以用来直接赚到钱的,但确实有一些知识是直接有商业价值的 —— 并且,越先知道越受益(前提是,用行动去支撑知识的结论),这就是“知识的时间价值”(就好像“利息”是钱的时间价值一样)。
这里还有个明显的差异:Facebook 早期,是普通人能遇到且能有机会投资的吗?显然不是,那是彼得·蒂尔(们)的机会,他们的基金,长期属于前 3% 里的前三名…… 那样的机会我们普通人竟然想要就是实际上的贪婪。 Facebook 上市后,普通人都可以买了,若是我们没买,那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一句话心得:
早不早不重要,对不对才重要,如果对了,再晚也不晚。
概念二十九:全部押上
在投资世界里,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疯了!
精彩摘录:
我们要躲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排名第一的风险,莫过于:从此再无机会
为了回避那个最大的风险(从此再无机会),你作为投资者,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顺带说,开车不小心的人,事实上都是根本不懂这个道理的人…… 因为那风险所涉及的可是整个生命,押上去的比“全部资产”还要大不知道多少倍,你说是不是应该极度小心?可事实上,很少有人这么想,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无所谓!
一句话心得:
筹码越少,越要理智,“反正我也没什么可以输的了”这种赌徒心理,可能会让自己永远处在筹码很少的阶段。
概念三十:定投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精彩摘录:
假设,基于种种原因,根据你的知识与判断,最终,你选择了某的股票,你认定它是个“成长型公司”,之后你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设定一个期限,可以是每周,也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个季度;
每个期限到达之时,无视股价的变化,购买等量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定投策略是很好的“避险工具” —— 因为在出手购买的那一瞬间,几乎没有任何百分之百确定的办法去判断:
a) 当前时间点股价是否处于低点;
b) 购买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而采用定投策略,则相当于确定地“捕捉”了一段时间里的均价。
一句话心得:
最有价值的建议,往往最简单,之所以大多数人没有获益,只是因为没有耐心。